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缓解静脉输液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方法 分传统拔针方法和新式拔针方法,对300例病人进行观察,改变传统教科书中的"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的传统拔针方法,采用新式拔针方法.结果 观察组病人输液拔针后疼痛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种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新式拔针方法拔针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1],如何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输完液拔取针头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那么如何拔针才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呢?以前,我一直按照基础护理学上的拔针方法,即快速拔针法,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同事在为患者拔针时极其缓慢,而我则特意地观察患者的反应,看上去疼痛反应并不强烈,于是我们对50名患者作了两种拔针方法引起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玉英  龚菊华  周志君 《吉林医学》2012,33(8):1708-1709
目的:比较周围静脉输液结束后两种不同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手背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日与观察日,单日采用传统拔针法为对照日,双日采用轻绷皮肤拔针法为观察日,观察患者输液结束后单日与双日两种拔针方法对疼痛的影响。结果:输液结束后使用轻绷皮肤拔针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方法。采用轻绷皮肤拔针法后患者的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例数明显少于传统拔针方法疼痛的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输液结束后采用轻绷皮肤拔针法,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增进患者对护理技术的信任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姚盛 《中外健康文摘》2007,4(8):156-15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静脉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拔针法组和改良式拔针法组各2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良式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良式拔针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良式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素珍  高春芬 《吉林医学》2010,31(9):1270-1270
目的:为了避免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处皮肤疼痛和淤血肿胀致大片瘀斑。方法:对住院的144例患者采用先拔后压的同时上举肢体的方法,分析了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两种拔针方法。结果:认为先拔后压的同时上举肢体方法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结论:静脉输液巧拔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针新方法,做到静脉输液后拔针无回血、漏药及疼痛轻。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200名,年龄18到60岁之间,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拔针,观察两种拔针方法回血、漏药及疼痛度情况。结果新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既无回血,也无漏药,病人疼痛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 将2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和疼痛不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两种拔针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两种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2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进法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进法拔针,可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进传统的拔针方法,有效地减少了针尖滴血造成的医源性血液污染的现象,增强患者安全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将15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针,实验组采用新的方法拔针.观察两组拔针时针头滴血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改进的方法拔针滴血和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新的拔针方法,拔针后减少滴血,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1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进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改进法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13.
进针和拔针是静脉输液的两项重要操作,如果进针部位、角度、患者心理反应及程度、以及拔针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因此,对无痛进针、拔针方法的探索已在全国护理学界越来越被关注[1-2],我们除按照基础护理学教科书和多篇护理杂志、报纸等介绍的方法外,在长期实践中对病人静脉输液疼痛的心理反应及程度,术后满意度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证明了它的可行性,现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法在临床应用上的综合优势.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其中60例先接受传统静脉输液拔针法,再采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另外60例首次就采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分别进行疼痛程度、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患者满意情况的比较,从而探讨出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的综合优势.结果 采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法能降低疼痛程度、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低、患者更满意.结论 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综合优势,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输液结束时以传统方式拔针,许多患者虽然按压了很长时间,但仍有皮下淤血,且按压时患者感觉疼痛.笔者通过改进拔针方法,使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减少,按压时无明显疼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芳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084-108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3种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了解患者对3种拔针方法的认同程度,探讨合适有效的拔针方法。方法对228例患者、3066例次输液分组进行观察分析。采用方法一的有459例次,方法二919例次,方法三1688例次。观察患者对拔针方法的认同程度。结果拉拔压组与压拔组及拔压组疼痛程度评分及疼痛评分百分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输液后用拉拔压方法拔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拔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静脉穿刺曾进行了无数探讨,但对其拔针方式却缺乏探究。为此我们对 200例患者采用了先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后拔针即传统拔针方式〔 1〕和先拔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的无痛拔针方式两种不同方法拔针。结果后一方法可明显减轻疼痛,甚至达到无痛拔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例均为近 1年来接受静脉穿刺的住院或门诊清醒患者,男 92例,女 118例,年龄 12~ 65岁之间。 1.2 方法: 为避免不同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以及新用药物不同的影响,故将每一病人分别进行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共 2次实验…  相似文献   

18.
改良静脉输液拔针法对减轻拔针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一种静脉输液后无痛的拔针方法。方法 患者用数字评量表法(NRS)对3种拔针方法(传统的按压下拔针、刘铭镛等的不按压拔针、我们摸索出的绷紧皮肤拔针)出现的疼痛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绷紧皮肤拔针法的疼痛评分全部为“0”和“1”,其中“0”(完全不痛)占90.62%,“1”(极轻微疼痛)占9.38%。按压下拔针法“0”和“1”共占1.4%(“0”占0%,“1”占1.4%)。不按压拔针法“0”和“1”共占21.3%(“0”占9.9%,“1”占11.3%)。结论 绷紧皮肤拔针是一种理想的无痛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份入院病人按单、双日入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要求穿刺时“一针见血”,而且要求拔针时无痛、安全和不损伤血管。我们选择1994年1月~1998年12月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300例,其中男206例,女94例,年龄60~98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拔针方法,取得满意的结果,体会如下。(1)作好心理护理由于针头及药液对血管、皮肤的刺激,拔针时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因此护士应设法使患者身心放松,如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讲明拔针后应注意的问题,转移其注意力。(2)关闭水制拔针前应将水制关闭,防止在拔针的过程中药液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