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调督通脑针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舍曲林片结合心理疗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采用HAMD量表为评定工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各评定1次,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的HA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于通补宗气法选穴针刺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4例气虚血瘀型稳定型慢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通补宗气法选穴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腧穴针刺,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和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细胞微粒(EMP)、血栓素B_2(TXB_2)、人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EMP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患者TXB_2、6-keto-PGF_(1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TXB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通补宗气法选穴针刺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并能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补宗气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抗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补宗气通络的汤剂,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0%,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升补宗气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西医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银丹心脑通联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92.31%(60例)高于对照组79.37%(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89.23%(58例)高于对照组74.60%(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评定1次。治疗前后用简化Fugl-Meyer测评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FMA.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观察组(n=28)进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1月后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治疗半月后查心电图和1月时对心绞痛、心电图、血脂及总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89.3%,明显优于对照组68.2%(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拮抗针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修正的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FMA积分比较、组间FMA积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康复疗法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5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为25例给予中西药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心绞痛患者单纯给予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给予中西医药物联合运动疗法后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和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比单纯给药治疗疗效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养心通痹汤(西洋参、黄芪、当归、五味子、生地黄、阿胶(烊化)、甘松、枳壳、水蛭、赤芍、川芎、炙甘草),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心绞痛、心电图疗效,降低SAA、IL-6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消心痛、心痛定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用温阳补虚、化痰祛瘀的方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明显较单纯西医疗法治疗效果好,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阳补虚、化痰祛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法则,为临床应用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一运动疗法、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并对比两者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10在我院住院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103)和治疗组(n=105)。对照组采用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加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1.27%,治疗组总有效率99.1%,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临床疗效等方面,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心泰通汤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气虚痰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外加服心泰通汤,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疗程均为28天。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泰通汤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元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8年05月我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元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SA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及疾病认识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自我管理、生理功能和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疗法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SHS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干预。判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疼痛和手部肿胀程度,治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中医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14天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医组治疗后7天、14天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肿胀程度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中医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敷疗法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SH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手部肿胀和运动功能,提高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功能分级;对比两组心肌酶谱和血脂代谢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绞痛积分显著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换届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SV、EF、NYHA和SAQ,以及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硬瘫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6例中风硬瘫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行运动疗法配合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照组行运动疗法,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评定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2组间Ashworth分级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活心方加载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加载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加载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心方加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VEGF水平进行观测。结果: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加载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进一步降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中药加载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血清VEGF水平得以提高(P<0.05,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心方加载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增加患者LVEF和提高其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顾性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口服联合穴位贴敷。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口服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提高疗效,抑制C反应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采用芎归通脉汤联合蒙药三味檀香胶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采用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芎归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发作时间以及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采用芎归通脉汤联合蒙药三味檀香胶囊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还可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