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认知重建、社会支持和多元化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马玉莲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0-11,6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调适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性病房护理,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及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性自我暗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正性自我暗示.分别于2、4、8周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2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正性自我暗示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杨国芬 《吉林医学》2015,(2):339-3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卵巢癌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入院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ICU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的临床状况及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状态;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人文关怀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同时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人文关怀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对患者实施同伴教育8周。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同伴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邓永超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19-920,95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对61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糖尿病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在个性特征方面糖尿病组N维度T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个性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等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这样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蓝艳  刘灵芝  卢小莲 《吉林医学》2013,34(6):1191-119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并取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12周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观察组60名患者家属经过4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程宇红 《当代医学》2010,16(20):2-4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3月在我科门诊治疗44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胰岛素干预与非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胰岛素干预组9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86.96%,远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统计分析表明,两组在血糖控制状况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6.96%(20/23),而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仅为66.67%(14/21)。两组间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中度以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王俊星  刘丽华  何伟明  郝岩 《吉林医学》2013,(31):6571-6574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9例,分为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1次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组除此之外,还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1次简单的体格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并利用问卷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中问卷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管理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问卷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及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够提高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聚焦解决模式对癌症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于北京肿瘤医院癌症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1.8±6.2)分]和Zung抑郁自评(SDS)评分[(47.2±6.6)分]显著低于干预前[(53.3±5.9)、(59.1±8.3)分]以及对照组干预后[(50.1±7.4)、(54.7±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未显著的加重(P〉0.05),而对照组较干预前显著加重(P〈0.05),并且显著重于研究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强调鼓励激发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利用自身的资源,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希望和信心,其能够显著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癌因性疲乏,使患者的康复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情护理对急诊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移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希望水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evth希望量表(H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HHI总分及T、P、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情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肖体友  张秀琼  冯咏梅 《海南医学》2014,(19):2954-295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和出院前的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两组产妇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产妇社会支持(SSR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SSRS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初产妇产后的负面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6.
吴琼瑛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9):1541-15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及口服帕罗西汀,比较二者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FDDQL、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FDDQL、SAS 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情绪,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分别采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育。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DMSES和DSQ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DMS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DSQ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DMSES、DSQL评分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和监控血糖主动性和自我效能,血糖控制平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4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16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填写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物质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并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糖尿病教育、遵循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规范用药、自我监测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F-36评分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6个维度,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依从性和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