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 s Fas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血清 s Fas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 s 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随着乳腺癌病情的发展 ,s Fas水平有增高趋势 ; 期乳腺癌患者血清 s 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 (P<0 .0 1) ;乳腺癌手术后并化疗者较乳腺癌手术前血清 s Fas水平有明显下降 (P<0 .0 5 )。结论 血清 s Fas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检测血清 s Fas水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
钱海红 《河北医药》2013,35(4):496-49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变化规律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并参照RECIST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化疗后血清MMP-9水平与化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有效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化疗后血清MMP-9水平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无效组血清VEGF和MMP-9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相关,提示MMP-9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为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血清HCG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刚  季广厚 《淮海医药》2002,20(5):402-402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 RIA法检测 84例男性肺癌患者术前的血清 HCG水平 ,同时测定 80例男性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HCG。结果 肺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HCG分别为 (12 4.4± 11.3) ng/ L、(4 8.9± 3.6 ) ng/ L,以高于对照组 (x± s)为阳性 ,则肺癌患者阳性率为 6 5 .5 %(P<0 .0 1) ;高分化癌与中低分化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2 6 .3%、76 .9%(P<0 .0 1) ;腺癌与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79.5 %、5 1.5 %(P<0 .0 1)。结论 血清 HCG检测有助于男性肺癌的辅助诊断及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4.
贺晓梅 《淮海医药》2004,22(2):107-108
目的 探讨了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 TNF、SIL- 2 R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法对32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血清 TNF和 SIL- 2 R水平检测 ,并与 35个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卵巢癌患者化疗前血清TNF、SIL - 2 R水平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0 )、化疗后有明显的下降 (P<0 .0 5 ) ,SIL - 2 R和 TNF与 CA1 2 5水平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 0 1 8、0 .6 2 37,P值均小于 0 .0 1 ) ,机理不明。结论 血清 SIL- 2 R和 TNF可以作为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指标之一 ,并可作为疗效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腹水患者血清IL-6检测在化疗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39例胃癌腹水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的变化,选择2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45.886±3.653) ng/Lvs.(41.940±2.031),P<0.05];化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化疗疗效为进展(PD)的患者,化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 胃癌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价胃癌腹水病情和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化疗前后变化。方法测定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FIB、血清hs-CRP水平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并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hs-CRP、FIB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有效者hs-CRP、FIB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血浆FIB、血清hs-CRP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判定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伟莉  金风  肖翊  陈露  苟小霞  宝莹娜 《中国药房》2008,19(17):1331-1333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02年收治的38例鼻咽癌诱导化疗前后及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a生存率为65.8%(25/38),死亡13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Ⅲ+Ⅳa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期(P<0.05)。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Fas表达明显增高(P<0.05),FasL表达稍增高(P>0.05)。化疗前死亡组Fas/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化疗后死亡组Fas的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FasL的表达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生存组化疗后Fas/FasL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P<0.05)。死亡组化疗后Fas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FasL稍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表达及诱导化疗前后的改变与鼻咽癌分期、预后有关,在鼻咽癌患者中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 19片段 (CYFRA2 1- 1) ,癌胚抗原 (CEA)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联合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病情监测、估价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6例肺癌患者 ,45名健康人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血清中 CYFRA2 1- 1和 CEA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 s IL- 2 R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 CYFRA2 1- 1,CEA及 s IL- 2 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单项分别检测的灵敏度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三项肺癌标志物联检比二项及单项检测的灵敏度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CYFRA2 1- 1是单项检测肺癌灵敏度及特异性较好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CYFRA2 1- 1联合 CEA及 s IL- 2 R检测可大大提高对肺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肺癌血清中 SAPO- 1/ Fas水平及其与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 SAPO- 1/ Fas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 SAPO- 1/ Fa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肺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可能存在 Fas基因缺陷 ,且肿瘤内淋巴细胞受抑制 ,故肺癌患者血清中 SAPO -1/ Fas水平呈低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肺癌患者40例(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0例(良性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sPD-L1的动态变化,分析sPD-L1表达与TNM分期、功能状态(PS)评分、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sPD-L1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和P<0.01)。达客观缓解的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sPD-L1水平比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疾病进展的肺癌患者化疗后sPD-L1水平比化疗前显著升高(P<0.01)。肺癌患者sPD-L1异常高表达与PS评分、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清sPD-L1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NSE密切相关。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清sPD-L1的表达异常增高,且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徐春华  于力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0-2272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及胸水中可溶性Apo-1/Fas(sApo-1/Fas)的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4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中sApo-1/Fas的含量.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中sApo-1/Fas的含量分别为(16.3±2.5)μg/L、(38.6±13.5) μg/L,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均P<0.05).两组胸水/血清sApo-1/Fas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po-1/Fas+胸水sApo-1/Fas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为66.0%、特异度为93.8%、准确度为79.6%.结论 血清和胸水中sApo-1/Fas的测定有利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化疗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16例化疗耐药患者(化疗耐药组)、20例化疗敏感患者(化疗敏感组)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L-6、VEGF水平。结果化疗耐药组患者血清IL-6、VEGF初治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患者初治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缓解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LBCL复发耐药时,患者血清中的IL-6、VEGF又高于缓解时水平(P<0.05)。化疗耐药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复发耐药时IL-6、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DLBCL患者血清IL-6、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其可以作为观察DLBCL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可能与DLBCL细胞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抗Survivin抗体水平的变化观察浩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0例,其中65例抗Survivin抗体阳性患者行化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第1、8天静脉点滴,1000mg/m^2,顺铂第1—3天静脉点滴,30mg/m^2。21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全部标本的检测使用人抗Survivin抗体/生存蛋白(SurvAb)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抗Survivin抗体的含量。结果抗Survivin抗体在对照组中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中阳性表达率51.5%(134/260),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组化疗前后Survivin抗体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urvivin抗体在健康人群中不表达,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但在化疗第3~4周期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与肿瘤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探讨血清NSE与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南京市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呼吸内科和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入选患者检测血清NSE均在化疗前一周,疗效评价均为化疗2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进行评估,探讨血清NSE下降幅度及下降率与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的相关性。结果:血清NSE与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NSE在化疗近期疗效上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缓解(PR)组、疾病稳定(SD)组患者所测得的血清NSE中位数分别为:3.55 ng·mL-1,2.39 ng·mL-1;临床获益组患者(PR+SD)所测血清NSE中位数为3.40 ng·mL-1;PD组患者所测血清NSE中位数为-5.31 ng·mL-1,PR患者的血清NSE下降幅度、下降率均高于SD及疾病进展(PD)的患者。临床获益组(PR+SD)患者血清NSE下降幅度、下降率均高于获得PD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趋势。结论:血清NSE与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NSE下降幅度及下降率可以辅助及时评价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与一氧化氮(NO)水平对肺癌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和60例肺癌患者发病不同阶段,及化疗前、后血清中sIL-6R水平,及光度法检测NO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sIL-6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V期肺癌组血清中sIL-6R水平又高于I期肺癌组。化疗后,肺癌患者血清中的sIL-6R水平明显下降,不但低于化疗前水平,更低于对照组水平。肺癌患者血清中NO水平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癌患者NO水平下降,提示肺癌局部抗肿瘤功能可能存在缺陷。肺癌患者体内存在sIL-6R的高表达,随着肺癌病情进展sIL-6R表达增多,sIL-6R的测定有助于临床肺癌发病的辅助诊断,并且对肺癌分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未发现血清sIL-6R水平与NO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AML)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0例对照者和27例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结果化疗前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获得骨髓缓解的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但未获缓解者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与化疗前无差异;不论是化疗前还是化疗后、获得缓解或未获得缓解的AML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ICAM-1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水平升高是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重要机制,其可作为AML患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烟贵  曹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6-2148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21-1)水平变化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析86例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经一线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前后血清中CYFRA21-1水平,同时与42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CYFRA21-1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CYFRA21-1(1.98±1.17)μg/L相比,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17.36±13.28)μg/L]明显升高(t=12.56,P<0.05),且肺鳞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为(25.47±15.31)μg/L,明显高于肺腺癌患者的(17.36±13.28)μg/L(t=5.84,P<0.05)。此外,对一线化疗药物有效的患者,化疗后血清中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而对一线化疗药物无效或有抵抗的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在化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甚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血清CYFRA21-1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早期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益鹏  周影娜 《贵州医药》2012,36(4):301-304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对bFGF在COPD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COPD组),并按肺功能分级分为Ⅰ级(轻度组)、Ⅱ级(中度组)、Ⅲ级(重度组),每组各15例,健康自愿者15例(时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各组COPD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缓解后的血清bFGF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步行肺功能及相关检查,将各患者组所测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1)COPD各组治疗前后血清bFGF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bF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OPD各组治疗前后bFGF水平随分级增加而增高,其中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前后bFGF与轻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PD组治疗前后FEV1% Pred、FEV1/FVC%、MMEF% Pred、V50% Pred、V25%Pred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COPD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升高(P<0.05).(3)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FGF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V50%Pred、V25% Pred、MMEF% Pred呈负相关.结论 COPD组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期和治疗缓解后血清bFGF水平均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气流受限程度有关,提示bFGF在COPD炎症及气道重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俊华  周影娜 《贵州医药》2011,35(2):110-113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ECOPD住院患者45例(COPD组),并按肺功能进行分组,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及肺功能,并与1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COPD各组治疗前、后轻度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