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玉玲 《广西医学》2013,(12):1681-1683
目的观察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用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6%,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的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降血糖、调节血脂治疗。治疗组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肌内注射维生素B,和维生素B12;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 DNP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mg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日3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高明松  彭聪  谭燚 《广东医学》2012,33(3):408-40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甲钴胺0.5 mg,静脉推注1次/d;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50 mg,3次/d口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震动感觉阈值有更好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100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控制血糖血脂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和静脉注射甲钴胺(弥可保)。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肌电图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能明显改善末梢神经的代谢、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6.
冯俊 《当代医学》2016,(26):140-141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弥可保治疗,初始剂量0.5mg/次,1次,d,肌内注射,4周后改口服弥可保0.5mg/次,3次/d,服用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总症状积分(TSS)、下肢神经损害(NIS—LL)评分、神经症状改变(NS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_3%,显著高于对照组(59.0%)(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TSS、NSC和NIS—LL评分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升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欠佳者,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是否可进一步改善症状。方法经甲钴胺治疗3周的49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仍给予甲钴胺片500μ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同时,给予加巴喷丁,300mg/d起始,酌情调整剂量,直至2700mg/d。两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数字强度分级法评价疼痛强度。结果经过6周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改善。加巴喷丁组有效率为59.1%,显效率为13.6%,总有效率为72.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2.9%,X^2=3.9389,P=0.0472)。结论对于甲钴胺治疗效果欠佳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加巴喷丁有较好疗效,疗效优于继续使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钴胺组、依帕司他组及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与甲钴胺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住院DPN病人80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按症状改善程度,依帕司他治疗DPN有效率达到90.00%,甲钴胺治疗DPN有效率达到57.5%,依帕司他组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组(P<0.01)。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依帕司他组优于甲钴胺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确切,并优于甲钴胺对照组,治疗病例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a-硫辛酸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a-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B组(3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C组(18例)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膀胱初尿意容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流动力学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B、C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硫辛酸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均有效,其中硫辛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亚 《吉林医学》2013,(27):5617-5617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8例)给予维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和94.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2%和60.42%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甲钴胺联合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甲钴胺0.5mg/次,口服3次/天,同时予脉络宁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时照组40例,单用甲钴胺0.5mg/次 口服3次/天,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5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详细观察两组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测定肌电图。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采用甲钴胺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很多中西药中本组讨论选择了依帕司他和甲钴胺片两种药物,将我院2011年01月~2012年01月收住的98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给予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天3次,同时口服甲钴胺片,每次500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每次500mg,每天3次.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7.3%明显高于对照组32.7%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5.3%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宏力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服用甲钴胺胶囊,观察组服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胶囊,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4开始到2016年10月结束,于我中心选取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应用甲钴胺与依帕司他实施治疗,观察组应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实施治疗。结果和对照组实施比较后发现,治疗总有率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比较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较优(P0.05)。结论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03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②方法将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治疗。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并禁用任何改善血液循环和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观察组给予脑苷肌肽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同时给予甲钴胺500μg肌注1次/日。连用2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tzg肌注,1次/日,连用2周。记录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③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6%,显著高于对照组60.7%(X^2=6.484,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④结论脑苷肌肽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