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中医认为多与肝、脾、肾三大脏器相关,以血脉不通为标,面部或体表色素沉着为主症;西医则认为与家族遗传、种族差异、紫外线照射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预防紫外线辐射、局部增白剂、化学换肤等。此外,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采用中药内服、局部外用、针灸等。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疗法主要以调控体内抗氧化、内分泌及黑色素代谢为主,虽能一定程度解释作用机制,但对中医药外用调控黄褐斑作用机制的探讨仍存在一定局限。随着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提出及深入研究,NEI网络以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实现整体功能调控的作用得到广泛的验证与认可,本文在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及目前中医药的调控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可能通过调节体表NEI网络发挥局部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讨,以期对黄褐斑的治疗及中药外用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的体积、激素含量(LH、FSH、P、E2)、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恶心,头痛,乏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的体积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9.3029,P=0.0003);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体积小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3.8804,P<0.0001);观察组患者的LH、FSH、P、E2含量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2.4591,P=0.0139);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头痛发生比率为0.00%和13.3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2857,P=0.038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比率为6.67%和36.6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7.9542,P=0.0048)。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胱氨酸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联合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颜色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86年以来,我们采用伞形科和唇形科中药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共37例;患者均先由皮肤确诊后再接受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面部美容的目的,今报告如下: 一、设想与组方虽然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成因大都与脑垂体的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垂体所产生的黑色素生成激素能坛加血清铜离子和减少皮中硫氢基的含量而用色素沉着,在面部形  相似文献   

5.
<正>黄褐斑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是常见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女性多发,无自觉症状,病因、病机制较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1]。目前认为血清内皮素-1(ET-1)、促黑激素(MSH)、干细胞因子(SCF)等因子在紫外线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形成黑色素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故我们选用临床中取得较满意疗效的消斑美肤汤,检测其对黄褐斑患者血清ET-1、MSH水平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又称“蝴蝶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西医认为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某些药物及化妆品等有关;某些慢性病,如妇科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疾病、结核、内脏肿瘤等患者中也常发生本病;日光照射亦是黄褐斑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上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疗法。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其病因病机阐述颇多,纷繁复杂,没有统一的定论,其中多数学者认为与肝脾肾及外受风邪有关。由此笔者学习先贤经验并结合个人体会,提出从浊阴论述黄褐斑的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又称“蝴蝶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西医认为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某些药物及化妆品等有关;某些慢性病,如妇科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疾病、结核、内脏肿瘤等患者中也常发生本病;日光照射亦是黄褐斑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上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疗法。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其病因病机阐述颇多,纷繁复杂,没有统一的定论,其中多数学者认为与肝脾肾及外受风邪有关。由此笔者学习先贤经验并结合个人体会,提出从浊阴论述黄褐斑的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皮肤较白的成年女性。1 黄褐斑发病原因的探讨 到目前为止,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和产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妊娠、遗传、内分泌、代谢、感染、慢性疾病、精神因素等有关,常见于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人工流产、卵巢及子宫切除术后、口服避孕药、乳腺增生等与性激素失调有关的疾病,习惯性便秘、胃肠功能紊乱、肝胆病、肾脏病、结核病、疟疾等慢性病以及酒精中毒、甲状腺或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茯苓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开展米非司酮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一半时间、月经量、月经周期、血红蛋白,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指标,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血清激素指标、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一半时间、月经量、月经周期、血红蛋白、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对比西医治疗组有优势(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病情,缩短诊疗的时间,缩小子宫肌瘤,改善血清激素指标和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肌瘤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多因性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不孕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西医治疗该疾病多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但由于长期服用药物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停药后复发风险性较高[1]。而中医学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归为"癥瘕"范畴中,认为治疗该疾病应以破癥消瘕、活血化瘀等为主[2]。针刺与中药汤剂均为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6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4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联合治疗组则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病灶消失时间、腰骶酸胀消失时间、月经复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子宫肌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病灶消失时间、腰骶酸胀消失时间、月经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加速临床症状消失,促进病灶缩小和消退,促使月经复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障碍性、损容性皮肤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形体容貌的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积极到医院皮肤科寻求治疗的黄褐斑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临床治疗黄褐斑仍然存在疗程长、复发率高的缺点,病情的反复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中医体质学认为,从体质着手,纠正体质之偏颇,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稳定中长期疗效、避免反复。所以,本研究从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研究着手,探讨黄褐斑患者的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旨在指导临床治疗黄褐斑时“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相结合,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及激素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患者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激素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缩小肌瘤体积,降低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浅谈子宫肌瘤的治疗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好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因此临床报道的肌瘤发生率仅为4%~11%,远低于实际发生率.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与女性激素刺激,尤其是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UM)患者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由于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激素、月经量、手术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月经量与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激素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与经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可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出血量较少,月经情况明显好转,激素水平直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达20%~40%。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痛经、不孕、不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对患者的身心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近年来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卵巢甾体激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因此通过应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或抑制其作用的制剂,可使肌瘤缩小,达到减轻症状之目的。常用药物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文祥从营卫不和的血瘀型;湿热瘀血结滞型;肝郁气滞、气血郁阻型;脾胃不和、瘀血内阻型;肾虚血瘀型等6种证型辨证论冶黄褐斑,认为中医药治疗妇女黄褐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还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说明中医药治疗妇女黄褐斑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治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激素指标和免疫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大小、子宫肌瘤大小等治疗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免疫力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胰岛素增敏剂使用到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子宫肌瘤情况,改善激素指标,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制剂内外合治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有祛斑霜外用和祛斑颗粒剂内服治疗黄褐斑 4 0例 ,并与西药治疗组 4 0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2 .5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提示 :祛斑中药制剂外用内服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次、1次/d,连用12周;并对子宫、肌瘤测量以及对血清激素含量监测。结果:用药后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激素含量也有所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