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并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HIV/MTB)、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HIV/NT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集、整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及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别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纳入HIV/MTB感染者91例,HIV/NTM感染者23例。HIV/MTB感染者、HIV/NTB感染者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9.8%、69.6%,中度以上贫血的发生率42.9%、69.6%,胸腔积液的发生率35.2%、60.9%,病死率6.6%、21.7%。HIV/NTM感染者HIV核糖核酸(RNA)定量水平(P=0.003)和严重低蛋白血症(P=0.019)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IV/MTB感染者。同时,HIV/MTB感染者肺部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比例,明显高于HIV/NTM合并感染者(P=0.039)。结论 HIV/NTM感染与HIV/MTB感染在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病死率有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HIV/MTB感染者更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肺部病变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DS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3例AIDS并发NTM感染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免疫状态等,并与AIDS并发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患者比较。结果 33例AIDS合并NTM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18个/μl,HGB(93.8±22.9)g/L,29例患者(87.9%)出现贫血;单核细胞比例(8.66±5.08)%,16例(48.5%)单核细胞比例升高;ALB(32.7±5.2)g/L,31例(93.9%)ALB降低。播散性NTM为18例,占54.5%。病变部位以肺部为主,CT主要表现为炎症渗出,多发结节影,部位不固定,呈现弥散趋势24例(72.7%)。与同期培养为MTB感染者比较,在临床、实验室特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DS患者合并NTM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情况,易合并贫血及低蛋白血症。NTM感染的临床特点与MTB感染不易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35例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情况。分析比较合并MTB感染者和NTM感染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1)病原学检查:135例研究对象中MTB感染者64例(47.4%),NTM感染者71例(52.6%)。NTM分离株中以鸟分枝杆菌为主(40株,56.3%)。(2)临床表现: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3.7%,113/135)、咳嗽(44.4%,60/135)、乏力(30.4%,41/135)、腹泻(25.2%,34/135)等。MTB感染组发热(92.2%,59/64)、咳嗽(56.3%,36/64)、咳痰(32.8%,21/64)的发生率,以及体温峰值[(39.0±1.0)℃]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76.1%(54/71)、33.8%(24/71)、11.3%(8/71)、(38.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1;χ2=6.869,P=0.009;χ2=9.263,P=0.002;t=2.025,P=0.045)。(3)实验室检查:MTB感染组降钙素原[1.57(0.42,6.71)ng/ml]、白细胞计数[6.62(3.39,8.78)×109/L]、血红蛋白[(95.5±21.5)g/L]、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45.3%,29/64)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0.31(0.11,1.80)ng/ml、4.03(2.81,6.20)×109/L、(78.7±14.6)g/L、11.2%(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Z=-2.798,P=0.005;t=5.344,P<0.001;χ2=19.609,P<0.001)。MTB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4(8,55)×106/L,明显高于NTM感染组的7(2,20)×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4,P=0.001)。(4)影像学表现:MTB感染组粟粒影(17.2%,11/64)与胸腔淋巴结肿大(85.9%,55/64)的发生率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1.4%(1/71)和71.8%(5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91和3.971,P值分别为0.004和0.046)。(5)治疗转归:MTB感染组住院时间为18(8,25)d,明显短于NTM感染组[26(1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4,P=0.001)。MTB感染组死亡率为17.2%(11/64), 明显高于NTM感染组(2.8%,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8,P=0.021)。结论: 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的AIDS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肺部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时,应警惕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可能。MTB与NTM感染虽然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及预后,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2020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按住院结局分为正常出院组和预后不良组,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07例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其中MTB感染80例,NTM感染127例。MTB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标志物均高于NTM患者;但NTM患者的免疫缺陷更严重。MTB感染者中,预后不良组22例,正常出院组58例,预后不良组CRP(P=0.011)、PCT(P<0.001)均高于正常出院组,而白蛋白(P=0.032)、血红蛋白(P=0.020)均低于正常出院组。CRP≥100 mg/L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CRP<100 mg/L患者的6.27倍(P=0.029)。NTM感染者预后不良组39例,正常出院组88例,预后不良组白蛋白(P=0.016)和CD8细胞计数(P=0.009)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16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情况及其宿主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716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具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痰液标本,采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进行分子菌种鉴定,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在716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占88.268%(632/716),NTM和MTB双重感染占1.397%(10/716)。以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标准,37例戈登分枝杆菌考虑为定植菌(37/716, 5.168%),另外3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为致病菌(37/716, 5.168%),其中胞内分枝杆菌占29.730%(11/37),脓肿分枝杆菌占32.432%(12/37),鸟分枝杆菌占16.216%(6/37)。NTM的风险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5.018,95%CI:1.966~12.804)、艾滋病(HIV)(OR=3.855, 95%CI:1.224~12.143)、肿瘤(OR=6.226, 95%CI:...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住院病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纳入分析。男性占81.1%(266/328),平均年龄41.9±12.4(岁)。血培养阳性率17.7%(58/3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发热时体温、发病后体重下降程度、CD_4~+计数高低、是否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对患者血液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热时体温、发病后体重下降程度及是否低蛋白血症对血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HIV/TB合并感染者中,血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对诊断结核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发热时体温越高、体重下降越明显、白蛋白越低,HIV/TB合并感染者的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结核分枝杆菌(MTB)对抗痨药物的耐药性,为HIV/MTB双重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HIV/MTB双重感染患者40例和118例单纯结核病患者的菌株材料,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并行抗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L)、卡那霉素(KAN)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在抗结核药物中,HIV/MTB组初始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INH(37.5%,15/40),而单纯结核组最高的是SM(10.2%,12/118)。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HIV/MTB组总初始耐药率为47.5%(19/40),明显高于单纯结核组(12.7%,15/118)。HIV/MTB组INH初始耐药率为37.5%(15/40),SM初始耐药率为27.5%(11/40),初始耐多药率为12.5%(5/40),分别与单纯结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二线抗结核药物中,两组初始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总初始耐药率、耐INH、耐SM、初始耐多药率高,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收集HIV感染者和当地耐结核药物资料,关注结核初始耐药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与MTB同属与分枝杆菌属,其主要侵犯脏器也是肺部,因此在临床上NTM肺病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而肺结核也可同时合并NTM感染[1].据文献报道,我国从MTB分离株中鉴定出NTM菌株的构成比从1979年的4.3%( 29/682)升至2000年的11.1% (49/441)[2].为加强NTM肺病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我们对91例经NTM和MTB培养均为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是艾滋病患者住院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HIV合并NTM感染后的诊治与结核病的诊治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细菌,治疗药物的选择不同,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不同,疗程也不同。此外,因涉及到抗NTM和抗HIV治疗两个方面,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从性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HIV/AIDS患者合并NTM感染的诊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基于我国艾滋病合并NTM病的流行及诊治现状,参考既往相关指南,并结合国际指南制订了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治疗HIV/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126例HIV/MTB合并感染者的临床疗效,统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后1年内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RIS)发病率及CD4+T淋巴细胞上升水平. 结果 126例均完成了抗结核治疗,HAART 1年内无死亡及复发结核病例. 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升高,以12周时上升幅度最大.治疗过程中37 例(29.37%)出现IRIS.CD4+ T 淋巴细胞计数<200 个/mm3组IRIS 发病率高于≥200 个/mm3组(χ2=6.206,P=0.013),且在HAART 后12 周及48 周CD4+ T 淋巴细胞上升幅度低于≥200 个/mm3组(P<0.05).结论HIV/MTB 合并感染者在CD4+ T 淋巴细胞≥200 个/mm3时接受HAART,IRIS 发病率低,免疫重建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构成情况以及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14株,利用间隔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对所收集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研究,分析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构成情况及主要流行型。结果 114例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结核分枝杆菌成2个大的基因家族,即北京家族(Beijing Family)和非北京家族(non-Beijing Family),分别占66.7%(76/114)和33.3%(38/114),共30种基因型。其中,非北京家族包括T家族共18株,H家族共5株,EAI5基因家族1株,CAS1_DEHLI基因家族1株及12种在数据库中没有对应基因家族或没有匹配的结果的新基因型13株。结论 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呈明显的多态性,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仍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技术诊断艾滋病患者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26例疑似肺结核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痰涂片荧光染色显微镜下检查、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或罗氏固体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并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Xpert MTB/RIF技术诊断MTB感染和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2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痰培养阳性94例(41.6%),其中MTB阳性51例(54.3%),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阳性43例(45.7%)。以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64抗原阳性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技术诊断MTB的灵敏度为7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6.7%~78.4%],特异度为97.1%(95%CI 95.0%~99.3%)。Xpert MTB/RIF技术诊断痰涂片阳性患者MTB的灵敏度为76.7%(95%CI 67.7%~85.8%),特异度为90.0%(95%CI 83.6%~96.5%)。Xpert MTB/RIF技术诊断痰涂片阴性患者MTB的灵敏度为50.0%(95%CI 41.8%~58.2%),特异度为99.3%(95%CI 97.9%~100.0%)。18例患者同时检测利福平表型和基因型耐药,以表型耐药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技术检测利福平基因型耐药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100.0%。结论:艾滋病患者中Xpert MTB/RIF技术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能快速区分MTB和NTM,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特征、致病病原体形态学特点和分布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感染性疾病的88例HIV感染/AIDS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标本进一步行抗酸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 PAS)染色及六胺银染色查找病原体,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B DNA和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 88例患者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MTB感染50例(56.8%)、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32例(36.4%)、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感染3例(3.4%)、MTB并发TM感染2例(2.3%)、隐球菌感染1例(1.1%)。其中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条件下,不同病原体感染的88例患者可有相同组织病理学表现,如23例(26.1%)MTB、TM、MTB并发TM、隐球菌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典型肉芽肿伴坏死,19例(21.6%)MTB、MTB并发TM、TM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不典型肉芽肿伴坏死;38例(69.1%,38/55)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可经抗酸染色找到分枝杆菌,34例TM和1例隐球菌感染患者可经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找到真菌;分子病理检测MTB DNA阳性52例,菌种鉴定NTM感染3例。结论 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特殊染色和分子检测技术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且随着HIV/AIDS患者的出现,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重要性。HIV/AIDS患者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更容易被NTM感染,从而加速HIV/AIDS患者死亡。因此,尽快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诊断,不仅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而且对降低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关于HIV/AIDS合并NTM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合并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9月住院的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肺病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结核病约占2/3,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约占1/3,其中肺结核78例,淋巴结结核26例,同时伴有两个部位以上结核者30例.CD 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55×106/L,胸片异常93例,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17例,培养阳性57例,经治疗后总死亡率为9.8%.结论 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率高,诊断困难.患者免疫功能差,合并症多,经过抗结核、抗病毒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初始耐药的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HIV感染合并初治结核病患者80例和非HIV感染初治结核病患者163例,结核病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菌型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初始耐药率,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患者异烟肼和利福平各占21.3%(17/80),非HIV感染结核病组患者链霉素占11.7%(19/163)。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总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25.0%(20/80)和17.2%(28/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耐多药发生率,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为18.8%(15/80),非HIV感染结核病组为6.7%(1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有1例广泛耐药患者占1.3%(1/80)。对二线抗结核药物总的初始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地区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初始耐药中耐异烟肼、利福平比例最高,耐多药发生率比非HIV感染结核病组患者高;并出现了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肺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97例HIV/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7 例中咳嗽 93 例(95.88%),咳痰88例(90.72%),气喘71例(73.20%),发热70例(72.16%),消瘦69例(71.13%),乏力58例(59.79%),胸痛 47 例(48 . 45%),腹泻36例(37.11%). HIV感染途径为性乱史64例(65.98%),静脉吸毒史26例(26.80%),输血史2例(2.06%),不详5例(5.15%). 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双肺中下叶多见,多为左下肺受累,形态多种多样,并容易形成空洞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可见胸膜病变. 结论 HIV/AIDS合并NTM肺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痰涂片、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查酷似肺结核,在痰培养结果未回报前,临床上二者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患者通常合并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反复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痰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提示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与其所致肺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地区的112例NTM肺病患者,分析NTM患者的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易感因素。 结果112例NTM肺病患者中,男性年龄>50岁占78.7%(48/61),女性年龄>50岁占84.3%(43/51),NTM感染与患者年龄高度相关(r=0.16,P=0.018)。胞内分枝杆菌80例(71.4%)。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咳嗽症状(48/61)(χ2=3.27,P=0.03),而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咯血症状(14/51)(χ2=5.39,P=0.021)。年龄大的患者更易出现咯血(16/91)(r=0.21,P=0.015),而年轻患者更易出现气短症状(10/21)(r=0.17,P=0.023)。NTM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是支气管扩张,占40.2%(45/112),肺部结节占36.6%(41/112),多发空洞38.4%(43/112)。NTM感染最常见的易患因素为MTB,占66.1%(74/112);其次为支气管扩张占25.0%(28/112),合并COPD占17.9%(20/112)。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易合并COPD(OR=5.23,95%CI 5.20~72.60);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更易合并支气管扩张(OR=0.13,95%CI 0.09~0.86)。 结论广州地区NTM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胞内分枝杆菌。NTM感染与患者年龄相关,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支气管扩张、结节影及多发性空洞。MTB感染及器官移植是NTM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杭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优势菌种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PNB/TCH生长试验对1 972例患者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标本中NTM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分枝杆菌分子线性探针法和16SrRNA基因PCR产物测序鉴定NTM菌种。分析性别和年龄对NTM易感性的影响。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NTM分离菌株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结果 9.8%(193/1 972)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标本PNB/TCH生长试验结果阳性。分子线性探针法和16SrRNA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193例PNB/TCH生长试验阳性标本中,66.3%为单一NTM、18.1%为2种分枝杆菌、8.3%为结核分枝杆菌、7.3%为非分枝杆菌属细菌感染。173株NTM(单一感染128株+混合感染45株)中,胞内分枝杆菌占57.8%,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12.1%、9.8%、9.8%和5.8%)。35例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标本中,28.5%和20.0%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或龟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NTM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1.67∶1),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80.4%)高于50岁以下人群(P0.01),肺部感染比例(95.1%)远高于其他部位(P0.01)。NTM分离株对INH耐药率为100%,对其他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也高达70.3%~90.6%。结论胞内分枝杆菌是杭州地区近年优势流行的NTM菌种,NTM主要引起肺部感染且中老年人易感,NTM临床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