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高变异率病毒,任何个体感染的HBV都以准种(quasispecies)形式存在HBV基因组具有异质性特点是其生存进化的必然结果,适应准种的组成和准种的进化情况,影响着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转归,并与抗病毒治疗反应及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与病毒的免疫逃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华  刘杞 《重庆医学》2004,33(7):1104-1106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基因全长9.5kb.对人类而言,HCV最危险的特性之一是其在宿主体内的长期持续化感染[1].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感染HCV,超过半数者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基因的异质性和变异性,使其在地理上表现为基因型分布,而在宿主体内则呈准种分布.这给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造成极大困难.本文就HCV准种及其在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压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是指侵害肝脏引起肝炎的病原体,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已知人类肝炎病毒有3种,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其病原学特点与甲、乙型肝炎病毒均不同)。近年来又发现一种缺陷性嗜肝单股RNA病毒,也称丁型肝炎病毒(HDV),过去称为b因子,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全身感染时,也能引起类似肝炎的急性肝损伤,但这些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范畴。  相似文献   

4.
肝炎是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截止八十年代中期已相继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即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与丁型肝炎病毒。在1995年下半年有两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几乎同时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美国Abbor实验室的Simons等研究人员从绢毛猴清中分离出三株病毒.命名为CBV—A、GBV—B、GBV—C。其中GBV—C可以引起人类肝炎。  相似文献   

5.
李嘉  朱理珉 《医学综述》2007,13(9):707-709
几乎所有丙型肝炎后肝移植患者均出现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发,其发病机制因疾病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影响复发的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准种、病毒载量、供体和受体HLA匹配情况、复发的时间、供体的年龄等,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抗病毒药物价格昂贵、疗效有限,且耐受性差,因此开始治疗的时间仍有争议,目前认为最可能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辉  欧启水 《医学综述》2012,18(10):1539-1542
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准种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HBV准种的变化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从准种角度了解进化特点以及准种与耐药发生的关系将有利于预测疗效、克服耐药以及研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等。HBV准种的实验诊断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HBV准种的研究进展,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准种实验诊断方法的引入将对HBV准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国美因兹大学的分子生物学者Rblf Bartenschlager及其同事在1999年7月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告,他们找到了一种复制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方法,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并有可能寻求治疗该病的新途径。现时全球有约170万人受肝炎病毒的感染,且越来越多地因此而引起肝病。由于HVC不能在实验室里培植,减慢了对其药物、疫苗以及对该病毒生命周期的基础知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相当一部分HBV和/或HCV的慢性感染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可并发肝细胞癌(HCC).HBV和HCV双重感染的病人常可造成更为严重的肝病和增加HCC发生的危险性.合并感染的病人表现为不同的病毒复制和免疫状态.现就近年来对于HBV和HCV合并感染临床特征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江  荆俊杰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1):684-686
<正>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30%的HCV感染病例有肠道外暴露史或属于高危人群,像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内药物滥用,以及血液透析。有一部分HCV感染被解释如隐匿型感染像反复使用接种针头,甚至咬伤和抓伤都可能传播HCV。然而仍有一部分HCV感染无法解释其传播途径。尽管感染HCV不如感染HBV或HDV那么容易,但感染HBV或HDV时也有感染HCV的危险。而且有可能同时或共同感染,即在已慢性感染一种病毒的患者体内可以附加另一种病毒的感染。以往研究肝炎病毒标志物时,已有慢性HBsAg携带者又附加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急性感染的报道,还发现  相似文献   

10.
肝炎病毒肝外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炎病毒曾被认为是一种嗜肝病毒。近几年,人们已经在许多肝外脏器或组织中发现了肝炎病毒的存在,证明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它不仅能造成肝外相应脏器的损害.而且是肝炎复发或慢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容易造成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们研究的较多,现将近几年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娄红梅 《医学综述》2014,20(18):3350-3352
准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存在的现象。准种复杂性和离散度越大,准种变异越复杂,就越有可能产生具有临床耐药的变异,治疗难度也越大,从而影响临床疗效。HBV的准种变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将HBV优势种群与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联系起来,合理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近年来对准种的复杂性和离散度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马臻 《肝博士》2006,(3):31-34
从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是指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型,它们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即感染一种肝炎病毒后仍可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按感染时间可分为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前者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后者指在一种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另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是1995年被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其主要传播方式有血源性传播、静脉注射、性传播、母婴传播等,由于与其它病毒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此极易发生重叠感染,现将有关重叠感染的进展综述如下。 1 HGV与HCV的重叠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流行,其感染的特征是90%以上的患者演变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HGV与HCV均属黄病毒科,结构上相似,且发生的高危因素很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庚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新进展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超声波室(100005)范燕文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国内外分类号R512.6继发现“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病毒后,尚有其它非肠道传播并引起人类致病的因子,HGV/GBV-C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1995年由美国的Simons等率先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发现了一种新型肝炎病毒,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GV),从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为了解HGV在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状况,及对HGV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我院2808例住院病人进行了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的检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凤阳  杜丽  张莉娜 《中国热带医学》2007,7(6):1000-1001,1004
戊型肝炎(Hepatitis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引起的以黄疸为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该病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有流行和散发两种形式。流行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广泛见于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地区,多因水源被污染引起。散发主要发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戊型肝炎的病死率较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高,孕妇的病死率可高达21%。自1955年印度由于水源污染发生了第一次戊型肝炎大暴发以来,先后在印度、尼泊尔、苏丹、  相似文献   

17.
庚型肝炎病毒 (HGV)是 1995年美国Genelabs的Kim等和Abbott公司的Simons等发现的人类致肝炎病毒。HG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同属黄病毒属RNA病毒 ,且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 ,但对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等问题还了解甚少。本文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HGV ,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HCV RNA、抗甲型肝炎病毒 (HAV) IgM ,抗戊型肝炎病毒 (HEV)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 ,血清胆红素 (SB) ,对 731例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和抗体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HBV疫苗免疫的预防接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进一步流行而在临床对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以及某些巾药(如苦参)进行治疗,虽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还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HBV存在的准种现象有关。因此,HBV耐药基因等的HBV准种监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预后及促进开发新的药物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建立了抗-HCV检测技术,为临床诊断丙型肝炎提供了证据。我们在临床中注意到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存在的。由于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时病毒间有无相互干扰、以及对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母乳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其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由很多的因素决定,主要是母婴传播。孕母病毒携带传播给胎儿的途径有三种可能:(1)经胎盘传播;(2)分娩时由母血传播或胎儿吞咽病毒污染的羊水而受染;(3)产后与产母生活上的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