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带运动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从病因上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的诊治,首先通过喉镜等检查明确有无声带运动障碍及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声带纵向张力变化障碍也属于运动障碍的范畴;然后采用喉肌电图(LEMG)检查进行定性分析,在确诊神经源性损伤后,进一步对神经损伤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并查找导致神经损伤的病因;同时根据喉部神经电生理评估结果,判断预后。最后综合上述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是听觉系统最重要的传入神经递质,也有神经毒性作用,可特异性地损伤内毛细胞。本文重点综述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以及听神经病的诸多病因,试图探讨谷氨酸的神经毒性对内耳的影响及听神经病诸多病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嗅觉障碍尚无统一的客观检测指标,多数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嗅觉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嗅觉障碍的病因多样、检查方法繁多、治疗手段不同,且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密切,本文从嗅觉产生的机制、嗅觉障碍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颅内显微手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故其颅内手术存在不同术式,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亦各存有差异。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的不断深入研究,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术中神经内镜的辅助应用,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术中监测,使面肌痉挛颅内手术的疗效得到较大改善。本文对其病因、术式的选择、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如面部、口腔或者上下颌某一点发作性剧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应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开颅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当仅为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时采用经上颌窦法神经切断治疗效果甚佳,其远期效果好,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危险。笔者2004年8月-2006年5月对22例(22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患者,采取经鼻内镜下上颌窦径路翼腭窝内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喉气管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喉气管阻塞性疾病从病因上可分为喉、气管急慢性炎性疾病、喉气管支气管异物、喉气管外伤和手术创伤、喉气管各种良恶性肿瘤、喉气管周围结构病变压迫、喉水肿、喉神经调节障碍以及先天性喉气管疾病等。根据病因的不同,对喉气管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同。若处理不当,轻则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重则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现就临床常见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讨论,以期引起各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发声是喉的2个重要功能之一,它要求声带具有内收功能。声带的常见病是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UVCP)。UVCP被定义为一种因单侧声带失去内收、外展和正常张力而产生的病理现象,造成发声、喉保护性括约肌内收功能和呼吸障碍,易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声嘶、咳嗽、误吸等。UVCP的病因与神经干损伤或压迫、神经纤维末梢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有关。赵宁军等报道,UVCP的病因可分为7个方面:头颈部肿瘤,外科损伤,特发性病因,发热或感冒,外伤,脑血管意外和结核。在这7个方面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头颈部肿瘤,特发性病因和外科损伤也很重要。同时,病毒感染亦不能忽视。由肿瘤造成UVCP的患者预后差,特发性患者的预后好。因此,根据不同病因确定外科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可以采用多种外科手段以达到UVCP后足够的声带闭合。然而,最主要和经典的方法包括注射喉成形术,神经肌蒂移植术和喉支架成形术。这些都属于延期手术,通常用于对于保守治疗和经观察没有明显恢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前庭系疾病研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涉及临床多学科,该症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令许多医生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前庭器官是高度分化的器官,许多神经通路及发病机理不明,目前限于动物试验和推理阶段,病因研究不够深入;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间接,依靠第二器官眼动、脊髓反射反映前庭功能状态,不能像听力学的诊断手段那样直接;3、因病因、发病机制不清,前庭疾病治疗多限于对症。由于这些原因很多眩晕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报告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经验,认为这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根治性疗法。讨论了此两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介绍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与治疗及预后关系。方法 对 2 47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 ,除治疗原发病外 ,10 2例还进行了声嘶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声带内注射治疗、喉支架术及喉神经再支配术治疗 ) ,观察其预后。结果 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中 ,肿瘤占首位 ,为 43.7% ,其余依次为手术、特发性、外伤等 ;从病因看 ,肿瘤患者声嘶预后最差 ,特发性患者声嘶预后最好 ,从治疗结果看治疗有利于声嘶的恢复。结论 单侧声带麻痹除病因治疗外 ,应针对不同病因积极采用不同治疗声嘶的办法 ,促进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同时发生的双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年发生率10万人中约为15—30人。然而,同时发生双侧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palsy,BSFP)则极其少见。文献报导,BSFP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的0.3%~2%,与单侧面神经麻痹病因学分类不同之处在于BSFP很少归因于特发性或Bell面神经麻痹。BSFP病因复杂,明确甚为困难,病因分布广泛,从先天性发育不良到肿瘤、病毒感染到神经变性疾病,并且常为全身性疾病复合症状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复习文献,对BSFP常见病因、临床和听力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咽异感症是指咽喉部有异物感、紧迫感、瘙痒感、烧灼感、干燥感、呼吸不畅等不适感觉。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病因多为心理、神经因素。患者常多处投医,但疗效欠佳。近年来,我们在排除鼻腔、鼻窦及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后采用暗示治疗,并结合中西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单侧声带麻痹是因单侧支配喉内肌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引起的单侧声带运动障碍、声门闭合不全,可同时伴喉感觉神经障碍,导致声音嘶哑、呛咳、误吸及吞咽障碍等症状。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既有中枢性损伤,也有肿瘤、炎症、手术外伤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外周性神经损伤。临床需行声带运动振动评估、嗓音评估、空气动力学评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和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嗓音康复治疗、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注射喉成形术、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杓状软骨内收术及联合术式等。  相似文献   

14.
双侧声带麻痹(BVCP)是指双侧支配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引起的双侧声带运动障碍,占儿童先天性喉部异常疾病的第二位。主要症状为上气道梗阻、喘鸣、声音嘶哑等。其病因包括神经性、医源性、特发性及其他病因。临床可行病因评估、声带运动振动评估、影像学检查、喉肌电图及喉超声等检查评估。缓解呼吸道阻塞为治疗的主要目的,恢复喉的生理功能为治疗的最终目标。治疗方法有无创正压通气、气管切开术、环状软骨裂开术、杓状软骨切除术、声带后端切断术、声带外移固定术、选择性喉神经修复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喉内肌及其他新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蜗神经异常的磁共振成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内耳道内神经解剖和内耳结构,本介绍蜗神经的胚胎学、解剖学、MRI的扫描方法、蜗神经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病因,讨论蜗神经高分辨率MRI在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喉麻痹的病因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麻痹的正确病因诊断是治疗的必要基础。由于供应喉肌的神经——喉上神经(外侧支)和喉返神经,特别是后者,由于行程长,周围解剖关系复杂,除了神经本身的疾病以外,在其整个走行范围内的多种病变,都可损伤神经造成喉麻痹。因此本病的病因极为广泛,综合有关文献可大致归纳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血管病、头部外伤、酒精中毒性多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癫痫、Parkinson氏病、脊髓空洞症、肢端肥大症、脊髓痨、重症肌无力、Friedrich共济失调、脑肿瘤、核黄疸、三染色体综合征、charcot-  相似文献   

17.
对1979~1994年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126例眩晕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作回顾性分析。126例中采用迷路.切除术sl例,前庭神经切断术45例。病因为梅尼埃病89例,迷路炎15例,迟延性内淋巴积水8例,前庭神经炎7例,迷路切除术后失败5例,其余2例因需经迷路行岩尖部囊肿造疾术而牺牲的正常迷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解除眩晕的疗效:迷路切除术为98.8%,前庭神经切断术为978%,但两种术式在其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①经顿中窝前庭神经切断术常用于术前听力较好的病例,本组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中82%术后保存了听力,其中5例术后听力提高。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附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原因、病理和临床诊治。方法 4不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是原发于神经干内的神经纤维瘤,主要病因为常染色体突变。结论 尽早诊断,尽早手术,手术时须将受肿瘤侵犯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肿瘤周围的组织酌情切除,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水平段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永德  任基浩 《耳鼻咽喉》1997,4(6):331-333
半面痉挛(HFS)病因机理不清,有神经冲动短路、局部癫痫、微血管压迫学说,无特效药物治疗。本文报告经鼓室探查进路行面神经水平段减压术治疗HFS6例,平均随访1.2年,显效4例,复发2例,但程度减轻,5例术中分离砧镫关节,听力不变。HFS行水平段神经梳理术不复杂,安全有效,是多种手术疗法中可取的一种。作者介绍提高手术效果的几点经验;(1)鼓室查术外耳道鼓膜皮瓣比常规大一点,有利于暴露面神经水平段;(  相似文献   

20.
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5年经手术证实的病例,从临床上解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神经血管减压术的长期疗效。方法:1985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和迷路后进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65例,对获得信访和门诊复查、手术时间超过3年、资料完整的587例进行总结。结果:587年术中未2见血管压迫者49例(8.35%),余538例(96.65%)有血管压迫,多数病例可见神经根有明显的血管压迹或神经根扭曲(静脉压迫无此现象)。疗效:538例神经血管减压术者治愈529例,治愈率98.33%,有效3例(0.56%),无效6例(1.12%,其中1例为顽固性面痛)。治愈者中复发48例(9.07%,静脉压迫者基本全部复发)。感觉根部分切断49例,2例复发,1例顽固性面痛。结论: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为血管压迫神经根,神经血管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长期疗效稳定。静脉不应视为压迫血管。顽固性面痛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