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组)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nHcy组).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脑血管造影(CTA)检测血管异常情况,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脑血管狭窄情况,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nHcy组比较,HHcy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Hcy组脑血管异常率大于n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75例血管异常脑梗死患者中共发现161支血管狭窄,nHcy组62例血管异常脑梗死患者中共发现157支血管狭窄,nHcy组狭窄以轻度狭窄为主,HHcy组以中、重度狭窄程度及闭塞为主,HHcy组重度狭窄血管比例明显高于n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血管狭窄程度与静脉血Hcy水平呈正相关(r=0.386,r =0.364).结论:HHcy对脑血管病变可产生严重影响,HHcy患者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成血糖升高组28例,血糖正常组47例,分析血糖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分)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变部位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能加剧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酶和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21-224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对入院病例采集病史,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分为低缺损组46例,高缺损组45例;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分为能力不良组34例,能力良好组57例。根据不同评分比较患者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高缺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低缺损组(P<0.05),而两组患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力不良组尿酸、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能力良好组(P<0.05),而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增高(OR=6.013)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胱抑素C水平增高(OR=9.043)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胱抑素C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并可用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非糖尿病高血糖组6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血糖脑卒中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发病2天、14天、30天后临床转归;记录两组患者发病2天、14天、30天后临床事件发生.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的变化影响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10例,运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3组,其中轻型缺损(A组)55例,中型缺损(B组)41例,重型缺损(C组)14例;预后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统计,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良好组59例、不良组51例。于病发第2、14天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的Cysc、Hcy水平,同时对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病发第14天Cysc、Hcy水平低于病发第2天水平;C组患者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Cysc、Hcy水平明显低于不良组(P<0.05);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患者病情进展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爱清 《中外医疗》2010,29(10):122-123
目的探讨以火针疗法为主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2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为2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下采用火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的总体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分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2.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t=1.69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残程度分级与对照组相比(t=1.91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火针疗法为主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相比常规治疗,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群峰  袁祥光  徐伟良 《海南医学》2007,18(6):79-79,13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出血与梗死面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出血性脑梗死34例)根据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并将各组不同的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面积梗死组发生HI为37.29%,腔隙性脑梗死组发生HI仅1.17%(P<0.01);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发生HI为18.52%,轻型组发生HI仅2.14%(P<0.05).结论 梗死面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患者越容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37例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龄(≥80岁)溶栓组75例和非高龄溶栓组262例。并将21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高龄非溶栓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非高龄溶栓组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高龄溶栓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10分组中,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劣于非高龄溶栓组,且病死率高于非高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并非静脉溶栓90d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OR=0.562,95%CI:0.301~1.047,P>0.05)。结论高龄不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且并不一定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经CT或MRI确诊的发病在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并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21天的NSE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应时间的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应时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