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全凭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关系. 方法 纳入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V+S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全凭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于术后30 min时点采用镇静躁动分级法对患者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EA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中镇痛药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组患者E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21.9%比48.5%,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吸入麻醉EA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探讨预测模型对术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择期于全麻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40例,因变量为术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麻醉苏醒期躁动),自变量为患者一般资料。将240例患者据术后有无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和未躁动组,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据筛选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另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于本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验证组,最终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240例患者中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46例(19.17%)。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1.821×(年龄)+1.872×(术中出现低体温)+1.457×(术后镇痛)+1.278×(肌松药物残留)+1.651×(低氧血症)+1.795×(药物催醒)-1.798。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AUC为0.878 (95%CI:0.712~0.967),最佳截断值1.780,敏感度88.00%、特异度74.10%(P<0.05)。预测效能的敏感度85.7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麻醉诱导期及术中,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及MA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易于控制麻醉深度,患者的苏醒质量高,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行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及手术时间,喉痉挛、寒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少,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方法 选择学龄前儿童(3~5岁)及学龄儿童(6~9岁)各60例拟进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分别均分为学龄前儿童静-吸复合组(A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A2组),学龄儿童静-吸复合组(B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B2组).A1、B1纽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A2、B2组吸入麻醉诱导采用8%七氟醚吸入.维持吸人3%~5%七氟醚,调节氧浓度1~2 L/min,将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控制在1.3~1.5 MAC.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同一年龄不同麻醉方式组患儿:术后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A1组、B2组明显高于B1组(P<0.05).不同年龄同一麻醉方式组的患儿:术后轻、中度躁动发生率A1组明显高于B1组、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而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表1).结论 学龄前儿童及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一对一心理干预对七氟醚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学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均相同。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拔管前发生躁动概率为32.00%,拔管后即刻发生躁动概率为22.00%,拔管后5分钟躁动发生概率为6.00%。可得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段发生躁动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七氟醚全麻腹腔镜手术苏醒期发生躁动,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全麻)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疼痛和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NRS疼痛评分及短期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短期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室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记录患者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表(SAS)及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4例患者SAS>5分者32例(占比38.10%),PSQI>7者49例(占比58.33%)。苏醒期躁动者苏醒期躁动者有吸烟史、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300 mL、贫血、术中应用七氟烷、术中低体温占比高于苏醒期无躁动者(P<0.05)。手术时间、合并贫血、术中应用七氟烷及术中低体温是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室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睡眠异常者文化程度(文盲)、术后疼痛、术后不良反应睡眠环境(强光、噪音)和有睡眠体位要求者占比高于睡眠良好者(P<0.05)。术后不良反应和睡眠环境是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室术后睡眠质量的多因素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室苏醒期躁动受手术时间、合并贫血、术中应用七氟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肌松”方案在肥胖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 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肥胖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中度)肌松组(M组)和深肌松组(D组)。两组采用统一的镇静镇痛方案,其中M组诱导时予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 iv,之后每间隔约45 min~1 h单次静推顺式阿曲库铵5 mg维持;D组诱导时则予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PTC=1~2时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连续输注,切皮前予罗库溴铵0.6 mg/kg iv,当神经肌肉阻滞开始恢复时以5~10 μg/(kg·min)泵注。比较两组诱导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于诱导前(T0)、手术开始1小时(T1)、术毕时(T2)及离开PACU前(T3)抽取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乳酸、血糖等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M组相比,D组插管时间、苏醒时间较短,拔管后VAS疼痛评分及躁动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刻相比,T2、T3时刻D组的乳酸、血糖值较低,与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肌松组相比,“深肌松”麻醉方案可缩短该类患者插管时间,加速苏醒,减轻术后疼痛和躁动应激,或可改善总体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患儿非胃肠道日间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恶心呕吐(EOINV)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全麻下行非胃肠道日间手术、麻醉后进食前未发生恶心呕吐的患儿306例,男206例,女100例,年龄1~12岁,体重5~60 kg,ASA Ⅰ或Ⅱ级。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麻醉方式、术中阿片类药、肌松药和肌松拮抗药使用情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术后24 h内EOINV的发生情况。根据EOINV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两组:EOINV组和无EOINV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EOIN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有46例(15.0%)患儿发生EOINV。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麻醉方式、肌松药和拮抗药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EOINV组比较,EOINV组阿片类药使用率和口内手术比例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阿片类药使用(OR=3.7,95%CI 1.0~12.5,P=0.048)、口内手术(OR=4.8,95%CI 1.3~16.7,P=0.017)是患儿非胃肠道手术后EOIN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中阿片类药使用、口内手术是患儿非胃肠道日间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苏醒期间躁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92例,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护理。比较2组患儿麻醉苏醒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3.327,P=0.003、0.001),而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3,P=0.568)。研究组入PACU即刻、5、15、30、45 min后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20、4.679、5.698、7.546、16.983,P=0.029、0.033、0.019、0.007、<0.001)。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5%比21.74%,χ2=6.133,P=0.013)。 结论针对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应用护理干预,可使其快速苏醒,有效改善患儿的躁动情况,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行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27例)和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33例),观察手术时间、清醒时间,连续监测MAP、HR、SpO2、PetCO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min)B组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的MAP、HR、P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插管和未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但未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1h的手术,以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麻醉维持方式、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凭吸入麻醉是E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凭吸入麻醉为EA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硕  王施杭  王越  那傲 《护理学杂志》2023,28(11):1-4+9
目的 建立与验证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识别躁动高风险患儿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收集全麻手术的1~6岁患儿651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59)和验证组(n=192),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建模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苏醒期发生躁动160例(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7例),躁动发生率2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手术科室、身体约束、麻醉方式、镇痛治疗、留置尿管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6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验证组为0.827。结论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术后躁动高危患儿提供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腔内手术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恒速输注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AⅠ-Ⅱ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及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翰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观察术中MAP、FIR、苏醒及拔管情况.结果:B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无躁动.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肺及食管手术,麻醉效果优,苏醒期质量优,术后恢复期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择期行日间L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0.4μg/kg)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4μg/kg)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术前到拔管)及术后生命体征(BP、H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术后疼痛分级、术后镇痛药及麻醉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较术前下降(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U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结论: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在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术后意识恢复、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应用于日间LC的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12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结束后予右美托咪啶微量泵泵入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对照组(C组)同期泵入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恢复期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前5 min(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躁动评分(RS)。结果:D组躁动发生明显低于C组(P<0.05),围拔管期C组各时点的血压、心率等均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减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在不影响苏醒的情况下更加有利于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术前心理干预降低全身麻醉手术后男性患者尿管刺激所引起的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腹部气管内麻手术并需要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利多卡因乳膏组,Ⅲ组:心理干预组,Ⅳ组:利多卡因乳膏+心理干预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平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躁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Ⅳ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另外三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尿管复合术前心理干预再行导尿,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手术后男性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因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使全身麻醉复苏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8例,年龄20~7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0.5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S1组)、1.0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S2组),每组26例。术毕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并于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min(T2)、15min(T3)、30min(T4)对三组患者进行改良OAA/S评分及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S1、S2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T组,且S2组明显少于S1组(P0.05)。S1、S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S1、S2组T1、T2时改良OAA/S评分、T1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明显高于T组,且S2组明显高于S1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0.5MAC及1.0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更有助于提高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且1.0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胺酮切皮前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LC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在切皮前加用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采用SS和VRS评分评估对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苏醒期躁动、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用于LC术后苏醒快,术后疼痛轻,苏醒期躁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