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肛瘘结扎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实验组采用改良肛瘘结扎术。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控便能力。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控便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肛瘘结扎术降低了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了肛门控便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LIFT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1d、3d、7d伤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控便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价、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控便能力恢复(FI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IFT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LI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不仅治愈率高,且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及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经括约肌肛瘘术后患者的价值。方法: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我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81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切开挂线法,观察组41例给予LIFT。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肛门功能、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创面面积较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24h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内、外括约肌MUP平均时限较对照组长,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4.88%VS22.50%,2.44%VS20.00%)低(P<0.05)。结论:LIFT治疗可通过减轻经括约肌肛瘘患者手术创伤,改善术后疼痛,促进肛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袁和学  潘春来  刘宗剑  张勇  罗芳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2023,(9):1123-1126+1131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恢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前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手术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静息压和肛门缩榨压)、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与传统切割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相比在功能保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实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95.7%(44/46),观察组为93.5%(43/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 d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肛门失禁严重指数(FIS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具有与肛瘘切开挂线术相同的效果,但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降低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治疗高位肛瘘的方法有瘘管剔除、切开挂线、选择性黏膜瓣推移、生物蛋白胶封堵、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等,大都存在创面愈合间长、一次成功率较低、复发率偏高的不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目的:观察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高位肛瘘的微创治疗新方法。方法:选择100例高位肛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2组治疗,治疗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低位切开并高位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目测类比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肛门失禁严重程度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一期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目测类比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肛门失禁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一期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修复高位肛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和不损害肛门功能及外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治疗该病的最佳术式。方法选取8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纳入传统组(n=42)与改良组(n=42)。传统组应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改良组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改良组的总有效率(97.6%)高于传统组(85.7%);改良组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得分少于传统组,且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传统组(11.9%);传统组的复发率为16.7%,改良组的复发率为4.8%,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均0.05)。结论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具有疼痛轻微、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前位肛瘘患者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前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比较两组肛门失禁程度、肛管直肠压力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F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位肛瘘患者采用LIFT手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无肛管直肠压力下降现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2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治疗组46例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语言评价量表(VRS)分级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VRS分级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总有效率97.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3.38%(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断暴露瘘道不挂线法在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干预组给予间断暴露瘘道不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手术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肛门控便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暴露篓道不挂线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可有效改善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行LIFT术和41例行传统瘘道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疗效、术后指标、远期肛门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IFT术组治愈率为90.5%,传统瘘道切除术组治愈率为90.2%,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LIFT术组在术后疼痛、术中出血、术后尿潴留、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远期并发症等方面LIFT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LIFT组高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结论:LIFT术不仅操作简单、恢复快、术中出血少、疼痛减轻明显,而且具有对括约肌损伤小、远期肛门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虚实结合挂线术联合改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行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26例(虚实结合挂线术联合改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和对照组26例(传统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两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挂线脱落时间、住院总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3、7天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术后第7、30、90、180天的Wexner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切口大小、创面愈合时间、挂线脱落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第1、3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80天Wex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47-749
目的探讨内口结扎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低位肛瘘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低位肛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LIFT术,观察组采用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及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ARP、AMCP、ALC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临床疗效好,不会损伤肛门功能,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数、创面面积、肛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TROPIS改良挂线法)。比较2组疗效、围术期指标、创面恢复、疼痛评分、肛门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便血、脓腐脱落、手术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7 d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体、液体、固体失禁和卫生垫使用及生活方式改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挂线术相比,TROPIS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总有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分泌物情况、复发率、疼痛评分、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疼痛评分、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疗效确切,可降低手术创伤性,促进创面愈合,有助于提升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位肛瘘患者行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高位肛瘘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肛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位肛瘘患者,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的实施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加快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与传统术式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治疗肛瘘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肛瘘栓瘘管填塞术,对照组采用单纯性肛瘘切除或切开挂线术,观察治愈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肛门自控功能评价、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形态等来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尿潴留、Wexner评分及肛门形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瘘均治愈。治疗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尿潴留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具有痛苦轻、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基本无后遗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瘘患者手术切口应用生肌玉红膏纱布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肛瘘患者按手术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消毒伤口后填塞生肌玉红膏纱条,对照组术后常规消毒伤口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疼痛评分,伤口感染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疼痛评分、伤口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肛瘘患者手术切口应用生肌玉红膏纱布治疗能减轻肛门切口疼痛,降低切口感染率,能加速伤口的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韩广凭  赵建  陈立汉 《系统医学》2023,(23):123-126
目的 比较肛瘘切开挂线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6月郯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挂线术,研究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肛门功能、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耻骨直肠肌(motor unit potential, MUP)时限(6.86±1.23)ms、内括约肌MUP时限(7.19±1.61)ms、外括约肌MUP时限(6.42±1.29)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2.386、3.429,P<0.05);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疗效较优,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且对于患者肛门功能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