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热敏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数据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右)的SV、DV、RI以及椎动脉(左)的SV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颅脑磁共振指标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5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患者头晕等临床症状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0%(P0.05),并且在提高主观症状积分及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刺络放血综合疗法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本方法系统、安全、有效,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敏灸配合放血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热敏灸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体征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结合刺络放血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热敏灸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效果更为显著,能更好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皮肤针叩刺组(治疗组)23例,传统艾灸+皮肤针叩刺组(对照组)22例,2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愈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9.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症优于传统艾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与热敏灸相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与热敏灸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8%,对照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刺络放血与热敏灸相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刺络放血法调治气郁体质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原则纳入符合标准的气郁体质失眠者100例,其中调治组和对照组均纳入50例,调治组采用常规针刺加俞募配穴刺络放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2组均调治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 05),调治组总有效率为92. 0%,对照组为72. 0%;治疗后调治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治疗后调治组的体质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 0. 05)。结论俞募配穴刺络放血法调治气郁体质失眠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和常规灸量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2个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常规灸量组每穴灸15min,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4天,第5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共治疗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愈显率为56.7%(17/30),6个月后随访时愈显率为60.0%(18/30),均优于常规灸量组的26.7%(8/30)与30.0%(9/30)(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常规灸量组升高更明显(治疗后:22.32±4.64vs 17.43±3.21,随访:23.01±4.76vs 18.32±2.13,均P0.01)。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CSA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加热敏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中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结果:1)治疗前后2组患者面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观察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总评分、面神经功能动态观评分、面神经功能静态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面神经功能并发症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在改善顽固性面瘫面患者面神经功及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常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同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刺络放血疗法组(治疗组)和中医针刺疗法组(对照组),3个疗程(刺络放血疗法组7d为1个疗程,中医针刺疗法组10d为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照。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刺络放血疗法与中医针刺疗法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疗法有疗程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加用刺络放血法,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72.50%、对照组5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敏灸、刺络放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8月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刺络放血及科学规范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颈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及一般常规护理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刺络放血及科学规范护理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针灸组总有效率80.95%(P0.05);并且在提高主观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接受热敏灸、刺络放血及科学规范护理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颈椎功能恢复,提高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针刺颅底组穴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采用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第1疗程、治疗结束第2疗程及随访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前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及随访期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快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减少眩晕发作的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分为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组(研究组,40例)和肩三针组(对照组,40例),两组治疗均隔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疼痛NRS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CMS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可显著提升愈显率,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较单纯肩三针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叶青青  吴继斌 《新中医》2022,54(22):122-12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热敏灸联合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 例。2 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刺络放血及热敏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较2 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BUA)、C-反应蛋白(CRP)] 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 组ESR、BUA、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SR、BUA、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刺络放血、热敏灸联合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毛科丽 《新中医》2017,49(1):144-146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麦粒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局部刺络放血和艾炷灸,对照组给予针灸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配合麦粒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脐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组36例采用脐灸配合自拟中药方灌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第1、2疗程后的症候、专科得分及VAS,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 2%,对照组愈显率为75. 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积分、中医症候和专科得分、血沉、B超指标(均P 0. 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治疗更明显(P 0. 05)。结论:脐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腰臀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臀肌筋膜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按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按压疼痛评分及临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按压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腰臀肌筋膜炎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血拔罐配合自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以自血疗法治疗,治疗组以放血拔罐配合自血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和发作频率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2组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和发作频率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配合自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艾条悬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痉挛强度和痉挛频度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痉挛强度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6.7%和43.3%,对照组分别为6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痉挛频度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3.3%和46.7%,对照组分别为66.7%和3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联合中药对孕妇外感风热型急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1年收治的急性咽炎孕妇中符合研究需求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配合维生素C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有效率及咽痛减轻时间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咽痛、咽干、咽部灼热感及咽痒感等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 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咽痛、咽干、灼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TNF-α、IL-6、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刺络放血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孕妇风热外感型急性咽炎,可保证较好的安全性,有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临床评分,最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行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