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与经皮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10—2019-03间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PTED治疗的125例LDH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组(椎间孔组)和经椎板间入路组(椎板间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天、3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共纳入125例患者,椎间孔组68例,椎板间组57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椎间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和经皮椎间孔入路PTED治疗LDH,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需更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全内窥镜下后方经椎板间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采用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7例,记录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评估椎间融合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较术后3 d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血肿1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25例患者椎间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2.6%(25/27)。结论 FE-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术后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分类整理患者术前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前进行对比,并利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出血量8.14±1.26ml,手术时间93.17±19.04分钟;术后1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ODI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疗效满意。结论 PTED治疗LDH临床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阅片、确切的术中定位、个体化的穿刺点及入路的选择、熟练的手术操作是保证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5.
刘晶  彭川 《浙江创伤外科》2023,(6):1105-1108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LDH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实施PEID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TD)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3%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4.9%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 ODI评分比较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 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5.7%与对照组总发生率22.6%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PEID手术治疗能够取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行PTED手术治疗的65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重度脱垂30例,轻度35例,随访2年以上。对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 33±13.21) min、住院时间(5. 05±1. 25) d,透视次数(26.22±±6.35)次;术后7 d、3个月、1年的ODI指数、腰部VAS、下肢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综合疗效:优32例,良2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2.31%;术后1例髓核残留,1例复发,无继发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TED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优良的近远期疗效,需注意术前仔细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椎间孔成形以及止血等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PTED)与后路椎间孔镜(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8—2018-08间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6例LDH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PEID组,各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PEID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T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多于PT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ED组总有效率高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后2组患者组间VAS、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PEID手术均为微创、有效、安全的LDH治疗方法。PTED术中出血量更少,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6年1月我院采用PEID治疗86例单节段LDH。采用全麻下定位责任间隙,后正中旁开1~1. 5 cm进针,逐级扩孔至椎板间隙,插入椎间孔镜将突出的髓核组织取出。采用术后24 h和3、12、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2. 1±11. 8) min,术中透视(3. 1±1. 2)次,住院时间(5. 2±1. 5) d。86例随访(28. 4±3. 3)月。术前、术后24 h、3个月、12个月、24个月VAS、JOA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术后12个月与24个月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麻PEID治疗单节段LDH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拟行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33~69(47.6±9.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各40例,分别采用改良经椎板间入路和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椎管面积、椎管内径、盘黄间隙及手术并发症。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2例出现切口感染,均为传统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椎管面积、椎管内径测定值均大于传统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椎板间入路手术在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较传统入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椎管间隙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O型臂X线机与C型臂X线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2—2022-02接受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23例术中应用O型臂X线机辅助手术(O型臂组),22例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辅助手术(C型臂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中患者受到的X线辐射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ODI指数。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术中各有2例出现硬膜撕裂,术后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两组均未发生不可逆性神经损伤以及需要翻修的情况。与C型臂组比较,O型臂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中受到的X线辐射量更少,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型臂X线机比较,O型臂X线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提高椎弓根置钉准确性,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22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26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影像学资料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DH)、椎管横截面积(CSA)及椎间孔面积(FA)。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45个月,平均32.8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OLIF组VAS评分和ODI优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椎间盘残留的原因。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应用经皮内镜治疗初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5例,其中男193例,女122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5岁。单节段突出307例,双节段突出7例,3节段突出1例。椎板间隙入路102例,侧方入路213例。术后复查核磁或CT,按照是否存在残留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随访4个月~5年,对比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残留26例,残留发生率8.25%;女9例,男17例;全部为单节段病例,L5S1节段10例,L4~5节段16例;椎板间隙入路7例,侧方入路19例;2例残留患者术后2周内二次内镜手术,其他均未行二次手术。残留组和无残留组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术前腰椎ODI评分及术前腰腿VA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腰椎ODI评分及术后腰腿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残留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手术经验不足是残留发生的根本原因,残留患者的手术疗效欠佳,个别患者需要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联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PTED)下椎管减压后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至2022年2月采用OLIF结合PTED减压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 男50例、女53例;年龄(64.1±5.2)岁(范围42~87岁)。均为单节段, L4, 5 83例、L3, 4 17例、L2, 3 3例。初次手术94例, 既往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后症状再发行翻修手术9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程度,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椎功能, 分别记录术前, 出院时, 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VAS及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月,采用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其中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组)36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B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手术节段分布以及术前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非症状侧根性症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2个月摄腰椎X线片和CT判断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U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P=0.757)。U组1例、B组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均未出现置钉相关神经损伤,术后无非症状侧根性症状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U组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32.8个月;B组为24~48个月,平均35.5个月。术后2 d,3、6、12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示两组椎间均骨性融合。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均安全、有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5.
王方  邹德威  吴强 《临床骨科杂志》2015,(2):156-158,162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按入路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33例(A组),后正中入路41例(B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 VAS和ODI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适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14例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脱垂的髓核组织。手术时间50~100(68.4±11.6)min。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1例出现腰痛不适,予卧床、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5.0±2.1)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3/14。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在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修复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5例;年龄18~56岁(平均45±5岁)。其中30例行椎间孔镜下常规髓核摘除(A组);30例行髓核摘除后,镜下行纤维环缝合修复(B组)。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学检查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ODI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复发2例(均为A组患者),1例予再次椎间孔镜手术,1例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余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无手术节段失稳。结论:椎间孔镜下纤维环缝合符合微创理念,能即刻闭合纤维环破口,可能促进纤维环修复,降低术后复发率,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17例,男11例,女6例;后正中入路15例,男10例,女5例,均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ODI评分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损伤更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Quadrant微创通道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6-03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LDH患者,其中PTED技术治疗37例,Quadrant微创通道技术治疗4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术前、术后3 d及1、3、12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等疗效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为相近(P0.05);但与Quadrant组相比,PTED组的切口长度更小、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组间相比,PTED组术后3 d、1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Quadrant组(P0.05),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TED组的总优良率为91.9%,Quadrant组为9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与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治疗LDH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