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学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5-3326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剔除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28例,行开腹剔除术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62例和应用腹腔镜技术40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危害。方法对巫山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共1 557例腹腔镜手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5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者共29例,发生率为1.86%;其中附件手术1 002例,出现并发症9例(0.89%),子宫肌瘤剔除术253例,并发症1例(0.39%),LAVH术130例中发生并发症共12例(9.23%),子宫次全切除术148例中出现并发症6例(4.05%),其他手术24例中有1例出现并发症(4.16%)。其中行LAVH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相当(P0.05),且两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附件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其他手术(P0.05);手术并发症与医师的手术经验明显相关,手术经验不足3年者,并发症及开腹中转率明显升高(χ2并发症发生率=81.09、χ2开腹中转率=13.97,P均0.05);手术并发症与腹部手术史有相关性,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3%)较无手术史者(1.52%)增高(χ2=5.47,P0.05)。结论提高医生手术水平,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分级管理,并适时中转开腹,同时加强团队合作建设,才能降低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刘小萍 《医疗装备》2015,(16):116-1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肌瘤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6.
王海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妇女263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7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子宫肌瘤类型主要为浆膜下肌瘤,开腹组主要为肌壁间子宫肌瘤,两组肌瘤类型不同(P<0.05);最大子宫肌瘤直径开腹组为(9.0±5.3)cm,腹腔镜组(7.4±3.7)cm,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为(6.8±3.5)个,腹腔镜组(3.2±1.6)个,开腹组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出血量为(122.6±20.9)ml,腹腔镜组为(83.2±19.8)ml,开腹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为(87.6±40.3)min,腹腔镜组(72.5±30.2)min;开腹组住院时间为(7.7±2.1)天,腹腔镜组(4.4±2.5)天,开腹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率、妊娠率均较为相近,但腹腔镜组的围术期状况明显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在该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86例,同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92例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式组)89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均少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3个月经B超复查,三组子宫肌层均无异常,随访1~12个月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较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可显著减少术后病率及盆腔感染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的微创术式。但三种术式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状况和术者技能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方法,在手术安全性、有效性、术后残存复发率和妊娠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访2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肌瘤残留、复发以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肌瘤残留率和术后6、12和24个月复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12和24个月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率,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且不增加术后肌瘤残存复发率,并能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180例与随机抽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8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术后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孙定苗  董梁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34-283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3天。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残端出血、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成功切除卵巢肿块,手术成功率达100.00%。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治疗总费用,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剑婷  张秀枝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798-2799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 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 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 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黄晓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91-4992
目的:探讨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行阴道式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对比三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9,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3,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6,P<0.05)。结论:采用阴道式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不影响美观、恢复快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道寿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99-380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六盘水市妇女儿童医院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137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接受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2例接受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长达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清除数目、阴道切除长度、宫旁组织切除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的复发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远期疗效相近,但是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该术式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马丹丹  韩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73-4476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腹腔镜手术微创性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3例子宫肌瘤、卵巢良性畸胎瘤、卵巢上皮性肿瘤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其中腹腔镜组(LS组)43例,开腹手术组(OS组)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状况、手术前后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NEU)数、白细胞介素2、4(IL-2,IL-4)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结果:①两组术后第1天血WBC数和NEU数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开腹组较腹腔镜组升高幅度大(P<0.05),术后第4天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②两组术后第1天IL-2均明显降低,开腹组下降幅度大(P<0.05),术后第4天腹腔镜手术组逐渐恢复,而开腹手术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IL-4均明显升高(P<0.05),且开腹组较腹腔镜组升高幅度程度大(P<0.05),术后第4天腹腔镜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开腹组仍明显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球蛋白IgA、IgM在术前、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IgG术后均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结论:对于妇科良性疾病,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疾病特点,评价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82例胃肠间质瘤疾病患者,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结合手术方法进行开腹治疗、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41例.比较2组胃肠间质瘤疾病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应激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胆结石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腹腔镜组与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开腹组,每组的患者例数均为25例.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效果与开腹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剥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进行的复杂性子宫肌瘤剥除手术300例,其中腹腔镜组150例,设为观察组,开腹组1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2,P=0.00),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副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71,P=0.09;x2=1.10,P=0.3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镇痛用药率低,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8,P=0.00;t=-21.61,P=0.00;x2=66.52,P=0.00);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率、术后病率、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9、7.28、5.56、21.60,均P<0.05);观察组术后残瘤率、复发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4、0.22,均P>0.05);两组妊娠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 =0.44,P=0.51),且两组无1例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复杂性子宫肌瘤剥除虽然手术时间长,但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腹式大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率,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大子宫切除术3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150例,腹腔镜150例,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中、术后各项参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微创,对腹腔干扰小,术后病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