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静  黄凤娇 《江苏预防医学》2023,(6):707-708+731
目的 了解徐州市泉山区HIV/AIDS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为完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泉山区2003—2021年加入治疗的250例HIV/AIDS患者治疗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中,200例(80.0%)病毒学治疗成功,年均CD4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88.75个/μL。不同初治年龄(χ2=8.08,P=0.04)、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χ2 =9.90,P=0.02)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均CD4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15~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年龄组分别为91.5、99.0、84.5、72.0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5,P=0.01);治疗前基线CD4细胞<200、200~350、351~500、>500个/μL组分别为100、71、84、68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85,P<0.05)。结论 徐州市泉山区HIV/AIDS患者首次接受ART疗效好,年龄及基线CD4值影响AR...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成年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豫西南某地2005年及以前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352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从CD4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等方面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352例,6年坚持治疗率79.55%,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CD4计数和病毒学有效控制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治疗时的临床分期和CD4计数及服药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影响显著.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应在患者发现后CD4计数较高,临床症状较少时就开始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不同抗病毒治疗(ART)启动时间的现况,初步分析延迟启动ART的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地的28家艾滋病定点防治机构救治的成年HIV/AIDS患者开展现况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以及HIV感染诊疗相关特征,比较分析延迟启动ART的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1 74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1岁(IQR:32~52),大部分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T lymphocyte,CD4)计数≤200个·μL-1(51.4%)。其中1 027例患者延迟启动ART(59.0%),ART启动时间与首次CD4计数的关联随HIV/AIDS患者确诊时间变化。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越大(a OR=0.99,95%CI:0.98~0.99)的研究对象在确诊后1个月内开始ART的比例更高;而确诊时间在2017年之前、首次CD4计数>200个·μL-1的HIV/AIDS患者延迟启动ART的比例更高。延迟启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随访管理方式对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分析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进一步提高昆明市HIV感染者的人组治疗率。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 的方法,抽取昆明市现存活的HIV感染者进行研究,调查对象包括在治和未治两组感染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首次随访服务、转介方式、CD4检测告知机构等内容。结果 有效调查 738例HIV感染者,其中,未治者551例,在治者187例,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性/同性传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掌握- -定的艾滋病知识、首次随访获得抗病毒治疗信息、工作人员陪同转介治疗、抗病毒治疗机构检测并告知CD4结果, OR(95%CI)分别为4. 045( 1.916,8. 536)/2. 321(1. 205 ,4.469)、1.790(1. 040,3.080) 5.233(2.124, 12.891)、4. 352( 2.353,8. 436)、2. 033(1. 333,3.100). .4. 941(2. 470,9.884)。结论 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首次随访提供抗病毒治疗信息、由工作人员陪同转介治疗、由抗病毒治疗机构检测并告知CD4结果,对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具有促进作用,提示采取以上措施对提高治疗率具有参考意义,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苏州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收集苏州市2012年前纳入治疗的57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评价其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576例接受ART者中,治疗后HIV完全抑制率为84.2%,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完全抑制率上升(χ2趋势=10.331,P=0.001)。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中位数为220/μL(QR:213/μL),免疫学失败率为10.2%,治疗时间越长,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加数越大(F=48.475,P0.01)。治疗6个月后,79.3%的HIV/AIDS病毒学和免疫学均应答,5.4%的均失败。结论苏州市接受ART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重视失访和死亡者的分析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德市≥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感染/AIDS)患者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60个月内,CD4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常德市200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已确诊登记在册的≥50岁HIV感染/AIDS病例,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36、48、60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值等信息,根据基线CD4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分析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组≥50岁患者CD4细胞随治疗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97例研究对象。基线CD4细胞数<200个/μL和200~个/μL组患者接受治疗后CD4细胞值呈持续增长趋势,而基线CD4细胞数≥350个/μL患者呈波浪式增长。发展模型结果显示:基线CD4细胞水平较高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CD4细胞相对较高,同性性传播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后CD4细胞值高于异性及其他传播感染组。结论 基线CD4细胞数≥350个/μL的≥50岁HIV感染/AIDS患者接受治疗后CD4细胞变化的波动较大,但基线水平较高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CD4细胞相对较高,说明基线CD4细胞水平始终是启动ART后CD4细胞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分析影响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河南省接受国家免费一线抗病毒治疗时间大于半年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了解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706例调查对象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为0.5~6年,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计数平均为(432±325)个/μl,其中171例(24.2%)患者调查时CD4+T淋巴细胞数计数<200 cells/μ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发生免疫学失败的危险因素是男性(AOR=1.480)、依从性差(AOR=1.765)和含去羟肌苷的治疗方案(AOR=1.724).结论 河南省部分地区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抗病毒治疗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建议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管理,选用适合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发挥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龙岩市2016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CD4)及HIV-1病毒载量(VL)变化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龙岩市新发感染HIV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个案信息及血样标本。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血样CD4~+T淋巴细胞及HIV-1VL检测结果。结果 63例HIV/AIDS从确证到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9~307d,首次CD4~+T淋巴细胞平均(238.7±208.1)个/mm~3,治疗满1年时平均(382.6±246.3)个/mm~3,治疗满2年时平均(441.4±286.6)个/mm~3,治疗满2年时CD4细胞数高于治疗前,CD4细胞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HIV-1VL水平:治疗满1年时病毒抑制率90.5%、治疗满2年时病毒抑制率93.7%,治疗满1年时及2年时均高于治疗前。结论 HIV/AIDS患者通过长期规范性服药,可有效增加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病毒载量值,能切实改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都市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整理截至2018-12-31成都市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与治疗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3 163例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比例为74.01%(2 341/3 163)。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治疗及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9岁、50岁及以上与30岁以下相比,远郊区与中心城区相比,2012年及以后发现与2011年及以前相比及时治疗的OR(95%CI)分别为1.66(1.24~2.22)、1.80(1.30~2.48),1.60(1.22~2.10),7.08(4.68~10.71)。汉族、已婚有配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有非婚商业接触史、医疗机构检测发现是及时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艾滋病单阳家庭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率有待提高,其在年龄、民族、地域、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危行为接触史、检测来源、发现年份上有差异。在促进单阳家庭阳性方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需根据其社会文化、所在地域及疾病状况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2011年台州市报告发现的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两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1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M=-2.9(IQR:-9.7~1.6);286例(69.4%)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130例(31.6%)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水平下降≥30%,即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职业、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存在关联。结论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部分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定期随访检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观察变化速率,以评估其病情进展并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