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雪冰 《当代医学》2010,16(2):101-101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0例54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加压、环扎、放液等手段治疗。结果一次手术治愈率91.2%,总治愈率93,7%,术后增进视力94.5%。未愈原因:视网膜巨大裂孔、玻璃膜体增殖膜形成。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手术治疗获得视网膜复位,改善视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采用透热电凝CO2冷凝,放视网膜下液,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或环扎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1.67%,75%的患者视力提高,未成熟者为外伤所致巨大裂孔1例,陈旧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巩膜透热电凝,CO2冷凝和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均采取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分析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时间以及术后成功率。结果:41例中38例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为92.7%;其中28例在术后3天内视网膜下液基本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环扎加压放液与不放液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3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8例行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57例行放液手术。结果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一次成功率91.02%,放液手术一次成功率91.22%,环扎加压总治愈率达94.08%。结论环扎加压术是治疗一般视网膜脱离广泛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静 《四川医学》2012,33(8):1374-1375
目的对近年来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采用CO2冷凝,部分视网膜下放液,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部分球内注气术的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8%,90.3%的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CO2冷凝,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球内注气术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例45只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放视网膜下积液、光纤照明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标记、巩膜外加压术和(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和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4眼.1眼因玻璃体出血改为玻璃体切割复位,视力提高39眼,不变4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42眼,放液无并发症.结果: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网膜脱离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昕  李敏  罗毅  白海琴 《广西医学》2004,26(11):1635-163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onopathy ,PVR)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价值。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治疗PVRC2 级以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2 0例 2 0眼 ,并与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 2 0例 2 0眼进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除组一次手术治愈率 90 % (18 2 0 )较巩膜环扎外加压组6 0 % (12 2 0 )高 (P <0 0 5 ) ,玻璃体切除组术后 6月脱盲 (视力≥ 0 0 5 )率 85 % (17 2 0 )优于巩膜环扎外加压组 4 5 % (9 2 0 ) (P <0 0 1)。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严重PVR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一次手术治愈率高 ,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张瑜  杨杨  历清爽 《黑龙江医学》2010,34(3):237-237
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e,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孔源性(原发性)和非孔源性(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上采用药物、激光、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外路手术:巩膜环扎、外加压、放液、注气术等;内路手术:玻璃体切割、剥膜、电凝、注气、注液、注油术等;内外路联合手术。在手术治疗中,玻璃体腔注气术应用较为常见,而对其术后正确体位的保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用环扎联合外加压术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2只眼。结果:32只眼复杂性孔源性网脱临床观察2a,90%以上视力明显提高,视力最多提高8行。差的提高2行,视野全部扩大。结论:环扎联合外加压术时复杂性孔源性网脱疗效显著。目前这是治疗孔源性网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结果:术后网膜复位31眼(84%),部分复位4眼(11%),未复位2眼(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充分剥膜,切除增生膜,进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合理应用眼内填充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对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89例(89眼)孔源性视网膜病例施行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治疗,随访4个月~4年,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89例中一次手术成功80例,二次手术成功3例,总治愈率为93.3%;手术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术中裂孔定位不准导致裂孔未能封闭。结论: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的有效手段,查找并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结果:术后网膜复位31眼(84%),部分复位4眼(11%),未复位2眼(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充分剥膜,切除增生膜,进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合理应用眼内填充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月善 《吉林医学》2006,27(10):1238-123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常见病,对视功能损害较大,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通过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巩膜缩短或外加压或环扎和放液﹑玻璃体切割或注气。眼球外视网膜复位手术,既保证视网膜解剖部位,又恢复视力,减轻手术创伤,减少病人痛苦,并节约医药费用。我院采用眼球外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到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8月~2005年12月,行眼球外视网膜复位手术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9 ̄67岁。其中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例,术后经1 ̄6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解剖复位25例,占90%。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5年6月~1998年6月共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32例,均为单眼发病患者,除2例因故未行手术予以保守治疗外,其余30例均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现将对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岁~62岁,平均36.8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3例其中原发性伴近视18例,外伤4例,白内障术后1例。非孔源性视膜脱离7例。术式单纯巩膜外硅胶垫压+冷凝12例,巩膜外冷凝+硅胶环扎+局部垫压+放液+注气术18例。术后一次成功26例,4例因眼部情况差致手术失败而到外地行玻璃体切割术等。2术前心理护理视网…  相似文献   

1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致盲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是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较大范围的脱离一般采取外路(巩膜外加压、环扎、冷冻)或内路(玻璃体切除联合激光、冷冻、硅油或气体填充)或内、外路结合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将脱离范围≤3PD的非黄斑裂孔性脱离患者定义为局限性脱离,笔者采取综合保守疗法联合五苓胶囊治疗该类患者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全部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硅胶垫压及冷凝(或联合环扎)进行手术.术前根据三面镜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计算垫压和/或环扎缝置位置,术中先预置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缝线,根据术前检查网膜下液的低点,放液针穿破巩膜、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并冷凝,固定硅胶带和/或环扎带,如术中检查眼压低,予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中观察裂孔封闭、网膜复位确实后结束手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56例病例,视网膜一次复位54例,原位再次脱离2例,其中1例为裂孔位于垫压嵴后坡,再次网膜下液出现;另外1例为多发裂孔术前术中未全部查及;其中矫正视力提高的有45例,无改变的有6例,下降的5例;术后葡萄膜及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反应.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操作简单、快捷,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手术采用巩膜电凝封闭裂孔,硅胶条巩膜外加压术或环扎术,放出网膜下积液,玻璃体腔注气等方法。结果:手术成功率933%。结论:提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裂孔封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53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就其视网膜脱离的不同情况及玻璃体膜形成的情况,分别行巩膜外加压,巩膜内、外加压,及环扎术与环扎术联合内外加压术.结果:53例患者复位46例占86.8%.PVR在C_3以下者复位率较高,C_3以上者复位率较低,复位的46例患者中,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基本恢复正常,视野有不同程度扩大.表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除与裂孔大小、视网膜脱离范围有明显相关外,同时与PVR形成也有明显相关性.此外失败的原因不仅与术式的选择,同时与术前检查,术中准确定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