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A(vitamin A,VA)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它在人体的视觉、免疫、生长发育及细胞分化等方面发挥广泛的生理学效应,一直都是营养学界研究的热点。VA的作用主要通过其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介导两大类视黄酸核受体:RARs(retinoic acid receptors)和RXRs (retinoid-X re-  相似文献   

2.
陈赛蓉  包家林  徐明 《上海医药》2014,(10):20-23,45
目的:探讨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Ⅱ,CRABPⅡ)和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的差异表达在乳腺癌中的意义,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型的关系。方法:分析12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RABPⅡ和E-FABP的表达。结果:CRABPⅡ和E-FABP在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此差异表达分为E-FABP≥CRABPⅡ与E-FABP﹤CRABPⅡ两种。在浸润性乳腺癌中,E-FABP≥CRABPⅡ的表达较多见。CRABPⅡ和E-FABP的差异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差异表达与病理分型相关,Luminal A型中E-FABP≥CRABPⅡ的百分率最低(61.6%),Basal-like型中的百分率最高(95.2%)。结论:在浸润性乳腺癌中,CRABPⅡ和E-FABP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性及预后相关,E-FABP≥CRABPⅡ时的乳腺癌侵袭性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大约有100种化学结构与β胡萝卜素相似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jds).主要存在于黄色或红色的植物中。β-胡萝卜素在肠道被肠粘膜β-胡萝卜素加氧酶氧化生成2个分子的视黄醇,即维生素A(简称VA)。后被吸收入体内被氧化成视黄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视黄酸(又称维甲酸retinoic acid简称R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对肺癌细胞应答全反式视黄酸(ATRA)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两株肺癌细胞95‐D和A549对ATRA 的敏感性。应用小干扰RNA (siRNA)敲低CRABP2的表达,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 ATRA抑制95‐D和A549细胞增殖,其中95‐D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干扰CRABP2的表达则显著降低ATRA对95‐D细胞的抑制作用。干扰CRABP2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抑制95‐D细胞增殖,增加G1期的细胞比例,减少S期的细胞,降低NF‐κB、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SAPK/JNK )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CRABP2能增强肺癌细胞对 ATRA的敏感性,并且还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SAPK/JN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提示CRABP2在肿瘤细胞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相继发现一些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新药。本文试论安吖啶(Amsacri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依达比星(Idarubicin)和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在成年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安吖啶作用原理不十分清楚。已知它干扰DNA合成;并与蛋白硫醇基相互作用,形成蛋白-S-加合物而发挥细胞毒作用,但本品硫解速率与其细胞毒性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存在着重要的影响,Notch信号途径在肾纤维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就维甲酸对肾纤维化与Notch通路的影响做综述,探索维甲酸干预Notch途径能否成为新的抗肾纤维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脑胶质瘤分化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左右,治愈率低,生存期短,目前仍被认为是接受治疗预后比较差的一类神经系统肿瘤[1]。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与肿瘤血管的生长密不可分,转录反式作用固子结合蛋白(TIP30)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在细胞恶性转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可以通过促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以持续关节组织滑膜增生、软骨侵蚀、关节损坏为主要特征的累及多关节的系统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滑膜衬里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在RA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Wnt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癌变和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Wnt通路同样调控了RA的发生发展,下调RA Wnt和Fz表达能够抑制FLS活化、增殖,提示Wnt通路Wnt蛋白可能是潜在的RA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CD4+T细胞各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生的免疫损害,是导致RA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RA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NF-α有两个受体,TNF受体1(TNF receptor 1,TNFR1)在大多数细胞上表达,而TNFR2仅在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表达,调节T细胞的存活、活化和增殖。反之,T细胞对TNF-α信号通路也有影响。该文就RA的发病机制中TNF-α及其信号通路和CD4+T细胞各亚群功能的关系加以综述,为RA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全球性癌症,可被许多不同的刺激因素诱导。Losson等在小鼠身上发现了一个肿瘤抑制基因Trim24,它可能通过调节视黄酸(RA)转录网络来特异性抑制HCC发生。RA可与许多受体结合而形成细胞核受体超家族的一部分,并通过募集大量共调节蛋白来控制转录。TR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一种效应和调节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重要作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TNF-α在RA中起很关键的作用,RA患者关节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TNF-α[2]。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是1个二聚体的融合蛋白,包含人75ku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p75)的细胞膜外配基结合部分与人IgG1的Fc片段。rhTNFR:Fc可特异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合,阻断其与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的结合[3]。对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对S180实体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8年3—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房购买的8周龄清洁级昆明鼠为研究对象,将16只接种S180实体瘤的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常氧组(Room air,RA)和IH组,每组8只,IH暴露两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称重量,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p-mTOR在RA组和IH组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H组肿瘤组织重量明显高于RA组(P<0.05),IH组肿瘤组织凋亡小体数为(81.18±8.92)个,低于RA组肿瘤组织凋亡小体数(129.75±20.20 P<0.05),IH组肿瘤组织中Akt、mTOR的蛋白表达与R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H组肿瘤组织中p-Akt、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 IH可促进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同上调Akt/mTOR通路促进S180实体瘤的生长并抑制肿瘤组织的凋亡有关.本研究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合并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别观察神经分化培养液和视黄酸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无滋养层细胞方法培养H9细胞,用化学成分确定的神经分化培养液诱导H9细胞神经分化,检测神经细胞特征蛋白表达;用视黄酸(RA)培养液诱导H9细胞分化,检测分化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蛋白BI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神经分化培养液诱导H9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RA诱导的H9细胞分化过程中,BIP的表达随分化上调。结论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提供了衍生神经细胞的潜在细胞来源和发育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维甲酸联合bcl-2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 bcl- 2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对肺癌的作用及机制 ,寻找肺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 ATRA单用或联用 bcl- 2 ASODN和 bcl- 2无义寡核苷酸 (non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NSODN)处理 SH- 77细胞 ,通过苔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和 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 ATRA和 bcl- 2 ASODN对 SH- 77细胞均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 ,G1 / G0 期细胞比例升高 ,S期细胞比例降低 ,增殖指数 (PI)降低 ,凋亡指数 (AI)和 AI/ PI比值升高 ;BCL- 2蛋白比例下降明显。 ATRA(10 - 6 m ol/ L)与 bcl- 2 ASODN两者联用与两者分别单用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ATRA和 bcl- 2 ASODN对 S- 77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同时可诱导其凋亡 ,降低其 BCL - 2蛋白表达 ,两者联用时抗癌作用进一步加强 ,提示分化诱导和基因联合治疗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滑膜增生和骨侵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而致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真核细胞中参与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分化和凋亡及炎症和应激反应的重要通路之一,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A患者关节内细胞因子可与对应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上游调控因子,以三级酶联的方式激活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MAPK蛋白通过激活下游转录因子,一方面促进滑膜细胞增生和软骨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导致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表达而过度水解细胞外基质,最终造成关节损伤。本文就MAPK信号通路在RA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B淋巴细胞活化和生存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程中起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BAFF)是维持B细胞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BAFF与其受体BAFF-R结合(BAFF/BAFF-R),能够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B淋巴细胞的增殖、存活和活化。该文就B淋巴细胞、BAFF/BAFF-R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RA的发病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LRG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 1)蛋白是富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h repeat,LRR)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成员之一,它不仅参与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信号转导、细胞黏附以及发育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LRG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最新研究结果表明,LRG1蛋白能够促进血管的生长,尤其是异常血管的生长,而肿瘤血管生长是肿瘤这类疾病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LRG1蛋白在正常血管生长中较少发挥作用,LRG1有可能与异常的血管生长密切相关。这使得LRG1作为治疗靶点,备受人们关注。该文对LRG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LRG1蛋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及其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为临床的后续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90年Issemann等首先发现了一种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的甾体激素受体,被命名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蛋白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PPARs通过与配体结合活化,再与视黄酸受体(retinoic X receptor,RXR)形成二异聚体,与目的基因上游的PPRE(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结合,形成受体-共调节因子-DNA或蛋白质-DNA复合体,促进目的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其特点为生长隐匿、转移早且迅速,预后差及死亡率高[1]。资料统计显示在所有原发皮肤恶性肿瘤中恶性黑素瘤虽然只占4%,但其致死率却占79%[2]。近年来全球范围累积发病率正以每年5%~7%的速度逐年上升,上升率超过了任何一种人类肿瘤。目前影响该病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Wnt信号传导通路作为细胞间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在细胞分化、增殖及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nt途径的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或转移有关,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也与其关系密切。本文对Wnt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介绍其在恶性黑素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鼠双微染色体2作为肿瘤治疗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双微染色体2(mdm2)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癌基因,其编码蛋白参与细胞调控的多条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人类肿瘤中都存在着mdm2基因扩增和(或)MDM2蛋白的过度表达。MDM2主要通过与P53蛋白中Phe19,Trp23和Leu26位点的结合参与MDM2-P53作用的负反馈环。P53蛋白可以促进MDM2的表达,而MDM2则可以通过与P53蛋白的结合介导其出核,减弱其转录活性,并促进其降解,发挥P53依赖性的MDM2活性作用。同时,MDM2还可以通过与P21蛋白、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b等的结合而不依赖于P53促进肿瘤的生长。低氧环境及肿瘤抑制因子PTEN、抑癌蛋白ARF等刺激因子均可以通过对MDM2的活性调控影响MDM2的功能发挥。在此基础上,针对MDM2-P53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研究受到了较大关注。其中MDM2特异性拮抗剂nutlins高度模拟了P53肽段进而与P53竞争结合MDM2表面的P53口袋域,干扰MDM2-P53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P53的稳定以及P53通路的激活。关于nutlins在肿瘤细胞周期、凋亡、新生血管形成及药物合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作为分子工具可有效地抑制或阻断MDM2作用,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