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经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并于术后当天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加服通心络胶囊,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分析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状况和血清炎性因子改善状况,并分析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IMI 0级和TIMI 1级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TIMI 2级和TIMI 3级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ICAM-1、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清除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提高患者冠脉血流灌注,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斌 《新中医》2010,(9):22-2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AMI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通心络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月。记录所有患者6月内心血管事件,检测血脂、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通心络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心络组血脂、内皮素(ET-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组血一氧化氮(NO)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心络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70例PCI介入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EMPs和MMP-9水平变化,并随访6个月,记录2组主要不良心脏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7 d后EMPs、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7 d后EMPs、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辅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EMPs、MMP-9表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有助于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后予以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以2级、3级为主,冠脉血流达TIMI 3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替罗非班可抑制架内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术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症状评分、心绞痛量表(SAQ)及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SAQ评分增高,症状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Q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CRP、ICAM-1、TNF-α、NT-pro BN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CRP、IL-6水平的影响,并探讨通心络治疗与PCI治疗后早期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5年4月在我院心导管室行PCI治疗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PCI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用通心络口服4周。所有患者于PCI前1 d、术后第2天、术后4周分别测定CRP、IL-6,并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CRP、IL-6在PCI术后第2天即明显升高,4周后炎性因子均低于术后2 d(P<0.01),通心络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通心络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7)。结论ACS患者PCI术后应用通心络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有可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栓再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作为纳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支架内血栓再形成情况及对血管内炎症因子(s CD40L、hs-CRP、IL-6、ET-1NO)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且治疗组支架内血栓再形成导致再梗死人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 CD40L、hs-CRP、IL-6、ET-1NO等炎症因子较前有改善,然而治疗组s CD40L、hs-CRP、IL-6、ET-1NO等炎症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再形成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刘淑娟 《新中医》2009,(7):41-4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通心胶囊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PCI治疗术后2组炎症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通心胶囊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心胶囊组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介入术后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92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GDF-15、IL-6水平和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 d 2组患者GDF-15、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5);术后7 d 2组患者GDF-15、IL-6水平均较术后3 d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进行体外反搏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显著减轻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hs-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IL-6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血脂TC、TG、LDL-C及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脂,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疗效优于单用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炎性因子和心肌酶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2.34%)(P0.05)。2组治疗后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V、LVEF高于对照组而LVEDV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CRP和IL-6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 Tn I、CK和CK-M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炎性反应和心肌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CR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2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前、治疗14d检测血清CRP含量,并检查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结束时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CRP含量、EDVI、ESVI、EF和WMS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可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孟令盘 《中医临床研究》2012,4(3):42+44-42,44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组和常规对照组,两周后观察疗效和血清IL-1、IL-6水平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L-1、IL-6均显著下降,且通心络组的IL-1、IL-6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河北以岭医院心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36/50),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LVEDV、LVESV、hs-CRP、IL-6、TNF-α、FIB、ESR、PV、NBL、NB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评分、LVEF、SV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降低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期大剂量应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7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6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8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TNF-α、IL-6、hs-CRP,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相关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均不明显。结论短期大剂量口服通心络可有效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产生和稳定斑块,有可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52例)、辛伐他汀组(51例)与通心络组(51例)。3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通心络组加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组加用辛伐他汀与通心络胶囊。3组患者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TC、TG、HDL-C及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TC、TG及LDL-C水平均高于联合组(P0.01),而HDL-C水平低于联合组(P0.01),通心络组TC及TG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hs-CRP、TNF-α、IL-1及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辛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IL-1、IL-6、TNF-α及hs-CRP均明显高于联合组(P0.01),辛伐他汀组IL-1、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通心络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减轻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具有调节异常血脂的功能,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均为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AMI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简称通心络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治疗1周后行PCI,分别检测CD62P、CD63和GPⅡb/Ⅲa、ET-1、NO及血浆vWF水平,PCI术中测定冠脉内TIMI血流速度、校正的血流帧数(CTFC),同时记录PCI术前、后的无创血压和心率变化及心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本院门诊体检人员,40名)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治疗1周后,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及NO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且优于常规组(P0.05,P0.01),NO水平明显增加(P0.01);术后30天上述指标较术后1周改善更明显(P0.05,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有明显提高,通心络组较常规组血流恢复更好,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提高(P0.01),通心络治疗组改善亦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30天后再发心绞痛6例,室速/室颤3例,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猝死1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16/40);通心络组再发心绞痛2例,室速/室颤2例,心力衰竭2例,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6/40)。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预防AMI患者延迟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并可改善TIMI血流、加强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布考+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MMP-7、IL-18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斑块回声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ox-LDL、MMP-7、IL-18水平及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比例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高回声斑块比例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回声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普罗布考能够抑制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ox-LDL、MMP-7、IL-18水平,对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通心络胶囊,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心脏事件、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期容积(LVEDV)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6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Lp—PLA2含量以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测定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和通心络组血Lp—PLA2、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升高(P〈0.05),通心络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清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问比较,治疗后通心络组血Lp—PLA2、ET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血gp—PLA2水平,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并且降低血清ET、sVCAM-1水平和升高NO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