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已被证实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但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已发现的毒力因子有多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空泡毒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大约50%的Hp分离株体外可产生空泡毒素,并且...  相似文献   

2.
cagA基因与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发现部分幽门螺杆菌(Hp)菌株能表达细胞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空泡毒素相关蛋白(cagA)。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cagA基因,对Hp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胃黏膜孵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3.
球形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揭示球菌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延期培养和加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胞毒相关蛋白基因阳性(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阳性(vacA^+)的高毒株幽门螺杆菌(Hp)进行球形诱变,进而检测该Hp至Hela细胞空泡变性的毒力,并用SDS-PAGE、PCR及PCR-SSCP技术,分析球形Hp蛋白产物及决定细胞空泡变性的cagA和vacA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与结论 球形  相似文献   

4.
1.HP的致病基因1.1毒素相关蛋白和空泡毒素基因HP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在HP的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其产生的毒素,即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它们参与了较严重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发生,并与胃癌密切相关。约60%的HP菌株含有单一拷贝...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中有较高的感染率(35.5%~59.4%)[1]。为什么同是Hp感染,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有学者认为不同菌株Hp感染致病性不同,高毒株Hp含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  相似文献   

6.
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结局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Xiao S  Liu W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37-438
幽门螺杆菌(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40%~60%,感染后可产生不同结局:多数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10%~15%可发生消化性溃疡,极少数可发生胃恶性肿瘤。阐明Hp感染致病多样性的机制对于Hp感染预后的判断和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对其机制的探讨成了Hp研究中的新热点,现就此问题作一简述。一、Hp因素Hp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因子有关,后者主要由其基因型所决定。Hp菌株的基因型存在着显著多态性,与其致病性有密切的关系,是造成Hp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1空泡毒素A(VacA)和细胞毒相关基因(CagA)蛋白:VacA和Ca…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空泡毒作用。方法用体外细胞毒试验,结合细胞化学及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技术研究Hp空泡毒作用及其病理机制。结果78.26%的Hp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的是空泡毒作用阳性Hp(Toxin+),而只有42.86%的胃炎患者感染的是Hp(Toxin+)。Hp(Toxin+)引起的细胞空泡样变,吖啶橙及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透射电镜显示空泡为双层膜结构。结论Hp(Toxin+)感染与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Toxin+)引起的空泡是自噬体,是细胞在毒性物质作用下表现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其不同的毒力株.研究认为,Hp毒素在PU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及细胞空泡毒素A(VacA)Hp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能力,而一半以上的Hp菌株表达CagA,CagA与慢性胃炎及PU有密切关系[1].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国人CagA阳性Hp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与PU发病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采用病例对照研…  相似文献   

9.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五种常用检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生长在胃粘膜表面的致病菌,它可引起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直至胃癌,还有相当数量的Hp阳性者不发病。Hp感染的表现形式如此多种多样化,哪些感染者需要治疗存在分歧,对Hp的诊断标准也不一致。我们应用五种检查方法,对Hp阳性者综合分析,试图提供简便易行而又准确的Hp诊断方法组合及治疗适应证的指标。 1.病例选择和方法:门诊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病人先后行Hp的5种方法检查,其中非侵人性检查包括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Hp细胞空泡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抗体)和…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与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众多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者中 ,仅少部分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癌或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 ,MALToma)等较为严重的疾病 ,这促使了人们对Hp致病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在Hp的致病因子中 ,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 ,CagA)是最早发现的并非存在于所有Hp的蛋白 ,它们的致病…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杜菌cagA,vacA基因的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瑶  胡品津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818-820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及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的流行情况,探讨Hp cagA及vacA亚型与Hp相关性胃肠疾病间的关系。方法 自广州地区不同疾病患乾胃黏膜中分离得到191株Hp,抽提各株菌的总DNA,采用特定引物对各株菌cagA3’端、vacA中间序列(m)及信号序列(s)进行PCR检测。结果 广州地区Hp cagA阳性者占85.3%(16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溃疡病、胃腺癌或MALT淋巴瘤相关。I型Hp菌株具有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抗原(CagA),可能与引起特殊的胃病有关。近年的兴趣之一是发现与Lewis~b血型抗原结合的Hp粘附蛋白一粘附素。表达粘附素的Hp菌株含有功能性BabA2基因,而另一些菌株中相应BabA1基因缺少一个开放读码框而不能翻译。作者研究了溃疡病(n=13)、胃腺癌(n=11)、MALT淋巴瘤(n=11)和胃窦炎(n=18)患者的Hp002分离株,对这些疾病与VacA、CagA…  相似文献   

13.
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cag A蛋白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引起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 ,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Hp毒力因子进行的研究表明 :尿素酶、空泡毒素 (VacA)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 ,是引起人类严重胃部疾患的主要致病因素[1] 。其中cagA基因已被克隆并进行了序列分析[2 ] 。研究还证实cagA基因的存在是产生有活性的空泡毒素所必须的 ,并能促进细胞因子IL 8的释放及激活转录因子NF κB ,加重胃黏膜的组织损伤 ,故而目前认为含cagA基因的Hp菌株是高毒株[3 ] 。我国人群…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血清CagA VacA抗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CagA)和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VacA)是幽门螺杆菌(Hp)相应的CagA,VacA基因编码产生的两种蛋白质,是Hp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作为Hp毒力分型的标志[1],与消化性溃疡(PU)、胃癌有密切关系[2,3],由于Hp菌株类型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4,5].我们检测了本地区PU和胃癌患者的血清CagA,VacA抗体,旨在探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agA,VacA与PU及胃癌的关系.1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苏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毒力因子与胃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印迹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等方法,分析了50例胃癌及50例配对胃炎患者的Hp感染、Hp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情况及胃粘膜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胃癌组中Hp阳性率及Cag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胃炎组,p53基因突变与Hp感染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而与CagA、VacA的表达无关。结论Hp(尤其是CagA阳性菌株)感染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在Hp致癌过程中p53等基因突变可能起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根治Hp以预防胃癌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儿童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是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成人Hp相关性胃疾病的发生与儿童期Hp感染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只有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Hp菌株才有致病性,而一半以上的Hp菌株表达CagA[2],CagA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3],同时CagA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因此,我们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对胃癌高发区西安市14岁及以下儿童进行Hp感染及CagA阳性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共79…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淋巴瘤的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HP的细胞毒素在其致病性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p毒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子量大约为90KDa的空泡毒素(VacA)[1-3](关于空泡毒素的分子量,不同的作者报道的差异较大,有82KD、85KD、87KD、90KD、94KD、95KD等不同的结果),另一个是分子量为120~140KDa的毒素相关蛋白(CagA)[4,5]。编码二者的基因分别被称为vacA和cagA。基本上所有的Hp均有vacA基因,但只有表达空泡毒素的被称为Tox ,相比之下,只有大约60%的Hp拥有cag…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上清液诱发鼠胃粘膜组织学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是否对小鼠胃粘膜具有损害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产毒Hp菌株(NCTC1637)的培养上清液灌服BALB/C小鼠,观察胃粘膜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与用非产毒Hp菌株(来自于临床分离株)的培养上清液及生理盐水灌服过的鼠胃粘膜进行比较。结果:Hp的细胞毒素可以对小鼠胃粘膜产生明显的损害,但并不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特别是多形核细胞的浸润。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以及无毒素组对小鼠胃粘膜则无明显损害。结论:提示细胞毒素在导致胃部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并与胃癌相关。1994年WHO/IARC会议将Hp确定为Ⅰ类致癌原[1],但Hp确切的致癌因子及致癌机制尚不明了。Hp的毒力因子我括运动力(鞭毛)、粘附力(粘附素)、尿素酶活性、脂多糖内毒素样活性物质、蛋白分解酶及磷脂酶A等,这些毒力因子为所有的Hp具有。但另外两种毒力因子只存在于50%-60%的Hp中,所以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它们是分子量为90kDa(Mr90000)的细胞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已确认,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人群中Hp的感染率在50%以上,其中60%~80%的Hp具有单拷贝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A,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研究表明,产生Ca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