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性引流袋在T型管引流中使用时限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确定一次性引流袋在T型管引流术中的使用时限,本文时30例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患者引流袋内胆汁进行术后1-14日细菌学监测。结果;引流袋内胆汁出现细菌最早1例为术后11日,术后14日有细菌生长为21例,共榆出细菌8种;术后14日T型管内胆汁培养3例有细菌生长,2例与引流肭细菌一致,1例与引流袋内细菌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自制胆汁回输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起我院用自制胆汁回输管随机对 38例接受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的患者施行胆汁回输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 11例 ,女2 7例 ,35~ 73岁 ,平均 4 7岁。急症手术 9例 ,择期手术 2 9例。肝外胆管及肝内、肝外胆管结石 37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于术中安放T型管时分别经T型管、胆总管、Oddi括约肌插入胆汁回输管。术后胆汁日引流量为 4 5 0~ 10 0 0ml。术后第 2天 15例回输胆汁 ,第 3天 18例 ,第 4天 5例 ,平均回输天数为 7 3d。比同期未行胆汁回输的患者每日平均少补液 80 0ml,…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例1】“T”型管栓塞胆总管,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女性病人,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伴全身黄染15年,诊断为胆囊炎、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总管中段有一环形狭窄,胆总管下端有一2.3cm×3.0cm大小结石,胆囊呈...  相似文献   

4.
刘健  王健  陈晓理 《华西医学》1999,14(3):328-329
胆道探查引流术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术式,术后安放T型管是该术式的常规措施。尽管对T型管的手术技术、护理方法、拔管指征已经有很多的论述并已较为规范,但在文献中仍有个别病人发生T型管拔除后的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1〕。我院从1970以来至今已累计发生11例(其中从院外转入2例)。可见此并发症并非罕见。认真分析这类并发症可能的主、客观因素,特别是详细探讨相关的技术方法,对减少这类并发症仍有其现实意义。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例,女性6例。原发疾病包括单纯胆总管结石8例,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继发胆…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科学可靠的引流袋更换时间,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几率。方法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I类切口手术组,Ⅱ类切口手术组,Ⅲ类切口手术组;各组均在置管后3d和7d按要求用标本采集瓶留取引流液标本,每组更换引流袋的频率分别为I,7d;更换引流袋前培养引流液,细菌阳性率最低组为最佳更换引流袋的时间。结果I类切口术后第1,7天更换引流袋均无细菌生长,Ⅱ类切口术后第1,7天更换引流袋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切口术后第1,7天更换引流袋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Ⅱ类切口第7天需更换引流袋1次;Ⅲ类切口需每天更换引流袋。  相似文献   

6.
本组 2例胆总管术后T型管留置较长时间 ,夹管后无明显不适 ,且经胆道造影无明显异常患者 ,拔出T型管后即引起胆汁瘘、胆汁瘘腹膜炎这一严重并发症。我科建科 5 0余年来 ,仅遇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例均为男性。例 1,38岁 ,例 2 ,6 2岁 ,平均 5 0岁。 2  相似文献   

7.
刘根芳 《全科护理》2009,(5):410-410
T型管引流用于胆总管和肝胆管手术,起到减压和支撑的作用,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48例术后应用T型管引流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8例胆道术后应用T型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外引流一般常规于12~14天行T管造影,显示胆道无异常后,先行夹管48小时以上,无异常后于术后14~20天拔除T型管。由于外引流时间相对较长,致大量胆汁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肠道内没有胆汁将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内毒素增多,对术后病人恢复有较多不利。本组病人采用胆总管探查术后5~7天抬高T管,使胆汁流入肠道,效果良好。现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13例,女7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53岁。其中胆总管结石1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胆总管蛔虫卵1例。手术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 2 处理方法 本组均于5~7天将T管外引流袋悬挂于距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采取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夹闭T型管,即术后患者无发热,胆汁转为澄清,酌情夹闭T型管,先于进食前后夹管2h,逐渐增至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如患者无不适转为全日夹管。试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即当胆总管压力小于2.1kPa(21cmH2O)时夹闭T型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型管监测胆总管压力,胆管流量及流量阻力,比较两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夹管时间及闭管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胆管流量、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胆管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夹管和闭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T型管夹管时机可以促进胆道功能尽快恢复,可使T型管的夹管和闭管时间明显提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T型管早期造影夹管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型管的合适夹管时间以减少胆汁丢失的方法.方法将9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型管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夹管组在术后4~6天行T型管造影显示通畅后即行夹管;常规组按常规方法术后2周造影再夹管,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早夹管组胆汁丢失量、胆汁中丢失的电解质的含量、输液量及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造影,早夹管能减少胆汁的丢失,并发症少,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2.
引流胆汁的T管拔除或滑脱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极低。8年来我院共收治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男1例,女4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2.1岁。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均为首次手术。造成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T管拔除2例,滑脱3例。拔T管前均行“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端通畅,夹管24~48小时后无不适,拔管时间为14~18天,平均16天。滑脱时间为术后第2~7天。治疗方法:经原窦道置管引流2例,经皮套管针穿刺置管引流2例,再次手术剖腹探查置管…  相似文献   

13.
王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773-8773
对我科1例胆总管癌患者通过服用自体胆汁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护理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男,72岁。死亡诊断:胆总管癌。患者于2006-12-28步行入院。患者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乏力、纳差、口苦。行B超及CT检查显示:胆总管扩张、梗阻。拟诊断为胆总管癌。家属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协商后于2007-01-05在局麻下行肝内胆总管胆汁分流术(PTCD)。术后给予抗炎、营养、支持治疗。但患者有显著的乏力、纳差症状。食欲差,进食后消化慢、腹胀,患者消瘦明显。给予患者每日三餐后10 m in口服自体引流的胆汁100 m l,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消失、食欲增加、体重增长,该患者存活22个月。2护理2.1胆总管胆汁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口处干燥无渗液。每日更换无菌敷帖。并注意引流管有无脱落,引流液的量,量少时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每日更换引流袋。每2个月更换一次引流管。  相似文献   

14.
胆漏是胆道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现胆汁性腹膜炎 ,病死率高达28.6 % [1]。通过T管与窦道造影可减少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男11例 ,女9例 ,年龄35~73岁 ,平均63岁 ,合并肝硬变14例 ,糖尿病1例 ,低蛋白血症2例 ,造影时间 :术后2周4例 ,1个月14例 ,3个月2例。1.2造影方法在T管造影基础上采用25%~33 %复方泛影葡胺溶液于T管与窦道间隙置入一细硅胶管3cm ,注入造影剂10ml~20ml,经透视下判断窦道显影情…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引流,大量胆汁由此丢失,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鉴于此,作者等自行设计双腔T型管进行胆汁内引流,自1991年5月至1999年3月经临床观察23 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常规在胸骨旁及腋下分别置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因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密闭性能较好,使用方便,很快得到推广,但对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尚不统一,临床上有多种更换时间.张迪君等对腹腔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腹腔引换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机会,以1次/周更换为宜.为了探讨乳腺癌术后引流液污染率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关系,作者对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引流液细菌学监测,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T管胆汁异常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2月~2000年12月 ,作者医院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957例 ,发生T管胆汁引流异常12例 ,占1.25% ,报告发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 ,女7例 ,年龄40~68岁 ,平均51.2岁。胆汁异常表现为 :(1)胆汁呈血性2例 ,诊断为胆道出血。(2)胆汁呈淡绿色5例 ,达900~2400ML/d ,历时6~13d夹管处理后恢复。(3)术后当天无胆汁5例 ,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d出现胆汁 ,逐日增加至300~500ML/d;1例经T管造影发现T管的两短臂重叠于一个方向 ,放置于胆总管…  相似文献   

18.
改进"T”型管引流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对2 0 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T”形管进行观察 ,发现早期抬高“T”形管能缩短引流时间 ,现介绍如下。1 方法“T”形管引流术后第 4天 ,将“T”形管从床缘边抬高至床旁输液架上。高度以腋中线第 7、8肋 (胆总管切开处 )到抬高的引流管最高点为水准 ,一般 2 0~30cm。抬高期间 ,如有胆汁引流到引流袋 ,则提示下胆道欠通畅 ,继续常规放置“T”形管。如 2 4h后患者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畏寒等 ,引流袋内无胆汁流出 ,则表示下胆道通畅 ,可行夹管。2 结果通过对 2 0 8例患者的护理观察 ,抬高“T…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引流液污染率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术后常规在胸骨旁及腋下分别置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因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密闭性能较好,使用方便,很快得到推广,但对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尚不统一,临床上有多种更换时间。张迪君等^[1]对腹腔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腹腔引换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机会,以1次/周更换为宜。  相似文献   

20.
对42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闭管试验、拔管前后的观察护理,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本组未发生T型管护理并发症,53例胆汁内有泥沙样结石的患者经冲洗后没有发生T型管阻塞,3例胆汁漏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