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Tourette综合征(TS)是抽动障碍(TD)的亚型之一,其症状较复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且共患病较多。大约72.7%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40%~75%共患强迫障碍(OCD);25%~30%共患睡眠障碍(SD);20%~25%共患情绪障碍(ED)等。共患病的存在,影响到TS的治疗效果,及患儿身心健康。本文对Tourette综合征共患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Tourette 综合症(TS)的共患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组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的TS患儿,进行一般人口学信息、患病情况、共患病情况、中医症候分型等调查。结果 320例TS患儿中在既往临床诊断中共患一种或一种以上共患病患儿227例(70.94%),共患ADHD患儿最多149例(46.56%),其次是OCD93例(29.06%)、ED42例(13.13%)、SD40例(12.50%)、LD18例(5.63%);有2种共患病时,ADHD+OCD最多为45例(14.06%)。TS患儿中医证型以气郁化火型为主,其次为阴虚风动型。TS是否存在共患病与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差异,气郁化火症型更高概率会存在共患。不同的共患病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中,是否共患OCD在中医证型分布上存在差异,其中气郁化火型共患OCD的概率较阴虚风动型与脾虚痰聚型高。结论 TS共患病临床常见,共患病对TS中医证型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Tourette综合征(TS)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有两个或以上运动性抽动和一个或以上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发育疾病~([1]),抽动动作有重复、迅速、突发、刻板、有波动性、可受意志短暂控制的特点,症状持续时间至少1年。目前认为TS发病率1%左右,男女比例约(1.6~9)∶1~([2-3])。TS病情严重程度轻重悬殊且共患病广泛~([4])。约90%的TS患儿共患精神病理状态,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强迫障碍(OCD)最为常见,其次为睡眠障碍(SD)、情绪障碍(ED)等,行为问题与共患病密切相关~([5-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点及其共患病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初诊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ADHD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统计ADHD共患抽动障碍、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情况。结果共入选2 330例ADHD患儿,男1 793例(76. 95%),女537例(23. 05%),年龄3~18(8. 71±3. 66)岁,其中3~6岁594例(25. 49%),7~12岁1 429例(61. 33%),13~18岁307例(13. 18%)。ADHD共患抽动障碍患儿469例(20. 13%),男、女性ADHD患儿抽动障碍共患率分别为20. 69%(371/1793)、18. 25%(98/537),男、女性ADHD患儿抽动障碍共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43,P> 0. 05)。ADHD共患癫痫患儿355例(15. 24%),男、女性ADHD患儿癫痫共患率分别为13. 50%(242/1 793)、21. 04%(113/537),女性ADHD患儿癫痫共患率高于男性(χ2=7. 016,P <0. 05)。ADHD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83例(3. 56%),男、女性ADHD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率分别为3. 40%(61/1793)、4. 10%(22/537),男、女性ADHD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85,P> 0. 05)。2 330例ADHD患儿中,1 368例接受药物治疗,ADHD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率为58. 71%(1 368/2 330),男、女性ADHD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率分别为54. 55%(978/1 793)、72. 63%(390/537),女性ADHD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率高于男性(χ2=7. 067,P <0. 05); 367例患儿接受ADHD训练治疗,ADHD患儿ADHD训练治疗率为15. 75%(367/2 330),男、女性ADHD患儿接受ADHD训练治疗率分别为16. 62%(298/1 793)、12. 85%(69/537),男、女性ADHD患儿接受ADHD训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1,P> 0. 05)。结论男性儿童ADHD发病率较高,ADHD患儿存在一定的共患病发病率,在诊断与治疗时应注意ADHD共患病,给予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ADHD患儿治疗率较低,应提昌早期积极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张捷 《右江医学》2005,33(1):27-28
目的 探讨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 48例 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均有多发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其中伴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9 例,强迫性障碍 5 例。2 例有精神诱因,围产期并发症者8例,7例有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31.2%,血清ASO阳性率达30.8%。结论 TS的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精神刺激、围产期因素及感染等有关;存在皮质 纹状体 丘脑 皮质环路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性别、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方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亚型等因素对ADHD共患病类型的影响.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家长和教师评定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确诊门诊ADHD患者224例,其中男205例,女19例,确定其临床分型及共患病,获取家庭和学校教养方式的相关信息.根据共患病类型分为ADHD组(n=118)、ADHD共患内化性行为障碍组(ADHD+焦虑/抑郁)(n=10)、ADHD共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组(ADHD+ODD/CD)(n=89)及ADHD共患内化和外化性行为障碍组(n=7),以无共患病为参照水平做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混合型ADHD患儿(ADHD-CT)患外化性行为障碍概率比注意缺陷型(ADHD-PI)和多动冲动型ADHD患儿(ADHD-HI)高,分别是ADHD-PI和ADHD-HI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的概率的4.76倍(偏回归系数为1.58,P<0.05)及6.25倍(偏回归系数为1.83,P<0.05),即风险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负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患儿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的概率是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患儿的2.01倍(偏回归系数为0.7,P<0.05).结论 混合型ADHD儿童相对于注意缺陷为主型和多动冲动型ADHD儿童共患外化性行为障碍风险增高.接受负性的家庭教养方式的ADHD儿童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图雷特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类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有部分患者经过多种药物系统治疗,症状无改善,本研究探讨导致疾病难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rth Edition,DSM-IV)、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对患者进行诊断与评估。随访6个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难治性和非难治性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寻找导致疾病难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母孕期不良事件、出生时危险因素、既往重大疾病史、家族史、特殊饮食偏好、依从性、抽动首发部位、各类共患病、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次数及频率、发声抽动强度与复杂性、干扰及缺损是TS难治性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不良事件、依从性、起病年龄、病程、发声强度、共患强迫障碍及情绪障碍是TS难治性的相关因素。结论 TS难治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母孕期不良事件(包括严重妊娠反应、吸烟、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长期精神刺激、物理损伤、堕胎未成、先兆流产等)、依从性差、起病年龄较早、病程较长、共患强迫障碍、情绪障碍、发声抽动强度评分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共患病情况。方法对75例在门诊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确诊为ADHD的患儿,采用DSM-IV中对立违抗(ODD)诊断标准,儿童感觉统合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共患病筛查,其中45例给予治疗4周后,采用IOWA Conners量表疗效评定。结果ADHD与感觉统合失调共病率为62.7%,与对立违抗共病率为34.6%,与焦虑障碍共病率为10.6%,与抑郁障碍共病率为20.0%,与抽动障碍共病率为26.7%,与学习障碍共病率为44.0%。75例ADHD患儿中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共患病占81.3%,无共患病的仅为18.7%。其中感觉统合障碍与情绪障碍比例较高,而且影响了治疗疗效。结论ADHD患儿合并共患病比例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注意检查及治疗共患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共患病情况.方法 对75例在门诊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确诊为ADHD的患儿,采用DSM-IV中对立违抗(ODD)诊断标准,儿童感觉统合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共患病筛查,其中45例给予治疗4周后,采用IOWA Conners量表疗效评定.结果 ADHD与感觉统合失调共病率为62.7%,与对立违抗共病率为34.6%,与焦虑障碍共病率为10.6%,与抑郁障碍共病率为20.0%,与抽动障碍共病率为26.7%,与学习障碍共病率为44.0%.75例ADHD患儿中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共患病占81.3%,无共患病的仅为18.7%.其中感觉统合障碍与情绪障碍比例较高,而且影响了治疗疗效.结论 ADHD患儿合并共患病比例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注意检查及治疗共患病.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以注意缺陷、多动不宁、冲动任性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与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品行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等其他行为精神疾病有很强的共患病倾向,据报道高达50%的ADHD共患ODD[1].  相似文献   

11.
Tourette综合征患儿脑电图遗传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及其父母的脑电图(EEG)改变在生物遗传学上的意义。方法:对25例TS患儿及50例父母进行2h EEG监测研究。结果:TS患儿父母的EEG异常率(64%)明显高于其抽动障碍发生率(28%)(P<0.01),EEG异常的TS患儿及其父母的EEG异常率显著高于EEG正常的TS患儿的父母(P<0.05),TS患儿双亲EEG异常也有较高比率,不同性别TS患儿父母间比较EEG异常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EEG检查,进一步论证了TS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综合征 ,TS)患儿及其父母的脑电图 (EEG)改变在生物遗传学上的意义。方法 :对 2 5例TS患儿及 5 0例父母进行 2hEEG监测研究。结果 :TS患儿父母的EEG异常率 (6 4 % )明显高于其抽动障碍发生率 (2 8% ) (P <0 .0 1) ,EEG异常的TS患儿及其父母的EEG异常率显著高于EEG正常的TS患儿的父母(P <0 .0 5 ) ,TS患儿双亲EEG异常也有较高比率 ,不同性别TS患儿父母间比较EEG异常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EEG检查 ,进一步论证了TS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给患儿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部分儿童成年后如何融入社会也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机制是TS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S与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煜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27-227,236
目的评价妥泰单一治疗儿童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48例T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8例)。诊治组予妥秦(50—150mg/d)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10—15mg/kg·d),共治疗24周。于治疗第8、第24周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第8周末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7例,有效率76%,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6例,有效率55.5%;24周末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72%,两组8周、24周末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妥泰能有效控制TS症状,副作用轻,是疗效显著的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5.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韦氏记忆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记忆问题。方法应用韦氏记忆量表测试41名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人,同时以63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TS病人记忆商(MQ)和某些分测验量表分(经历定向,100→1,积累,再生,联想,背数)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影响病人的记忆能力,且主要表现在相对复杂的记忆功能方面,而简单的记忆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共患病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ADHD)最早被认为是发生于儿童期、以"多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研究者发现"注意缺陷"也是核心症状之一[1],于是研究者开始关注ADHD是否存在与注意缺陷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Tourette syndrome,T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52例TS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利培酮和氟哌啶醇以相同的给药方法和剂量治疗,应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价2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结果:利培酮组在疗效、药物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TS疗效较氟哌啶醇好,且副作用明显减少,患儿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胃复安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智力、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oclopramide on the intelligence and memory in patients with Tourette syndrome.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3 month treatment of metoclopramide, the intelligence of 25 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 was evaluated by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 children, and the memory by the Wechsler memory scale for children. RESULTS: The score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treated by metoclopramide increased from 82.27 +/- 13.20 to 90.53 +/- 15.50,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scores of 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 increased from 84.13 +/- 10.60 to 92.40 +/- 15.30 (P < 0.01). The scores of arithmetic subtle test for the support memory/attention, the block pattern subtle test for the support perception constitution factor, and the vision recognition subtle test for mean short-term memory increased from 8.20 +/- 2.70 to 10.20 +/- 3.21, 9.13 +/- 2.33 to 10.53 +/- 2.94, and 6.07 +/- 4.56 to 8.40 +/- 3.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etoclopramide can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short-term memory and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  相似文献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病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较大样本中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共患病的年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采用半定式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对1 002例门诊ADHD患者的精神障碍现患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共患率的差异.结果:各年龄段ADHD患者所患有的破坏性行为障碍(DBD)、心境障碍、抽动障碍和学习困难的共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DBD和心境障碍:12~14岁组的共患率(分别为124例,51.5%;18例,7.5%)明显高于6~8岁组(分别为160例,41.7%;9例,2.3%;P< 0.05);15~17岁组的共患率(分别为29例,72.5%;8例,20.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抽动障碍:12~14岁组的共患率(50例,20.8%)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6~8岁组51例,13.4%;9~11岁组42例,12.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学习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困难的共患率逐渐增高,9~11岁组的共患率(106例,31.5%)明显高于6~8岁组(80例,20.9%;P< 0.01),12岁以上的两个年龄组的共患率(12~14岁组164例,68.0%;15~17岁组28例,70.0%)均显著高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P<0.01).(4)无共患病者:12岁以上的两个年龄组中,无共患病的ADHD患者(12~14岁组29例,12.0%;15~17岁组4例,10.0%)均明显少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6~8岁组126例,32.8%;9~11岁组110例,32.6%;P<0.01).在男孩中上述年龄特征仍然存在.结论:ADHD患者进入青春期后的各种心理障碍增多,在青春期后期,这一状况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