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3年7月至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反复上腹疼痛10例。黄疸2例。病程小于2年者8例。大于2年者4例;诊断方法为B超、CT、ERCP。术中探查显示肿物位于胰头者8例,胰体为2例,胰尾为2例,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头肿物摘除 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腹腔镜活检,病理均示。慢性胰腺炎。结论:目前尚无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有效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分子生物学进展对此有一定帮助,增强CT结合ERCP对大部分病例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由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已经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对此。手术切除治疗已经被逐渐接受。  相似文献   

2.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探讨(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近 7年的 8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均不能排除胰头癌。 8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发生胰漏 1例 ,胆漏 1例 ,其余恢复顺利 ,效果良好。结论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困难 ,应与胰头癌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出现胆管、胰管及十二指肠梗阻 ,顽固性疼痛时 ,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管结石发生率不高,但常引起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一般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经影像学检查后可以确诊,但对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是否合并胰头癌不易鉴别.甚至穿刺活检也会出现假阴性,误导手术方案,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后果.我院于2005-2009年收治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5例,均采用彭氏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片证实1例合并胰头癌.  相似文献   

4.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无明显腹部体征,22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其中18例伴皮肤、巩膜黄染;1例出现脂肪泻;2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发现胰头占位,入院进一步诊治.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而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胰头部肿块,常规行多点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胰腺炎,分别行胆道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改良Puestow术,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困难,多种方法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穿刺活检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腺癌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0-01-2010-12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误诊为胰腺癌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术前均诊断为胰腺癌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术后病理均示慢性胰腺炎。结论胰头部肿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胰腺癌极其相似,两者鉴别较为困难,多种方法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形态学变化对胰头癌和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特征包括:①胰管扩张25例,病灶处截断26例,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21例;②胆管扩张25例,胰头处截断21例;③肝内胆管扩张24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MRCP特征包括:①胰管扩张18例,病灶处胰管贯通26例,远端胰管串珠样扩张17例;②胆管扩张12例,病灶处逐渐变细10例,正常18例;③肝内胆管扩张11例;④胰管结石14例,假囊肿9例。结论:MRCP表现的形态特征对胰头癌和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8例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病人 ,经手术治疗 ,行胰管切开取石 ,胰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5例 ,行胆总管空肠、胰管空肠共肠袢Roux en y吻合术 1例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例。结果 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 ,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术后腹痛、黄疸、腹水、腹泻症状均消失。胰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是治疗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并胰头肿块的结石性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李丽  张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97-2397
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胰头部形成肿块时与胰头癌有时在临床上表现相似,均有腹痛、发热、上腹不适,黄疸等,不易鉴别,而在超声表现上有时也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06/2008—12收治的1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9.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彩超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52例胰头疾病的图像特征,其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胰头癌41例和胰头肿块型胰腺炎11例,从病灶内有无胰管贯通、有无钙化斑块、后方有无回声衰减、胆总管下段扩张后狭窄的类型及胰周血管浸润、包埋等方面观察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41例胰头癌声像图特征:肿块越小边界越清,胰管截断伴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远端胰管平直扩张、胆总管扩张后突然截断、胰周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11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声像图特征:肿块内胰管穿通、有强回声斑块伴后方回声增强、远端胰管不规则扩张及胆总管扩张后呈鼠尾状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及胰头癌具有较可靠的声像图特征,彩超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艳 《临床医学》2000,20(12):F004-F004
我院于近两年来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胰腺炎2例,术前均被误诊为胰头癌,且此2例患者均引起阻塞性黄疸,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误诊和漏诊原因,提高对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15例术前误诊的胰头部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单排或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层厚5~8mm或2mm。结果术前CT误诊为胰腺癌的15例胰头部胰腺炎,术后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炎,4例为穿刺活检证实。结论注意螺旋CT扫描方法,仔细阅片,全面分析,能减少CT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沟槽状胰腺炎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周杰 《临床荟萃》2005,20(2):76-77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在本院因疑为胰头癌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的6例患者。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包括波动性黄疸,上腹部隐痛不适、呕吐、体质量减轻,术前诊断为胰头癌;手术后,除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例失访外,余4例至今存活。结论沟槽状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胰头癌相鉴别;不同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者,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9年7月我院证实的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鉴别点:①肿块钙化(17例,0例);②门脉期肿块强化与正常胰腺对比,呈相对低密度(2例,30例),相对等密度(28例,0例);③胰体尾萎缩(0例,18例),胰腺假囊肿(13例,1例);④胰管扩张(18例,25例),胰管钙化(13例,0例),病灶处胰管截断(4例,12例),病灶处胰管贯通(14例,1例);⑤胆管扩张(25例,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2例,21例),病灶处胆管逐渐变细(10例,4例);⑥不相交征(0例,20例)。结论: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 CT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诊断并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结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1例(68.9%),2例胰腺无明显异常,1例胰头增大,2例胰体增大,1例胰尾增大,25例弥漫性增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4例(31%),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胰周积液8例,胰周脓肿2例,6例有假性囊肿形成。结论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MRI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与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例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临床表现相似,鉴别困难,需要多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最适b值.方法 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分别为333、667、1000 s/mm2.测量各b值下癌区、慢性炎症区和正常胰腺区的ADC值,并对不同b值时三种组织ADC值及不同组织间DADC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b值时胰腺癌区ADC值低于慢性炎症肿块区和正常胰头区.不同b值时各组内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值增大,三组的ADC值均有下降,其中胰腺癌区平均下降率最低(15.66%和5.19%).b=333和667 s/mm2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两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333 s/mm2时各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最大.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小b值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胰腺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我们收治的4例,术前均误诊为胰腺癌,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恶性淋巴瘤,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71岁,平均68.8岁。主诉皆为上腹部隐痛、乏力及短期内体重下降,2例伴黄疽。4例患者上腹部均可们及不规则肿块,但均无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B超检查均显示胰腺低回声改变,肿块直径6~10cm;3例CT检查发现胰腺实质性肿块并有胰周淋巴结肿大。2例病灶位于胰头,另2例分别位于胰体尾及胰尾部。3例行胰腺病灶根治、胰周淋巴结清扫术,l例胰头恶性淋巴瘤已属晚期而行…  相似文献   

18.
孙凤芝  李永杰  李东 《临床荟萃》2009,24(4):290-29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合并胰胆管阻塞的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和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6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炎组)与38例胰头癌(胰头癌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观察两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声像特征及其间的差异。结果病变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及血流信号分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胰腺段和近端主胰管,胰腺炎组出现“鼠尾征”,检出率分别为93.8%(15/16)和100%(16/16),胰头癌组则以“截断征”为特征,检出率分别为94.7%(36/38)和97.4%(37/38),两种征象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部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胰头痛变部位及病变周围的细微变化,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的易发因素及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 1991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86例 ,术后并发胰瘘 2 7例 ,了解其发生原因 ,分析治疗方法对愈后的影响。结果 2 7例胰瘘中 ,早期手术组并发 19例 ,延期手术组并发 8例 ;按病理类型分 :Ⅰ型并发 14例 (14/ 3 6) ,Ⅱ型 8例 (8/ 3 9) ,Ⅲ型 5例(5 / 11) ;保守治疗 2 4例 ,手术治疗 3例 ,均治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不仅与胰腺本身的病理改变有关 ,而且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密切关系 ,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而且胰瘘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为四管征的慢性胰腺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例术前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以及MRCP检查,其中1例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4例中3例为胰头部肿块型,1例未见明确肿块,CT增强各期显示病变与正常实质相比呈稍低密度肿块2例,呈等密度肿块1例,1例未见异常对比增强,1例MRI增强各期显示病变与正常实质相比呈稍低信号肿块,门静脉期可见胰管穿通征。4例MRCP均表现为四管征。结论慢性胰腺炎MRCP可表现为四管征,且以肿块型胰腺炎多见,四管征并非胰头癌特异征象,定性诊断有赖于CT或MRI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