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目的]探讨3~14岁屈光不正儿童屈光状态的分布规律,以便及早发现及治疗屈光不正.[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3~14岁1 075例(2 150眼)屈光不正息儿予以散瞳检影验光检查,得出准确的屈光度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以远视眼为主,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最为多见,学龄期儿童近视眼明显增多,其中复性近视散光最多.3~6岁组无论近视还是远视均无性别差异,7~14岁组轻度近视儿童中男童近视率明显多于女童,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中高度近视及远视眼无性别差异(P>0.05).随年龄的增长散光眼逐渐减少,散光中以顺规散光最为多见.[结论]儿童的屈光状态随年龄在不断的变化,故需追踪观察,眼镜定期更换.学龄期屈光不正儿童中近视所占的比例最多,应加大眼保健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降低近视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刘静坤  王兵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53-1155
目的观察视屏显示终端(VDT)工作者视疲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屈光不正矫正不当情况与患者视疲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校正不当的VDT操作者且视疲劳患者90例,根据其矫正不当情况分为3组:轻(<25屈光度)、中(25~50屈光度)、重(>50屈光度),每组30人。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眼干、异物感、流泪、视物模糊、畏光症状在轻度与重度屈光不正校正不当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眼痛、头痛、眼胀症状在轻度与中度屈光不正校正不当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屈光不正校正不当对VDT作业者视疲劳症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丽  姜伟  崔培胜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52-1953
目的了解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的眼调节幅度状况,为VDT作业人员保护眼睛,预防与VDT作业相关的眼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596名5年以上VDT作业人员和572名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直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眼调节幅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工龄、每周工作时间、屈光状态、屏幕类型5个因素是VDT作业人员的调节幅度下降的重要易感因素。结论 VDT作业可使作业者眼调节幅度下降,屈光不正者从事VDT作业更容易引发调节幅度下降。而且有随作业人员工龄、每周工作时间的增长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视屏显示终端(VDT)对作业者眼的影响。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某医院的VDT作业者36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调查VDT的作业环境、作业时间为4~5小时/日,一般连续作业2~3小时,作业环境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照明。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双眼视机能、聚合调节机能、Schirmey法检查泪腺分泌机能。结果显示:1.自觉症状,眼睛疲劳和眼睛朦胧现象多。2.体征:(1)视力:正视16眼、近视(含乱视)51眼、远视(含乱视)5眼。(2)眼压:小于14 mmHg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前青岛市高考学生的屈光状态.[方法]对崂山区10所中学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及部分复读生1 527例3 054只眼的屈光状态进行普查,其中男女比例为1:1.31.[结果]裸眼视力大于5.0者为12.31%,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87.56%,弱视的患病率为0.26%.屈光不正患者中近视1 333例,占99.85%,远视2例.近视患者中男生539例,其近视患病率为81.42%;女生794例,其近视患病率为91.79%,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普通高校报考专业受限标准,统计屈光度数大于-400度的有300例,患病率为19.64%.[结论]视力低下的考生80%以上为近视,女生近视患病率比男生高,近视对高考专业的选择受到限制,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视屏显示终端对视觉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对75例长期VDT操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记录其注视视屏操作史、临床症状、屈光状态、结膜炎症、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TⅠ)、每日视屏操作时间。分析VDT操作者的症状、视屏操作史、每日VDT时间与屈光状态、结膜炎症、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患者注视视屏操作史为(7.6±4.6)年,每日注视VDT(7.3±3.4)h,88.0%(66/75)VDT操作者是操作计算机者。眼部症状以眼干(49例)和疲劳感(61例)为最多见。眼部体征多表现为BUT时间缩短(68/75),81.3%(61/75)患者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每日VDT时间、每日计算机操作时间、操作计算机开始疲劳时间和看电视开始疲劳时间有关(P<0.01),与患者的注视视屏操作史、屈光状态和泪液分泌无关(P>0.05);但开始疲劳时间与每日视屏操作时间、看电视开始疲劳时间、双眼近视度数、STI和年龄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VDT操作者多为工作中长时间使用计算机的人群。VDT症状严重程度与每日VDT使用方式有关,可通过改善VDT使用者的职业卫生环境和适当使用替代疗法来缓解不适。  相似文献   

7.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136名操作人员眼睛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职业与健康》2004,20(10):30-31
目的 确切了解视屏显示终端 (VDT)作业的操作人员能否引起视力下降和晶状体改变 ,为其防护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大学 13 6名 3a以上VDT作业人员和 10 9名对照者进行了眼科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视力 ,班后比班前显著降低 ,自觉症状发生率班后显著性增高 ,自觉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闪烁融合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VDT操作可引起一系列眼睛自觉症状 ,引起暂时性近视和视疲劳 ;未发现VDT作业可引起特殊的眼底、晶体和色觉异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医疗用电子计算机(VDT)对作业者的眼睛影响。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某医院的VDT作业者36名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经调查,作业时间一般为4~5小时/日,一般连继作业2~3小时。VDT作业环境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照明。眼科检查内容: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2月~2009年2月某院收治屈光不正患者6 000例(11 947眼),其中近视4 326例(8 627眼),远视1 674例(3 320眼).行LASIK治疗,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复查,考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近视患者术后1年平均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显著大干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度近视患者1年后裸眼视力≥1.0百分率分别为89.9%、87.1%和78.1%,而屈光度≤±1.00D的百分率3组分别为84.9%、81.6%和75.4%.远视患者术后平均裸眼近视力及远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1年裸眼远视力≥0.5及≥1.0分别为85.4%和51.3%,末后屈光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屈光度≤±1.00D的百分率为68.2%.[结论]LASIK治疗近视及远视效果肯定.具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了解北京市3~6岁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3~6岁儿童(5 586名)的视功能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单眼裸眼视力<0.9者(370例、740只眼)的屈光状态及伴斜视、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 屈光不正总患病率为6.53%,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4.76%、1.56%、0.30%(P<0.01);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3.68%、2.05%、0.90%(P<0.01);屈光不正分布有地区差异(城镇高于农村,P<0.01)和年龄特点(4岁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斜视患病率为0.80%,弱视患病率为2.22%,弱视首次检出率84.85%.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斜、弱视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