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析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它不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往往引起超滤困难,从而降低透析充分性.针对透析中发现的低血压,临床上常使用高渗葡萄糖或高渗钠输注,必要时应用升压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可调钠透析减少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压和透析失衡综合征是血透中两个常见并发症,患者常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使患者对血透的耐受能力下降,影响血透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开展可调钠透析能维持透析中较高的血钠水平,减少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的发生。我院通过可调钠透析预防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借助于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因此必须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机制、症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透析低血压是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率在15%~30%,严重低血压可诱发休克、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而导致透析不充分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低血压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20%~40%。它可引起血液透析时血流量不足,内瘘血流变慢,甚至产生血栓,造成透析不充分,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典型低血压反应的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出汗、肌肉痉挛,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明显下降等症状。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反应的早期表现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减少低血压发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09年—2012年进行血液透析超滤体重在5%~10%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D组和PHD组分别20例患者,CHD组行常规钠透析,PHD组行可调钠透析。结果对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PHD组低血压的发生率(9.0%)明显低于CHD组(21.9%),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超滤量的比较,PHD组明显小于CH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在血液透析中对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确有疗效,同时注意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增强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6.
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通常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或收缩压降为90 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IDH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33%,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不但降低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反复的发生IDH甚至可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在最初的报道中透析中血压的下降主要原因是超滤脱水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但是在最新的一些数据表明有多种病因可以导致IDH.因此针对不同的IDH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现就IDH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的新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并序贯高低可调钠透析在血透低血压中应用与护理。方法两组病例均采用日机装—27血液透析机,透析器为金宝聚砜膜8LR,透析液为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碳酸氢钠透析液,血流量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4小时。结果治疗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透析可达到普通透析的透析钠浓度,不增加患者钠负荷。  相似文献   

8.
肖琳  徐小艳  胡建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675-267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发生率,从而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和护理对策,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和护理对策。结果 136例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及相应的护理,无1例死亡。结论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终合作用的结果,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控制体重增长;采用低温透析、高-低钠加低温透析等根据具体病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关注高危人群,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 ,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在老年人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1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6周共480例次,前8周(对照组,240例次)采用恒定钠浓度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0℃,恒定速度超滤脱水,后8周(治疗组,240例次)采用低温(35.3—36.0℃),可调钠(即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前200min设定为148mmol/L,后40min调整为136mmol/L)及先快后慢的超滤程序脱水,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中血压、血钠、体温、脱水量、低血压发生率、透析体重未达标率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为(16.42±6.77)mmHg(1mmHg=0.133kPa),低血压发生率8.75%(21/240),体重未达标率9.58%(23/2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4±6.17)mmHg、21.25%(51/240)、20.83%(50/240)],P〈0.05,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能有效防治老年人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竭患者特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大量腹水,其发生率约5%~26%。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尿毒症毒素引起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蛋白质摄入不足、合成障碍致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体内钠水潴留等。我院2003~2004年对1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腹水病人采用腹水透析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个体化透析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透析手段。它包括很多方面,因受设备等多种因素限制,不能同时在许多方面实行个体化透析,只能针对某些方面的个别部分实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我院自1994年开始把计算机技术和临床结合起来,同时在几个方面实行个体化透析,并观察其对透析中血压的影响及患者的反应,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40例患者均为本院常规透析病人,且透析一年以上,年龄24-65岁。根据其透析中的血压变化情况分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和低血压组。标准以平时血压为基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线性超滤对于透析症状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连续2次发生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透析模式(SD);观察组采用内置的sodium and UFproflie系统,选择Na-3,UF-3方案,比较两种模式的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实际超滤量,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在透析中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种模式的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透析前及透析1、2h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3、4h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节钠联合线性超滤透析模式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确保了超滤目标的实现.对于透析低血压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亮 《社区卫生保健》2007,6(3):168-169
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维持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的方法之一,居家治疗是其优点之一,但CAPD患者在家的遵医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最近资料表明,在退出CAPD或死亡的原因中,腹膜炎占15%,导管相关性因素占28%,透析不充分占25%,社会心理因素占18%,其他因素占14%。所以,通过社区医生对CAPD患者进行连续性地医疗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安慰,对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利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4):102-103
透析相关性头痛(HDH)是在血液透析中,透析后期或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与透析有关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组综合证。发生率为3.4%-20%。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证,严重影响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高-低钠序贯血液透析,使透析相关性头痛明显减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巧萍 《健康大视野》2005,13(12):100-101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影响透析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科对71例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分析,认为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包括患者本身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合并症、年老、体弱、精神、情绪及透析本身等因素。我科针对每一个个案制定最合适的透析方案,在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认真观察护理,预防低血压发生,使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透析相关性高血压是指一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terial pressure,MAP)较透析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并且这一现象并不能随着血液透析超滤的增加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对于这一类型的高血压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最广泛接受的就是Amerling等[1]提出的概念,即透析开始或进程中MAP较透析前升高超过15mmHg.国外报道其在稳定透析患者中发生率为8%,而在初始透析和大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中发生率达到20% ~ 30%[2].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高血压是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的重要的危险因素[3].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达2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调钠与超滤曲线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相关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透析液钠浓度恒定为140mmol/L;试验组的钠离子浓度最高值为150mmol/L,最低值为135mmol/L,同时再启用超滤曲线,记录透析前、透析中2h,透析结束前3次血压。结果透析结束前血压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频次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透析后的实际脱水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钠与超滤曲线模式联合应用可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血压降低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对30例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别采用高低钠透析、低温透析、序惯超滤透析150次,有效的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在老年人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1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6周共480例次,前8周(对照组,240例次)采用恒定钠浓度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0℃,恒定速度超滤脱水,后8周(治疗组,240例次)采用低温(35.3~36.0℃),可调钠(即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前200 min设定为148 mmol/L,后40 min调整为136 mmol/L)及先快后慢的超滤程序脱水,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中血压、血钠、体温、脱水量、低血压发生率、透析体重未达标率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 治疗组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为(16.42±6.77)mm Hg(1 mm Hg=0.133 kPa),低血压发生率8.75%(21/240),体重未达标率9.58%(23/2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4±6.17)mmHg、21.25%(51/240)、20.83%(50/240)],P<0.05,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能有效防治老年人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用于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对其透析治疗时透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糖尿病肾病到我院进行透析医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收集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05月,终止时间为2017年04月,从中抽取76例,按照数量平等原则将其分为一般组以及综合组,分别予以一般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开展护理.对护理后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低血压症状、低血糖症状、心力衰竭症状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综合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有7例出现并发症情况,发生概率为18.42%,明显低于一般组发生概率36.84%,统计得到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而促进病患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