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梅保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1):1243-1243,1256
目的避免用药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通过收集2005—2006年临床用药各环节发生的护理缺陷、差错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在病区常用备药、口服药和静脉用药、医嘱查对、出院带药等方面运用细节管理方法进行细节改进、效果评价。结果细节管理在临床用药中预防了用药差错,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细节管理强化了护士的用药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促进了护理流程的再造和规范,实现了用药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门诊部发生的用药差错分析,发现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再造医嘱处理流程,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通过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再造医嘱处理流程,分阶段建立收费站、药房站、护士站、医生站、实行静脉输液卡打印功能、建立洁净配液室、二维码确认医嘱等一系列改变医嘱执行的方式。结果:杜绝了转录医嘱出现的差错,减少执行医嘱其他环节的错误,对建立护士、医生站前后5年护理差错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9,P=0.019);对使用二维码确认医嘱、药房双重查对前后18个月发生的差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8,P=0.035)。结论:通过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二维码确认医嘱,再造门诊医嘱处理流程,可明显降低门诊输液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病区相似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2012年1月针对医院病区相似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健全相似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病区设立药品安全管理质控员,加强对低年资护士、新入科护士安全用药的培训,做好用药知识宣教等措施,加强了病区相似药品的管理。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发生相似药品管理缺陷下降,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增强。结论加强病区相似药品管理,强化风险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对相似药品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拓宽用药知识,引导护士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查对制度,可以减少相似药物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对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成效,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 归纳分析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生的差错件数,质量持续改进前后的对比。 结果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措施,PIVAS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由2015年的0.028%改善至2016年的0.012%,差错降幅57.4%。 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加强管理等防范措施,有效降低差错发生,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配置室(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提升员工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保障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在静脉用药配置室推行六步核对法模式,结合运用目视管理法,来帮助静配人员分析差错类型及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改进。结果: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由活动前的平均每季度90件减少到平均每季度53件,减少率为41.1%。结论:应用六步核对法,能及时发现和解决PIVAS的内部问题,减少静脉药物配置差错,提升静脉用药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对影响感染病区药物医嘱处理时间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关键原因,采用整改措施予以改进。使感染病区药物医嘱处理时间缩短12.2分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措施,提升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归纳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措施,加强对药物存储的管理和考核管理,完善护理用药流程及医嘱数据化管理,增加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结果:实施前(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与实施后(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的用药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2%、1.5%,护理事故发生率分别为7.2%、0,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可以提升心内科护理质量,降低事故差错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目前急诊输液厅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降低输液安全隐患.方法:规范操做流程、认真执行医嘱,确保转抄正确;实行首接负责制;发单对单核对制度,反问姓名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结论:开展急诊输液厅规范化流程管理能降低输液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差错与缺陷的防范措施.方法:2005~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与缺陷患者181例,对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差错与缺陷发生原因、分布情况及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摆药及加药错误、医嘱处理错误、漏治疗及漏护理、输错液及发错药、器械准备及消毒差错与缺陷为主要的差错与缺陷,分别占差错与缺陷的21 5%、21 0%、14 9%、13 8%、11 6%.差错与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查对不严和责任心不强,分别占47 5%和27 7%.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是发生差错与缺陷的主要人员(64 1%).结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健全护理质控体系,并做到严格执行,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是减少和杜绝差错与缺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房金芳  贾冬云  江雪 《吉林医学》2010,31(3):426-427
目的:探讨病区专科备用药物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明确病区专科备用药物的种类和管理目标,分析目前药物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改临时医嘱为长期医嘱,设定合理的备用药物基数,建立病区重点药物交接本,改进抢救车封条管理模式,组织学习药品管理知识,建立醒目的药物有效期标识等药物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结果:无论是在抢救患者还是在日常工作中,专科备用药物品种、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临床使用,增长了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管理的认识,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科学、合理的病区专科备用药物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