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大规模糖尿病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降低和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热门话题(之三)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教育)的基石。血糖检测可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糖监测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本地区HIV待确证样本核酸检测和WB结果,探讨核酸检测在HIV检测策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常州市2019-2021年共1 382份HIV待确证样本,在获得WB确证(包括随访后)结果后进行核酸检测,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检测策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 1 382份HIV待确证样本出具了1 073份HIV-1抗体阳性报告,165份HIV-1抗体不确定报告,144份HIV-1抗体阴性报告。1 073份抗体阳性样本核酸检出率为96.37%(1 034/1 073),165份抗体不确定样本核酸检出率为32.12%(53/165),144份抗体阴性样本检出2例高病毒载量样本。抗体不确定样本随访率33.94%(56/165),核酸检出率和随访抗体阳性率单条带样本分别为20.54%(23/112)和27.59%(8/29),双条带样本为52.08%(25/48)和72.73%(16/22),三条带样本均为100.00%(5/5)。含p24条带样本分别为64.15%(34/53)和65.52%(19/29)。补充实验检测策略分别采用先抗体确证再随访、先抗体确证再核酸检测和先...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具有着独特生活史的原虫之一。弓形虫的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分为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基因检查。传统的检查与现代的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 ,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将会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布鲁菌血培养和血清学检验的检测效果并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具有布鲁菌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的978份病例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并将血培养仪培养分离到的菌用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飞行时间质谱仪菌种鉴定.结果 978份样本中阳性样本有311(31.79%)例,其中有29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测温原理,探索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钉螺的生理学体温。 方法  在实验室,研究红外热像仪进行钉螺体温检测的条件,通过红外成像仪扫描各种检测条件下的钉螺,拍取热图像后取点分析,计算钉螺体温结果,分析钉螺的变温特征。 结果  在背景温度25.5℃,湿度51%条件下测试,钉螺生态温度呈正态分布(0.21±0.14)℃,活螺与死螺有不同的变温速率,钉螺表面湿度、体液分泌、运动状态是钉螺生态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螺龄对于钉螺生态温度变化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红外成像技术能准确、快速、安全、有效地测定钉螺的体温。检测钉螺生态体温的变化特征为无创鉴定钉螺死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AIDS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ng,VCT)中应用快速检测,并与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结果比较,探讨进一步缩短确证时间及提高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的措施。方法用2种快速试剂进行筛查,对一阴一阳或双阳性样本进行WB确证检测,并比较和评价检测结果,同时采集患者血样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1435份样本中,1种或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有398份,经WB检测确证377份阳性,符合率94.7%;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有379份,WB检测确证376份阳性,符合率99.2%;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有1037份,经PCR检测未发现HIV RNA阳性样本。结论在VCT及各种应急检测时,可用快速试剂进行筛查,然后WB确证,以缩短等待时间,提高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同时为保证检测质量,以防漏检,推荐使用2种质量优良的快速试剂同时筛查。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6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30年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1]。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2]。艾滋病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病程进展监测及地区发病率估计等防治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近年来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耐药检测、CD4细胞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高了艾滋病检测服务的可及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结果返回的及时性。本文就近年来艾滋病检测技术的进展以及对高质量检测服务的推动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快速检测技术在奶牛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为改进奶牛结核病检疫工作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方法 2010-2012年对上海市5家奶牛场9355头奶牛采用牛分枝杆菌提纯结核菌素皮内超敏反应方法(PPD试验)进行牛结核病筛查,筛查出223头阳性牛,5家奶牛场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PPD阳性牛,共抽取PPD阳性牛49头;无菌采集肺部淋巴结组织样本,采用MGIT 960液体培养法对奶牛组织中分枝杆菌进行快速分离培养,采用免疫色谱法和基因测序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及菌种鉴定.结果 49头PPD试验阳性牛的组织样本,经MGIT 960液体培养、免疫色谱法初筛、基因分型和基因序列分析,最终病原学检测证实受分枝杆菌感染的奶牛有8头,其中受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奶牛1头,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奶牛7头,分别为鸟分枝杆菌感染6头,不产色分枝杆菌感染1头.结论 建议将分枝杆菌快速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检测技术引入到对PPD阳性牛的实验室诊断中,进一步提高牛结核病检测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RNA病毒,可以引发各种慢性肝病,其中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全球每年HCV感染的患者数呈上升趋势,他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HCV可以分为6种主要的基因型以及70多种亚型,不同的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同.如果在治疗前能通过准确灵敏的检测手段确定HCV的基因型,将会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HCV基因型全球分布、临床表症与治疗、分型依据以及基因型与定量关系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阐述HCV基因分型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疟疾病原学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疟疾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特别是在贫困、不发达的国家,疟疾的危害更加严重。本文概括了目前疟疾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及其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具有着独特生活史的原虫之一。弓形虫的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分为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基因检查。传统的检查与现代的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将会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易损斑块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猝死的冠脉斑块。理想的检测易损斑决的手段除能显示狭窄程度、血管直径、管壁厚度、斑块大小外,还应该能显示斑块成分、细微结构及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无菌采集海水,经真菌增菌、真菌培养、分纯后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从南海海域分离出的真菌38株,以胶红酵母菌分离率最高,其次是无名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在真菌药敏实验中,以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没有发现耐药株.认为南海海域真菌种类广泛,此项调查对于该海域真菌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上期我们给糖友们介绍了糖尿病血液检查的化验单,这期我们来介绍一下糖尿病尿液的检查,同样的,尿液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糖友们很有必要了解这些化验单的意义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机检测与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应用于医学研究.该文回顾了应用于寄生虫检测及基因分析领域的一些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实时PCR杂交技术及分子标志技术,讨论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孔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传感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随着各种传染病大流行与局部暴发,人类对病原体检测设备的要求日益增高。基于纳米孔检测设备灵敏、实时和便携的特点,许多研究团队将其应用到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介绍近年来纳米孔检测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这几种常见传染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总结,以期为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肺炎肌酶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金祥  朱雯  滕懿群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6):1245-1247
目的 研究肌酶在重症肺炎的变化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56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2例重症肺炎设为重症肺炎组,204例普通肺炎设为普通肺炎组,并以56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三组别肌酶的差异及重症肺炎组肌酶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的血气分析特点,研究重症肺炎组中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肌酶谱、C反应蛋白变化特征.结果 AST、LDH、α-HBDH、CK、CKMB三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中心肌酶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的血气分析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引起组织损害以病毒比较常见.结论 肌酶是重症肺炎合并组织损害、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比较灵敏的监测指标,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方法通过对126例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肺癌患者的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肺功能的减退,肺癌患者手术前或化疗前应常规检测肺功能,以便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