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蓉  杜阿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1,(14):2468-2471
目的:探讨血清miR-30a水平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45例TNM分期为II-III期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将患者分为化疗敏感组(103例)和化疗抵抗组(42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初次化疗前血清miR-30a水平,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血清miR-30a对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和阈值,并分析化疗抵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化疗敏感患者相比,化疗抵抗组中年龄大于40岁、T分期为T3-4期、TNM分期为III期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敏感组患者血清miR-30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79±0.21 vs 1.24±0.36,P=0.004),而化疗抵抗组患者血清miR-30a水平则低于化疗敏感组患者(0.34±0.12 vs 0.79±0.2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30a对化疗抵抗的预测阈值为0.48,灵敏度81.2%,特异度76.5%,并且化疗抵抗组中血清miR-30a≤0.48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敏感组(71.4% vs 25.2%,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30a≤0.48(OR=1.982,95%CI:1.672~2.583,P<0.001)、TNM分期III期(OR=1.604,95%CI:1.123~2.084,P=0.001)是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R-30a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miR-21先后被证实与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高表达miR-21提示肿瘤对多种化疗药物不敏感。外周血蕴含丰富的肿瘤信息,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检测来源。本研究初步探讨胃癌组织和血浆循环miR-21表达水平与胃癌铂类药物和伊立替康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35例经病理确诊的新鲜人胃癌标本,采用三维微组织块培养法行两种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和对应胃癌石蜡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结果:血浆miR-21与对应肿瘤组织miR-21呈正相关(rho=0.736, P<0.001)。血浆miR-21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部位无统计学相关性,但是Ⅱ期和Ⅲ期的miR-21水平较Ⅰ期有偏高的趋势。铂类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肿瘤组织miR-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95%CI:0.73~1.90)和4.06(95%CI:1.71~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4);铂类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25(95%CI:0.14~10.64)和5.8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2.27~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伊立替康敏感组与耐药组肿瘤组织miR-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95%CI:0.65~1.54)和4.94(95%CI:2.44~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伊立替康敏感组与耐药组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6(95%CI:1.08~2.64)和12.42(95%CI:3.14~2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循环miR-21与对应肿瘤组织miR-2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组织miR-21的水平。血浆miR-21水平与新鲜胃癌组织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呈负相关,肿瘤组织miR-21水平与新鲜胃癌组织对伊立替康和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05表达以及与诱导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并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集血液样本,分离并鉴定血清外泌体,检测外泌体miR-205表达。分析miR-205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的诱导化疗,根据RECIST 1.1版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外泌体miR-205表达对诱导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鼻咽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05表达显著升高[2.35(1.47,3.59)vs.1.04(0.73,1.82),P<0.05],且与临床分期、颈动脉鞘区受侵和咽旁间隙受侵有关(P<0.05)。68例患者获CR+PR,42例患者获SD+PD。化疗敏感组血清外泌体miR-205表达低于化疗耐药组[1.68(1.26,2.77)vs.3.71(2.17~5.06),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泌体miR-205表达量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敏感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95%CI:0.817~0.943,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64.7%。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05表达量升高,可作为预测诱导化疗敏感性的有效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和Hp-IgG的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早期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血清PGⅠ分别为(59.85±8.59)ng/ml、(72.19±9.89)ng/ml、(96.83±8.6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0.504,P<0.001);3组受试者PGⅡ分别为(23.19±2.45)ng/ml、(20.60±4.19)ng/ml、(16.52±3.3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0.085,P<0.001);3组受试者PGR分别为2.78±0.69、4.33±0.95、6.2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8.801,P<0.001);3组受试者G-17分别为(77.04±10.09)ng/ml、(64.69±7.22)ng/ml、(55.91±8.3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0.770,P<0.001);3组受试者Hp-IgG分别为(70.23±8.11)IU、(58.30±9.37)IU、(33.00±5.24)I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8.431,P<0.001)。早期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血清PGⅠ和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且早期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水平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患者(均P<0.05);早期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Ⅱ、G-17和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早期胃癌组患者PGⅡ、G-17和Hp-IgG水平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GⅠ诊断胃癌的临界值为73.11 ng/ml,敏感性为63.33%,特异性为83.33%,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血清PGⅡ诊断的临界值为19.55 ng/ml,敏感性为75.83%,特异性为72.22%,AUC为0.760;血清PGR诊断的临界值为4.60,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77.22%,AUC为0.816;血清G-17诊断的临界值为64.33 ng/ml,敏感性为64.17%,特异性为65.56%,AUC为0.631;血清Hp-IgG诊断的临界值为53.80 IU,敏感性为59.17%,特异性为75.00%,AUC为0.708;在最佳临界切点时,PGⅠ+Hp-IgG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9.17%,特异性为76.67%,AUC为0.754;PGR+Hp-IgG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8.33%,特异性为74.44%,AUC为0.798;G-17+Hp-IgG敏感性为71.67%,特异性为65.56%,AUC为0.718;五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72.22%,AUC为0.869。五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且五者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Z=1.848,P=0.032;Z=3.145,P=0.001;Z=1.688,P=0.046;Z=7.726,P<0.001;Z=4.931,P<0.001;Z=3.188,P=0.001;Z=1.783,P=0.037;Z=4.534,P<0.001)。结论血清PGⅠ、PGⅡ、PGR、G-17和IgG anti-Hp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于胃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泰  徐辉  张澄 《中国肿瘤》2022,31(1):75-80
[目的]对于胃癌根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构建基于化疗开始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生存数据;依据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白蛋白水平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探讨白蛋白水平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绘制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21例患者,白蛋白对12个月OS影响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9(95%CI:0.55~0.83),白蛋白最佳截断值为37.0 g/L。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化疗前血清白蛋白<37.0 g/L、低/差分化肿瘤和存在癌结节是增加患者复发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基于3个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DFS和OS的c-指数分别为0.671(95%CI:0.526~0.816)和0.649(95%CI:0.553~0.745),校准曲线基本沿45°线分布。[结论]对于接受辅助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基于化疗开始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列线图可用于预测复发、转移和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晚期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ung,SCC)一线治疗以化疗为主,其标准铂二联方案化疗只能给患者带来有限的获益.并且不同的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获益不同.所以实现化疗药物最优选择达到个体化预见性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检测初治晚期SCC患者接受紫杉醇类联合铂类化疗前血清多肽,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初治晚期SCC患者接受紫杉醇类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每两周期进行疗效评价.评效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患者定义为化疗敏感组,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定义为耐药组.留取SCC患者化疗前血清样本,81例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敏感组I与耐药组I)和验证组(敏感组II与耐药组II),预处理训练组血清样本并进行MALDI-TOF-MS检测,得到血清多肽指纹图谱.经ClinProTools软件系统分析处理,得到敏感组I与耐药组I的差异多肽.应用软件内置的3种不同的生物学算法分别建立疗效预测模型,选取最优算法建立疗效预测模型.运用验证组进行盲样验证.结果 训练组共纳入30例敏感组患者,31例耐药组患者;验证组共纳入敏感与耐药组患者各10例.训练组在敏感与耐药组有96个差异多肽,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多肽有16个(P<0.001).由5个多肽(1,897.75 Da,2,023.93 Da,3,683.36 Da,4,269.56 Da,5,341.29 Da)建立疗效预测模型.该模型对化疗敏感组患者的识别率为95.11%,交叉验证率为89.18%.经验证组进行盲样验证,其模型的准确率为85%,灵敏度为90.0%,特异性为80.0%.敏感组I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7.2个月(95%CI:4.4-14.5);耐药组I中位PFS为1.8个月(95%CI:0.7-3.5).结果发现:4,232.04 Da、4,269.56 Da的差异多肽与SCC患者PFS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 应用MALDI-TOF-MS技术可检测到化疗敏感组及耐药组患者的血清多肽存在差异,初步建立的疗效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紫杉醇类联合铂类方案化疗疗效.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及验证模型.  相似文献   

7.
周红凤  吴瑾  王雯  栾英红  赵宁  陈桂云 《肿瘤》2007,27(9):733-736
目的:探讨VEGF、bFGF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1)术前未作放化疗的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也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P<0.05)。(2)术前未作放化疗的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3)术前未作放化疗的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9,P<0.01)。(4)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组化疗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体检者及无病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5)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 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组化疗后NC PD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略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 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NC PD组明显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VEGF、bFGF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且与胃癌化疗疗效有关。血清VEGF、bFGF可能成为胃癌的诊断、术后随访、复发转移监测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T1~3N0M0期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1 064例T1~3N0M0期H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检验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无复发生存的准确度。 结果本组患者5年、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90% (95%CI: 92.30%~95.40%)和87.10% (95%CI: 84.00%~90.20%)。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肿瘤最大径及Ki-67水平是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HR=5.39, 95%CI: 3.25~8.94, P<0.001;HR=1.28, 95%CI: 1.11~1.48, P=0.001;HR=1.92, 95%CI: 1.24~2.96, P=0.00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肿瘤最大径及Ki-67水平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HR=4.76, 95%CI: 2.83~8.02, P<0.001;HR=1.17, 95%CI: 1.01~1.37, P=0.043;HR=1.79, 95%CI: 1.16~2.76, P=0.009);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是接受内分泌治疗者的4.76倍;Ki-67水平>20%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是Ki-67水平≤20%者的1.79倍。AUC显示,以上3个变量预测T1~3N0M0期H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准确度较好,3、5、10年AUC分别为0.73 (95%CI: 0.67~0.80, P<0.001)、0.72 (95%CI: 0.66~0.78, P<0.001)和0.68 (95%CI: 0.62~0.75, P<0.001)。 结论在T1~3N0M0期H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肿瘤最大径和Ki-67水平3个因素联合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可能会为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技术在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性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卵巢上皮癌术后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既往行ATP-TCA检测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敏感指数(SI)法判定ATP-TCA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与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以SI=250为截点,59例患者中,体外耐药20例,体外敏感39例;ATP-TCA检测技术预测临床化疗耐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3.9%、84.6%和85.0%.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χ2=26.9,P<0.001).体外敏感组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低于体外耐药组(P=0.030,OR=0.033,95%CI为0.002~0.724).体外敏感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26和39个月,均较体外耐药组患者的PFS(10个月)和OS(25个月)显著延长(均P<0.01).新辅助化疗与临床耐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χ2=15.214,P<0.001).结论 ATP-TCA检测技术可有效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药物的临床化疗敏感性,可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癌早期复发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CA19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接收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胃癌组患者给予化疗,化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对两组人员的血清VEGF、CA199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对胃癌组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胃癌组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40例患者中,CR 12例,PR 13例,NC 10例,PD 5例,总缓解率为62.5%(25/40),所有患者化疗后的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CR+PR、NC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PD患者(P<0.05),而化疗后CR+PR患者的血清VEGF、CA199水平又均显著低于NC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CA199水平的变化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治疗效果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133a 水平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取2010 年3 月至2011 年4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癌手术患者94 例(胃癌组),其中男64 例、女30 例,年龄32~82 岁,平均(61.72±8.59)岁;取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中miR-133a 水平,应用SPSS 22.0 和Graphpad 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33a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5±1.51 vs 4.47±0.56,P<0.01)。患者miR-133a 水平与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miR-133a 在预测胃癌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95% CI:0.8257~0.9402)和0.984(95% CI:0.9633~1.005),均P<0.01]。miR-133a 高表达组患者5 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iR-133a 低表达组(40.49% vs 19.37%,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R-133a 表达水平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miR-133a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液体活检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19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73例晚期胃癌患者,收集其血清标本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H19水平,分析胃癌患者血清H1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的关系,采用RECIST 1.1版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析胃癌患者血清H19水平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选取8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作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19水平在胃癌对紫杉醇方案化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QPCR检测发现,73例胃癌患者的血清H19水平为3.022±0.210,高于81例健康体检者的1.193±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H19水平与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其中低分化者的H19水平为3.923±0.254,高于高、中分化的1.732±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可评价近期疗效,化疗敏感27例的血清H19水平为1.683±0.166,低于化疗抵抗46例的3.809±0.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19水平在不同紫杉醇方案化疗反应胃癌预测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66~0.998)。至随访截止日期,73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PFS为6.2个月,中位OS为10.6个月。以血清H19水平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2.550)和低水平组(≤2.550),其中低水平组的中位PFS为7.2个月,高于高水平组的5.3个月(P<0.05);H19不同水平组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血清H19水平升高,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及PFS均有关,其中低水平者的疗效较好且PFS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血清microRNA-143(miR-143)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含紫杉醇联合铂类或氟尿嘧啶类药物,收集其化疗前的血清标本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其miR-143水平,与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的miR-143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不同miR-143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ECIST1.1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比较不同miR-143水平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比较不同miR-143水平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QPCR检测发现82例胃癌患者的miR-143水平为0.215±0.021,低于76例健康体检者的1.099±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43水平与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关,但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敏感(CR+PR)31例患者的血清miR-143水平为0.341±0.040,高于化疗抵抗(SD+PD)51例患者的0.13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iR-143水平的中位值(0.177)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0.177)和低表达组(≤0.177),高表达组的总有效率、中位PFS和OS分别为48.8%、8.5个月和12.2个月,优于低表达组的31.7%、7.3个月和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血清miR-143水平低于正常值,且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均有关,其中miR-143高表达者的敏感性较高且预后较好,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等对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卵巢功能衰竭(ovarian failure,OVF)的预测价值,以优化辅助治疗策略及保护生育功能。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60例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含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化疗前后血清中的AM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变化。根据化疗结束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时,E2、FSH是否维持在绝经后参考范围内,分为OVF组和卵巢功能恢复(ovarian recovery,OVR)组,分析对化疗后OVF的预测价值。  结果  化疗前AMH预测化疗后24个月卵巢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37(95%CI 为0.719~0.920),年龄联合化疗前血清AMH等预测的AUC为0.924(95%CI 为0.826~0.977)。化疗前的AMH≤1.05 ng/mL,1个疗程化疗后AMH≤0.56 ng/mL,化疗结束后3~6个月FSH>25.01 U/L及诊断年龄>37岁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结论  血清AMH联合E2 和FSH检测对鉴别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是否OVF有重要价值,可将AMH纳入化疗前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 RNA)在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7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化疗敏感患者123例,化疗抵抗患者64例。检测所有初次化疗前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评估血清miRNA与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1.6 vs. 1.4±0.5)(P<0.001),化疗抵抗患者的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化疗敏感患者(4.5±1.3 vs. 3.8±1.7)(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27对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02,P<0.001),最佳阈值为4.2,灵敏度82.3%,特异度76.3%。与化疗敏感组相比,化疗抵抗组患者的T3-4期、N3期和TNM Ⅲ~Ⅳ期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且miR-127≥4.2的比例也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1.655,95% CI:1.142~2.584,P=0.016)和血清miR-127≥4.2(OR=2.231,95% CI:1.762~4.503,P=0.001)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R-12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ASCO论文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入选,主要对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和3~4级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一线化疗组PFS(RR=1.50;95%CI:1.31~1.72,P<0.001),OS(RR=1.06;95%CI:1.02~1.11,P=0.005)和ORR(RR=1.37;95%CI:1.26~1.49,P<0.001)与单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级高血压(RR=7.74;95%CI:1.33~45.00,P<0.001)和蛋白尿(RR=4.59;95%CI:2.15~9.79,P<0.001)的发生率与单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能显著提高MBC患者PFS、OS和ORR,可能增加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发生率,但不显著增加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6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6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TK1、CEA、CA19-9水平,分析血清TK1、CEA、CA19-9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比较2组受试者血清TK1、CEA、CA19-9水平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患者随肿瘤直径增大、TNM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血清TK1、CEA、CA19-9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胃癌组血清TK1、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血清TK1、CEA、CA19-9水平与受试者是否患胃癌密切相关(P<0.05)。TK1 ROC曲线显示AUC 0.796(P<0.05),临界值为1.75 pmol/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86、0.800。CEA ROC曲线显示AUC 0.641(P<0.05),临界值为4.32μ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胸苷激酶1(TK1)、UL16结合蛋白2(ULBP2)在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各指标预测患者化疗无效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81例转移性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完成4个化疗周期。化疗结束时,评价化疗效果并分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化疗结束时检测血清TK1、ULBP2水平,分析血清TK1、ULBP2水平预测转移性CRC患者化疗无效风险的价值。结果81例患者化疗结束时血清ULBP2、TK1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81例转移性CRC患者经4个周期化疗后,临床缓解53例(65.43%),无效28例(34.57%)。无效组血清ULBP2、TK1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ULBP2、TK1过表达是患者化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ULBP2、TK1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化疗无效的AUC均>0.80,且当二者的cut-off值分别取79.90 ng/l、5.145 pmol/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血清ULBP2、TK1过表达可能提示转移性CRC患者化疗无效风险,临床可考虑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检测患者血清ULBP2、TK1水平,指导早期干预计划的拟定,可能对提高化疗整体获益、促进患者良性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PD 75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VIP、CBM、CNKI、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GC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及对照组XPD Lys751Gln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效应指标,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应用Rev Man 5.14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14个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2852例,对照64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Gln-allele与GC易感性无关联性(P>0.05);亚组分析:中国人群[Gln/Gln vs.Lys/Lys,OR=3.23(95%CI=2.28-4.56,I2=0%,P<0.001);Gln/Gln vs.Lys/Gln+Lys/Lys,OR=2.42(95%CI=1.74-3.38,I2=0%,P<0.001);Gln-allele vs.Lys-allele,OR=1.28(95%CI=0.81-2.02,I2=88%,P=0.28)];混合人群组各基因型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XPD 751Gln/Gln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群GC的易感基因型,尚需要开展更大、更严谨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术 后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 疗的133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PNI与 外周血CTLA⁃4表达预测ESCC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及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 曲线评估二者对ESCC患者无复发生存 的影响,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影响ESCC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PNI与外周血CTLA⁃4表达水平预测ESCC术后复发 转移的截止点分别为48.2和0.410 ng/ml,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66 (95%CI= 0.572~0.759)与0.606 (95%CI= 0.507~0.704)。 基于截止点,发现CTLA⁃4高表达明显与组织学分级(χ2= 10.231, P=0.001)及T分期(χ2= 5.198,P=0.023)相关。与CTLA ⁃4低表达者 相比,高表达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更低(41.7% 比 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19,P=0.047)。同样,与PNI≥48.2者相比,术 前PNI<48.2提示ESCC患者预后不佳(5年无复发生存率:39.6% 比 61.3%,χ2= 6.362,P=0.01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 PNI (HR=3.043,95%CI=1.290~7.179,P=0.011)与外周血CTLA4表达 (HR=2.250,95%CI=1.286~3.938,P=0.004)在ESCC患者中的 独立预后价值。ROC曲线显示,PNI联合外周血CTLA⁃4表达预测ESCC复发转移的AUC值为0.694 (95%CI= 0.604~0.7849), 优于 二者的单独预测。结论 PNI联合外周血CTLA⁃4表达进一步提高了对ESC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二者的联合分析或许是ESCC 患者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