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噪声危害调查与监测,评价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等级,对噪声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识别,对水力发电行业的噪声危害预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1/3倍频程声级计(NA-28)测量作业场所环境噪声,使用EDGE4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人噪声强度,作业岗位噪声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评价是否超标并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作业场所共检测30个点,噪声强度为62.8~95.6 d B(A),共10个点,占33.3%≥85 d B(A),其中水轮机层和蜗壳层≥85 d B(A)的检测点数占车间测点数的比例较高。对作业岗位进行噪声分级,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Ⅰ级14.3%,属于轻度危害。结论该抽水蓄能电站的噪声为轻度危害,存在一定职业健康风险,可考虑采用隔声降噪工程防控技术、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2.
棉纺织业噪声危害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市的2个棉纺企业的噪声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噪声强度小于85dB(A)的作业点占14.3%,大于100dB(A)的噪声作业点占28.6%,等效连续A声级小于85dB(A)的噪声作业岗位占岗位总数的68.4%。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95.36dB(A)、91.95dB(A),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35.4%、27.9%。噪声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SV971型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某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声级,依据国家标准评价是否超标并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显示,共检测107个点,每周40h等效噪声声级79.2?103.2dB(A),94个点≥85dB(A),占87.9%;其中D栋生产单元检测点均≥85dB(A);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I级轻度危害(36.4%)和III级重度危害(35%)。提示该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的噪声危害严重,存在较高职业健康风险;打磨岗位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家电制造企业噪声危害调查和检测,分析现场环境的噪声危害情况,并将噪声危害岗位进行分级,确定噪声危害的重点岗位,从而为企业的噪声危害治理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QUEST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体噪声强度,采用美国QUEST-2800型和OB-100型多功能脉冲积分声级计进行岗位噪声频谱分析,噪声强度依据国家标准评估是否超标及噪声危害作业级别。结果工作场所中个体噪声强度≥85 d B(A)检测点45个,噪声强度为85~100 d B(A);重度及极重噪声危害岗位18个,占噪声超标岗位的40%。噪声中心频率集中在1 000~4 000 Hz范围,噪声平均值最高在4 000 Hz处[91 d B(A)]。结论该家电制造企业噪声危害严重,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措施以及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防控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集装箱码头噪声危害调查和检测,为集装箱码头的噪声危害治理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职业卫生调查与现场检测结合,采用CEL-633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作业现场环境,CEL-352个人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体噪声声压级,依据国家批准评价是否超标接触并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工作场所共检测115个点,噪声声压级68.3~113.8 d B(A),有56个点噪声声压级≥85 d B(A),占全部检测点的48.7%,其中叉车驾驶室、维修作业打磨、切割作业和公用工程空压机、风机、泵等噪声≥85 d B(A)的检测点数分别占到相应检测点的88.2%、78.9%;共检测96个个体噪声,噪声声压级68.3~96.9 d B(A),≥85 d B(A)的有41个(占35.7%)。结论集装箱码头噪声危害严重,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一种气动甩油装置替代风枪吹扫作业,解决汽车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中心对称性工件残留物清除时的噪声危害问题。
  方法  对汽车发动机制造热前加工线变速箱轴盘齿吹扫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测定、比较气动离心降噪技改前后作业岗位个体噪声和工作场所等效噪声声级。
  结果  变速箱车间热前加工线轴盘齿吹扫作业岗位和气动甩油装置作业岗位定点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93.0±3.8)dB(A)和(77.1±0.8)dB(A),噪声声级平均降低了(15.9±3.9)dB(A);个体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97.9±4.0)dB(A)和(82.5±2.4)dB(A),噪声声级平均降低了(15.3±4.7)dB(A)。技改后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噪声声级均低于技改前(P < 0.01)。噪声危害作业分级均由Ⅲ级(重度危害)或Ⅳ(极重危害)降低至Ⅰ级(轻度危害)或0级(相对无害)。
  结论  气动甩油装置利用旋转离心力实现了汽车发动机中心对称工件降噪除油,基本消除了传统压缩空气吹扫作业的噪声危害。“离心降噪”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汽车制造业噪声治理方案,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了解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现状,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噪声危害防控管理提供依据。选择某电厂2×1 000 MW燃煤机组工程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中噪声强度进行检测,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对主要接噪岗位进行等效声级噪声强度检测,对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现有噪声危害防控措施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显示,74个检测点中61个点(82.4%)噪声强度超过85dB(A)。24个岗位个体噪声检测显示15个岗位(62.5%)属噪声作业,9个岗位(37.5%)噪声个体检测结果超标。纯音听阈测试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 5例,占3.8%(5/130),未检出疑似噪声聋。提示,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噪声危害严重,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企业噪声作业人员护听器使用情况,为制定干预对策及保护作业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阴市噪声危害严重的轧钢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作业人员职业暴露特点、检测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并通过问卷和现场调查获得劳动者护听器使用及噪声防护的认知情况。结果环境作业点(117个)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为49.6%,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67.1—96.3dB(A)。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k。。)≥85dB(A)的有346人,其高频损失和语频损失总检出率为31.2%。全程佩戴护听器的人员为72.5%,参加噪声危害教育的占92.8%,了解噪声危害的占80.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占65.0%。结论必须严格落实《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实施,对职工进行听力防护知识重点培训,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上海某大型造船企业噪声危害的检测结果及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估,为大型企业防治噪声危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3月,依据噪声测量标准检测作业人员噪声接触水平,并依据噪声危害作业分级方法评估作业人员噪声危害作业等级。结果 本次对该造船企业149个接触噪声岗位开展了定点噪声检测,对17名冲砂工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抽样,其中122个检测点合格,噪声检测总体合格率为73.5%。定点噪声检测中26个打磨工作位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h)结果全部超标,范围在89.1~96.0 dB(A),其中1个打磨作业点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18个打磨作业点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7个打磨作业点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9个空压机巡检位噪声检测结果中有1个噪声检测值> 85 dB(A),LEX,8h为92.7 d B(A),岗位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钢材预处理、电焊、装配、机房巡检等岗位的噪声声级均<85 dB(A)。17名冲砂工个体噪声检测结果 LEX,8h全部超标,噪声声级范围为94.3~96.4...  相似文献   

10.
孙晓霞  李森  费晓东  桂芳  张秀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51-2253
目的对兰州市供水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对该企业产生噪声的5个生产分厂22生产岗位,按照国家标准GBJ122—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的要求进行噪声测定。结果作业点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噪声分级标准限值要求占75.4%;属于噪声安全作业的岗位有11个,占本次调查岗位的50.0%,Ⅰ(轻度)危害作业岗位8个,占本次调查岗位的36.4%;Ⅱ(中度)危害作业岗位3个,占本次调查岗位的13.6%。自来水厂的机械噪声主要以中频噪声为主。结论噪声是兰州市供水企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噪声不仅接触人数多,而且主要生产岗位有不同程度噪声超标。应高度重视对噪声危害的防护,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噪声的控制和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橡胶制造企业现场噪声和作业岗位个体噪声的分布和危害情况,分析噪声危害重点岗位和关键控制点,为橡胶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治理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听力防护用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72.7~100.8 d B(A),其中≥85 d B(A)的检测点数占43.30%;主要接噪岗位8 h等效声级为81.7~91.0 d B(A),合格率为44.44%。橡胶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场所集中在密炼车间和压延车间,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岗位是炼胶工。结论橡胶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突出,需采取隔声、吸声或消声等工程控制措施、加强噪声岗位的个体防护措施,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天然气电厂现场噪声和生产岗位个体噪声的分布,分析天然气电厂的噪声危害关键控制点和岗位,为天然气电厂的噪声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护耳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61.9~106.4 dB(A),其中≥85 dB(A)的检测点数占59.22%;主要接噪岗位40 h/w的等效声级为66.4~91.4 dB(A),合格率为77.78%。LNG电厂的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场所集中在主厂房系统、化学水系统和辅助系统,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岗位是运行分部和机务分部巡检工。结论LNG电厂的噪声危害突出,需要通过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场所的隔声降噪工程控制措施、加强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岗位的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稀土分离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 该厂存在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噪声检测强度为78.4-87.8dB(A),超标率为25.0%;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盐酸、噪声和粉尘相关岗位。结论 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新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房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激光、工频电磁场。现场检测粉尘浓度0.9~15.2 mg/m3,噪声强度63.2~91.6dB(A),粉尘和噪声均有少数岗位超标,针对超标点超标原因整改后复检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余化学毒物、高温、工频电磁场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少数接触噪声人员听力异常。结论根据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及治理的重点与难点筛选关键控制点,该企业须重视和做好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与防治措施,使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某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水平,分析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提出集油站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和日常工作中的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一氧化碳、噪声等,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在74.8-90.6 dB(A)之间,其中天然气锅炉、往复泵、输油泵属于噪声作业环境。结论 该集油站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是加强日常检维修和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造纸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59.1~96.3 dB(A),超标率为35.3%;高温WBGT为29.8~34.3℃,超标率为44.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对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某大型钢铁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中要求,采用类比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类比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收集职业病防治机构日常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钢铁厂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和多种化学毒物,其中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和CO。部分炼钢、炼铁工人接触的粉尘、噪声和高温超标。粉尘最大超限倍数为6,高炉和转炉前平台噪声强度最高,分别为92.5和94.4dB(A)。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高炉、转炉、精炼炉是重点防护的关键部位,应从职业病危害产生的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某中型煤矿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煤尘、矽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煤尘C-TWA检测结果在0.84~2.95mg/m^3之间,超标率为27.27%;矽尘C-TWA检测结果在0.47~0.64mg/m^3之间,超标率为0;噪声共检测15个点,检测结果在72.7~97.9dB(A)之间,超标率为26.67%。结论煤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尤其应重视对煤尘、矽尘及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石化企业噪声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噪声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噪声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1.7~105.5 dB(A),超标率28.68%;主要接噪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4.0~96.8dB(A),合格率为57.14%;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I级和II级,各占57.14%、23.81%和19.04%。噪声关键控制点为各种泵类、风机、压缩机、冷却器、输送高压汽、高压风的管道和阀门、燃汽轮机、汽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