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水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所有住院患者腹水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美国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回顾性统计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转归。结果:腹水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4. 7%,主要分布于普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78. 6%,3年来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71. 4%、77. 2%、85. 0%;且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检出1例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结论:腹水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腹水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往往呈现多重耐药性。为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对我院临床送检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84例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玉和  赵志勇  罗春媛 《医学综述》2008,14(18):2863-2865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病例药敏试验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取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患者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年份、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分组分析。结果在165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占50.9%(84/165),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41.7%(35/84),ESBLs阳性菌株对多种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菌株,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ESBLs阳性组有3例合并肠球菌感染,其中1例万古霉素耐药;近期组较早期组ESBLs阳性率明显升高、耐药状况更严重。结论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尿毒症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所具有的特点、临床常见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血液透析病人的实际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6年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 376名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资料,对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调查期间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透析病人43例(3. 13%)、53例次,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标本中共分离多重耐药菌5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3株(25. 49%),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5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感染多发生在呼吸道和泌尿道;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呼吸道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在血液感染和导管感染,说明多重耐药菌种感染发生部位具有偏好性。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最低;美洛培南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等多重耐药菌种具有显著的抗菌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多重耐药菌的高发人群,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发,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积极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76例老年患者送检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以下呼吸道感染(367%)居多,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228%)、泌尿系统感染(134%)、胃肠道感染(101%);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以白色念珠菌(415%)居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大肠埃希菌(136%);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益康唑耐药率高(714%),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86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894%).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状况较严重,此研究对临床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宫颈癌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及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通过采取标准的接获多重耐药菌报告处理流程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的有效措施,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的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收集从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肝胆外科对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所得146株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及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年龄、体质指数、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高脂血症、是否患恶性肿瘤、是否曾经住院、是否胆道感染反复发作3次以上、胆道感染部位、是否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是否低蛋白血症、感染细菌种类、入院前90 d内是否使用抗生素、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是否使用抗生素、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是否长时间使用抗生素7 d以上),并对可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现多重耐药菌株43株,其构成如下:大肠埃希菌72.1%、肺炎克雷伯菌4.7%、阴沟肠杆菌4.7%、其他18.6%.多重耐药总发生率为29.4%(43/146),其中大肠埃希菌60.8%、肺炎克雷伯菌7.1%、阴沟肠杆菌11.8%、其他16.0%.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如下:阿米卡星100.0%、亚胺培南90.3%、厄他培南90.3%、头孢替坦8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胆道感染部位(胆管)、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低蛋白血症、胆道感染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与胆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P<0.05).多因数分析发现年龄(≥60岁)、胆道感染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本次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与胆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多重耐药情况较严重,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龄(≥60岁)、感染细菌种类和本次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是胆道细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Ⅰ类整合子的作用.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3类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子3个不同部位的基因.对经SDS处理的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基因与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32.39%(23株),Ⅰ类整合子的总检出率为88.73%,不同部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整合酶基因74.65%、遗传标记基因78.87%、可变区基因21.13%.SDS处理前、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的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MI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S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致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 采用 Miroscan Walk Away4 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 ,对临床分离的 10 0株致感染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和产 ESBL s判定。结果 所测抗生素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 5 0 %以上的占 14种 ,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青霉素 ,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 ,耐药菌株耐受抗生素种类从 1到 19种 ,多重耐药菌株占 93% ,产 ESBL s菌株为 4 9% ,产 ESBL s株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 s株。结论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普遍耐药 ,尤其多重耐药广泛流行 ,临床医师须高度重视本医院和本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模式与流行分布 ,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以减缓细菌耐药对其的筛选压力 ,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104例患者临床分离细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和药敏结果.结果 2015年共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各694株和233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3.6%;检出最多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28株,18.4%)、大肠埃希氏菌(100株,1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12.0%);多重耐药菌中检出最多者为大肠埃希氏菌(78株,33.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株,15.9%)和肺炎克雷伯菌(29株,12.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4%和31.7%.结论 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形势相对缓和.持续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可为抗菌药物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邹永胜  王旭  黄永茂  游春芳  陈枫  钟利  向成玉  陈庄 《西部医学》2012,24(2):227-229,232
目的了解本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两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并对比加入CCCP后MIC的变化。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三类6种抗生素耐药结果中环丙沙星(CIP)耐药率最高52株(73.24%),氨曲南(ATM)最小30.99%,耐药模式以多药耐药为主(51.11%);外排泵基因acra,acrb在多重耐药菌中阳性率高达91.89%和81.03%;加入CCCP前后多重耐菌株和敏感株的MIC值的变化差值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大肠埃希菌存在明显的多重耐药现象;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能够降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多耐药大肠埃希菌的MIC。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31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产ESBLs耐药菌株的初步筛选,再通过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法确认产酶菌株。结果:231株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痰分离出86株(37.23%)、其次为尿液57株(24.68%)、胆汁39株(16.88%)等;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为36.36%(8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萘定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零。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要重视产ESBLs菌株的检测,治疗其所致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在临床株中的携带情况、与耐药的相关性及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的抑制作用。方法: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3类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比加入CCCP前后MIC的变化。结果:本地大肠埃希菌对6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10%,耐药模式以双药耐药与多重耐药为主;acra,acrb基因在多重耐药模式中阳性率高达84.6%和80.8%,与全敏感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加入CCCP后,10株多重耐药菌对5种抗生素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高下降达128倍,多数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本地大肠埃希菌普遍携带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外排泵AcrAB-TolC可能是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存在主动外排机制,CCCP能有效抑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1998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尿路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以揭示该菌的耐药情况和原因。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我院接诊尿路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的116例患者,男29例,女87例,年龄18~74岁。1.2 试剂 肠杆菌科鉴定所需生化药品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抗生素敏感试验所用药敏纸片及MH培养基购自卫生部药检所。标准对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1.3 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2 结果在1998年我院从尿中分离大肠埃希氏菌116株,占42.2%。耐药情况见附表。本组患者合并耐药葡萄球感染11例,占9.5…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常见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标本分离出的262株病原菌,采用美国MICROSCANAS-4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2株(31.30%),真菌65株(24.81%),肠球菌(粪肠球菌21株,8.02%;屎肠球菌14株,5.34%),肺炎克雷伯菌22株(8.40%),阴沟肠杆菌21株(8.0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6.83%,50%.除真菌外5种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泰能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对其他的抗生素,后两者耐药分别>54%和8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的耐药高达82.93%和81.82%;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保持100%敏感性.结论 泌尿系感染最多见的是大肠埃希氏菌,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医生应重视尿培养检测,根据药敏报告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变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茵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法和VITEK22系统对分离的21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 216株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痰分离出80株(37.04%)、其次为尿液53株(24.54%)、胆汁36株(16.67%)等;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为30.56%(6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为零.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茵具有多重耐药性,要重视产ESBLs菌株的检测,治疗其所致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57-358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8份尿液标本菌落计数>105CFU ml的大肠埃希菌,采用 微量稀释法对该菌进行药敏测试,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认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 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头孢噻吩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87%、85%、77%、74%和73%,与此同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派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高达100%、83%、82%、80%。同时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35株(约占45%),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产ESBLs率高,其在尿路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规检测ESBLs有助于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口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感染革兰氏阴性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耐药率,为降低患者感染率及耐药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6岁以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入院后送检的9569份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分离及培养,对革兰氏阴性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送检的9569份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3740株,占39.08%;3740株病原菌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08株,占10.9%,主要是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ECO)、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其中ESBLs(+)肺炎克雷伯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多重耐药病原菌。ESBLs(+)肺炎克雷伯及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龄段革兰氏阴性多重耐药菌以ESBLs (+)肺炎克雷伯及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且主要分布在婴儿组,分别为19.6%及14.8%。革兰氏阴性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头孢菌属类抗生素耐药率在80%以上,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5%~4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53%,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1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2%以下,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在6%以下。结论 ESBLs(+)肺炎克雷伯及大肠埃希菌是海口地区6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革兰氏阴性多重耐药菌主要致病菌,婴幼儿为感染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规范使用抗生素是控制耐药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22-2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12月宫颈癌术后放疗尿路感染患者分离出的134株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应菌株进行ESBLs测定。结果在13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5株(70.89%),革兰阳性菌35株(26.12%)及真菌4株(2.99%)。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0.30%、17.91%和8.9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为37.04%和33.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2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低于大肠埃希菌,仅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大于30%。粪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青霉素耐药率较低(9%)。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率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20.
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全面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 126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特殊耐药菌株的检测采用K-B法,并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08版标准判断敏感率、中介率及耐药率。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512株(45.5%),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48.1%,产头孢菌素酶菌株占1.4%。碳青霉烯类是对大肠埃希菌最为敏感的抗生素,其次是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拉氧头孢、头孢吡肟等。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呋喃妥因、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拉氧头孢、四代头孢菌素仍是目前治疗大肠埃希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