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方式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0年8月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病例,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骨折10例,复杂骨折2例;股骨头骨折按Yoon’s分类方法,Ⅱ型和Ⅲ型共9例,其余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0 d,平均8 d,均采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其中3例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因股骨头呈粉碎状态无法复位固定直接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侧骨折复位后行钢板内固定;其余Ⅱ、Ⅲ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其中早期5例采用4.5 mm皮质骨螺钉内固定并埋头,骨折愈合后取出金属内固定螺钉时非常困难而且创伤大存在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后期内固定物采用可吸收螺钉和(或)骨钉固定,避免二次创伤带来的并发症,髋臼骨折复位后通常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给予下肢外展中立位持续皮牵引,术后4周开始功能康复锻炼,3个月后逐渐开始部分负重活动。结果 12例患者获得6~60个月的随访,采用Epstein评价方法,优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 Ⅱ、Ⅲ型损伤应早期切开复位,行螺钉内固定术,对于Ⅳ型骨折,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少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50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探讨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骨折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发症多,尤其是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果严重。结论解剖复位是减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诊38例患者行X线及CT扫描。结果: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表现:Ⅰ期股骨头骨小梁放射状高密度"星芒征";Ⅱ期股骨头内出现局限性囊变及疏松区;Ⅲ期股骨头软骨下骨折及轻微塌陷,呈"新月征"。结论:CT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去股骨头三维重建在髋臼复合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去股骨头三维重建在髋臼复合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髋臼复合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轴面图像,输入ADW 4.2工作站,采用3D-bone重建软件逐层曲线切割分离技术将股骨头去除后,然后对髋臼行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重建技术(VRT),获得髋臼三维重建图像,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5例去股骨头髋臼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髋臼骨折的全貌及关节腔内的游离碎骨片及相互之间的解剖关系,诊断结果与手术中所见分型一致.结论 去股骨头髋臼CT三维重建能提供直观、准确的髋臼骨折情况,对外科手术前的诊断分型、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最新的治疗方案。方法:14例髋臼粉碎性骨折,9例单纯髋臼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采用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中1例伴股骨头部分粉碎性骨折,3例伴关节脱位。结果:全组随访24个月,参照Harris评分,手术组优良率93%,对照组79%。结论:传统的髋臼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多出现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差,生活质量不满意,且远期多和并有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针对上述情况,对部分严重的粉碎性髋臼骨采取早期人工关节置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8~53岁。采用髋臼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5个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关节置换;其余髋臼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X线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结论一期早期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9):84-8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髋臼骨折患者,行常规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影像与X线平片和常规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与X线平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与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T三维重建为髋臼骨折患者术前提供了客观、直接的图像,而且为骨科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法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43-1544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0例5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表现,所收集病例均同期行CT及MRI检查。结果:CT确诊32例4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Ⅱ期22个,Ⅲ期24个,可疑4例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外4例4个股骨头表现正常;MRI全部确诊,其中Ⅰ期8个,Ⅱ期22个,Ⅲ期24个。结论:MRI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明显优于CT(P<0.05),两者在Ⅱ期和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3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利用螺旋CT对43例股骨头进行扫描,分析57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结果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征消失,晚期股骨头塌陷,囊状改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分期标准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影像资料,做相应的归类分期。结果:CT表现为分期如下:1期:股骨头政党星状征变形、骨小梁增粗、融合15例;Ⅱ期:股骨头内囊状低密度灶及斑片状高密度灶22例;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及股骨头塌陷10例;Ⅳ期:关节腔变窄5例。结论:早期CT检查和四期分期法,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象在髋部骨折、脱位、退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部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成象并进行分析,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与常规X线片及CT二维成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髋关节骨折脱位26例,退变性关节炎8例,股骨头无菌性坯 锴6例。常规X线片能显示骨折脱位,但有漏诊且难以确定骨折类型,对退变性髋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影像显示结构重叠;CT二维成象可明显髋部病变的具体影像学改变,降低髋部骨折的漏诊率并明显骨折类型,但需有丰富的阅片经验;CT三维重民象可以得到髋部骨折、脱位、股骨头塌陷等病变最全面、直观的图像。结论 常规X线片诊断髋部病变的影像显示有限;CT二维成象能显示髋部病变的具体影像学改革,可降低漏诊率:CT三维重建成象是二维成象的重要补充,能直观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尤能明确复杂骨折的移位和粉碎程度,并指导手术入路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 1 9例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后髋人字石膏固定 6例 ;切开复位多枚克氏钉内固定 1 0例 ;切开复位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多枚克氏钉内固定 3例。结果 :1 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最长 9年 2个月 ,最短 3个月 ,平均 4 .8年 ,有 5例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早期及时切开复位多枚克氏钉内固定是治疗各型儿童股骨颈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法可望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腓总神经损伤、骨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固,解剖复位满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髋臼骨折是累及髋关节的高能量损伤,因其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且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治疗难度较大。随着交通事故伤、坠落伤等严重创伤的增多,髋臼骨折也日趋增多,以往对髋臼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常发生关节早期退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往往无法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关系,疗效不佳。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内固定新器材的出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与多层螺旋CT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5例患者的56个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R检出43个病变股骨头,早期诊断有34个,其中I期3个,CT检出56个病变股骨头,发现47个早期ANFH,其中I期15个.结论 DR及CT成像均能对ANFH早期病变的发现和诊断,CT与DR相比,在病变显示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7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择恰当的时期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重建钢板、松质骨、皮质骨拉力螺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做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按Matta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达解剖复位12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经随访6~24个月,本组优15例,良1例,不满意1例,优良率为94%。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行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疗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时间以普通患者伤后2~6天,复合伤患者伤后6~10天为宜,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手术入路及材料选择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31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1年1月-2006年3月对31例移位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1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按Matta的标准,优19,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9%。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早手术,满意的骨折复位,坚强钢板螺钉内固定,合理早期功能锻炼,移位髋臼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郭昌瑞  赵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03-70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早期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采用早期复位、减压及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2例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松动、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股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其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其余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确诊后,损伤程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已形成不可逆的因素。而早期及时正确的复位,穿刺减压或切开复位时减低关节囊内的压力,加空心松质骨螺钉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可有效降低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择36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螺旋CT与MRI诊断,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Ⅱ期及以上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Ⅰ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CT诊断的7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均可对Ⅱ期及以上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做出明确诊断,但对于Ⅰ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MRI诊断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较老年人少见,但因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近年来我们对此类病人进行了早期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4~48岁,均为有移位的新鲜骨折。治疗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三刃钉固定2例、多根针固定3例、自断钉固定4例;其中单纯松质骨充填3例、带血管蒂髂骨移植2例、股方肌骨瓣移植4例。持重时间平均5个月。结果:随访1.5—6年,未发生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良好。 2 讨论 2.1 为什么要早期切开复位?众所周知,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切开复位,有助于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Soto—Hall认为关节内积液引起关节内压力增高,导致的血管闭塞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个原因。早期切开复位,一方面清除了关节囊内的积血,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因骨折移位所引起的关节内压增高,和对关节囊的机械压迫。从而改善了股骨头的血运,使治疗的开始就考虑到了对并发症的预防,本组的共同作法就是进行了早期的切开复位。 2.2 为什么要植骨?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即Garden氏Ⅲ、Ⅳ型骨折,常伴有多个皮质小碎片游离。由于股骨颈皮质较薄,松质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