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方剂是中药临床治病的重要手段,其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作用特点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揭示其复杂的作用机制。蛋白质组学系统性、全方位的研究模式正好与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相契合,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该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中药方剂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肝脏疾病、抗糖尿病、抗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疾病的药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中药方剂的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及其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关系,从多种成分中发现有效成分群性。方法:以中药方剂及其治疗的某一疾病为研究对象,以实体语法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中药方剂有效成分群辨识的实体语法系统,推断其化学成分对疾病的作用,并以此确定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成分群。结果:本文从治疗玉型糖尿病的方剂“白虎汤合消渴方”中识别出16 个作用于玉型糖尿病网络中12 个蛋白的化学成分,其中9 个化学成分对玉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作为有效成分群的候选对象。结论:本法能够用于辨识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群,揭示中药方剂的分子作用机制,并为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GB/T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中药部分编码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中药方剂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采用7层10位数字代码,收集了常用和经典中药方剂703首,进行了数字化研究,重新分类、编排与编码,共给出了703个“身份证”.中药方剂代码将繁琐杂乱的中药方名得以用简明的数字语言表达,一方一名,一组代码为标识码,使中药方剂拥有了固定的、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代码.同时,对.中药方剂中的每一味中药饮片考证,运用课题组中药饮片代码研究的成果,对每一味饮片都给出了一个固定编码,促进中药方剂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 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 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 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 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整合药理学:中药现代研究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当前研究中,中药方剂研究存在整体与局部脱节、宏观与微观脱节、体内过程与活性评价脱节,为此,该文提出了整合药理学,从多层次、多环节对中药方剂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系统解析,从而揭示中药方剂物质实体与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形成中药现代研究的新模式,促进组合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型计算机研究方剂药物信息李杉,张尚云,张岩,周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药方剂是祖国灿烂医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医生智能指导下对千百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几千年累积起来的方剂浩若烟海,多达几十万首,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才有可能对方剂包含的众多药物信息进行研究、处理。进而对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从1986年起我们利用微型计算机开展中药方剂的辅助研究工作,建立了“万....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理论、中药方剂的分析入手,联系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组方法则、剂型选择、方剂命名的实际,探索中药方剂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药方剂编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CB/T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中药部分编码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中药方剂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采用6层9位数字代码,收集了常用和经典中药方剂481首,进行重新分类、编排与编码。结果共给出了481个“身份证”。结论一方一名,一组代码为标识码,使中药方制拥有了固定的、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代码。同时,对中药方剂中的每一味中药饮片考证,运用课题组中药饮片代码研究的成果,对每一味饮片都给出了一个固定编码。该研究成果促进了中药方剂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谷旭放 《光明中医》2010,25(9):1745-1747
<正>中药方剂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体现,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所在,是中医药学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研究的契合点,中药复方研究要保持特色,建立中药方法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现代中医药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和一体化,中医方剂的整体性认识和现代复杂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为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文富  万美华  黄熙 《中草药》2005,36(1):1-3,149
方剂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进行体外研究为主,也没有深入到病变靶组织层次。以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与方法检测模型动物口服或灌肠后胰腺组织内的有效中药成分谱,进而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的理论假说,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对病变靶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建立其实验方法学,寻找中药方剂靶组织作用的基础、原理和直接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产生新的相互有效方剂,并开辟中药方剂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将病人当作一个具有不同状态的系统来进行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方剂。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网络药理学、网络生物学等前沿科技的核心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也符合了对肿瘤等复杂疾病进行系统性治疗的需求。“中药网络药理学”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旨在从系统层次和分子水平揭示中药方剂的奥秘,促进中药研究从当前的“单一靶标,单一药物”模式转向“网络靶标,多成分药物”的新模式。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的一系列方法得以创建,包括基于网络的疾病基因预测、中药成分的靶标谱和药理活性预测、药物一基因一疾病的共模块分析、中药方剂多成分协同作用的大规模筛选、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网络调节机理分析等。这些方法在清络饮、六味地黄丸等方剂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理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网络药理学能够为中医学从基于经验的医学迈向基于证据的医学提供新的途径,并能加速中药药物发现的进程,同时改进当前的药物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方法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理论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提出一种新的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方法。方法:依据网络理论,以中药为节点(node),中药配伍关系为边(edge),通过药理实验研究,运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判定中药方剂中中药-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建立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采用网络效能、网络效能相关性等参数分析预测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运用网络法研究了加味生脉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配伍规律,结果显示,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其他依次为麦冬、丹参、人参和五味子;人参-丹参作用相似,最先聚为一类,依次为麦冬-五味子聚为一类,人参-丹参、麦冬-五味子再聚为一类;人参+丹参+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所有组方中作用最佳的方剂;上述分析结果与验证实验基本一致。结论:运用网络理论研究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中国传统医学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发现代谢组学对于中药方剂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文章就代谢组学在研究中药方剂方面的价值和优势及其在中药方剂中的运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的整体调节与中药整体效应分子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与多靶点效应有本质区别的中药方剂的整体调节效应即整体效应的观点,认为在目前尚难对中药化学成份进行性味、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准确定位的情况下,方剂的整体效应只能依靠尽可能多地保持其中能被吸收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尤其不能忽视其中大量低丰度的成分及微量元素。提出必须充分重视胃肠道作用途径对中药方剂疗效的影响,中药方剂中真正的(药物分子或前体即)效应分子应是存在于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前的那些物质之中,认为它们才是中药方剂整体效应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中药方剂的整体效应分子组及整体效应分子组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的整体调节与中药整体效应分子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与多靶点效应有本质区别的中药方剂的整体调节效应即整体效应的观点,认为在目前尚难对中药化学成份进行性味、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准确定位的情况下,方剂的整体效应只能依靠尽可能多地保持其中能被吸收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尤其不能忽视其中大量低丰度的成分及微量元素。提出必须充分重视胃肠道作用途径对中药方剂疗效的影响,中药方剂中真正的(药物分子或前体即)效应分子应是存在于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前的那些物质之中,认为它们才是中药方剂整体效应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中药方剂的整体效应分子组及整体效应分子组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中药生殖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继续发展合成甾体类生殖药物的同时,致力于从传统中药中发掘新型非留体生殖活性物质和先导化合物,进而开发出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生殖药物,已成为当前生殖药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仅就中药方剂、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生殖药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中药复方生殖药理 尽管方剂药理是中药药理学的特色和优势,但由于中药方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过分复杂,研究相当困难,因此目前方剂的研究仍以临床疗效研究为主,其现代药理研究方面的资料非常有限。 据报道,中药复方“增茸灵”对正常大鼠和阉割小鼠精囊腺有明显增重作用;对阉…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方剂名的英译技巧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中药方剂名进行英译,目的是让我国独特的中药方剂学走出国门,使外国人能准确了解所指的中药方剂,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中西医结合进行学术交流做出贡献。正因为如此中药方剂名的准确英译显得极为重要。中药方剂的命名具有其内在的理据。一般来说,中药方剂大多采用以  相似文献   

18.
1中药软胶囊的概述 近年来,中药软胶囊制剂在国外发展迅速,已有广阔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各种软胶囊制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国内对软胶囊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我国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生产和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和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及国内软胶囊设备生产企业的崛起,拓展了中药软胶囊生产前景。中药软胶囊剂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种中药方剂对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能力大小。方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结果:研究的四个方剂均对体外全血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对H2O2、O-·2和OH·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从抗氧化总值看,六味地黄丸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结论:四种中药方剂都具有直接清除生物体所产生的活性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的组成药味众多,成分非常复杂,有效组分不清晰,作用机理不明确,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参数,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系统深入研究中药方剂的有效组分意义重大。随着"本草物质组计划"的提出,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且逐渐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部分中药方剂的有效组分、作用机理逐渐被研究透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接受中药成方制剂,为中成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创造条件。参考了许多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中药方剂有效组分的研究思路,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