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厂家柴胡注射液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1]1998年版211页柴胡注射液标准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检品进行检验,考察其质量。结果:6批检品全部符合规定,但检品吸收度等有高低之不同。结论: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柴胡注射液的质量相对稳定。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冀南道地药材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并与其他产地柴胡药材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控制冀南道地药材柴胡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冀南柴胡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柴胡样品,得到HPLC色谱图,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处理,构建冀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其他产地柴胡与冀南柴胡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冀南柴胡HPLC-特征图谱,并以其为对照图谱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冀南柴胡与山西平顺县、黎城县所产柴胡相似度较接近,相似度为0.915~0.946;与甘肃产柴胡差别较大,相似度仅为0.727。结论冀南柴胡作为河北道地药材,与其他产地柴胡有一定的区别。冀南柴胡特征图谱的建立为全面控制冀南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醋炙柴胡对柴胡注射液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用北柴胡的生药及其醋炙品,加工制成柴胡注射液。挥发油的提取和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不变,然后对柴胡注射液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醋炙柴胡制成的主射齐】的鉴别和吸收度明显优于生柴胡。结论:生产柴胡注射液用醋炙柴胡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大叶柴胡与北柴胡的鉴别方法,防止药用大叶柴胡。方法:采用性状鉴别,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法,对大叶柴胡和北柴胡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大叶柴胡与北柴胡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有一定的区别点。结论:采用性状鉴别、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法,可以鉴别大叶柴胡与北柴胡。  相似文献   

5.
黑柴胡质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修订和提高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研究考察不同黑柴胡药材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和粉末特征,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10批黑柴胡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检查,并测定活性成分含量。结果:修订了黑柴胡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建立了TLC鉴别黑柴胡的方法;黑柴胡的水分限度≤10.0%,总灰分≤9.0%,酸不溶性灰分≤3.1%,浸出物的含量≥15%,柴胡皂苷a和d的总质量分数≥0.2%。结论:完善了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可作为该药材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宁夏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和近红外图谱研究,对宁夏柴胡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分别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近红外光谱,比较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HPLC和近红外光谱的相似度,并分别对13批柴胡药材和对照药材的共有峰面积和近红外吸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色谱指纹图谱和近红外图谱的相似度分别0.901和0.982,结合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共有峰面积(近红外为对应点吸收)的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均无显著差异,验证了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质量的一致性较高。结论:本研究基于色谱指纹图谱与近红外图谱,并结合配对样本t检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认为13批宁夏产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质量无显著差异。研究采用两种综合性较强的检测手段,避免了分析中因指纹图谱相似度阈值限定不明确而引起的误判,为分析结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柴胡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玲  王京娥 《中成药》1997,19(8):1-3
探讨了柴胡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薄层扫描法,以柴胡皂甙a为检测指标,考察了加热提取时间及不同醇沉浓度对柴胡皂甙a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筛选制定了确保柴胡制剂质量及疗效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冀南道地药材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并与其他产地柴胡药材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控制冀南道地药材柴胡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冀南柴胡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柴胡样品,得到HPLC色谱图,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处理,构建冀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其他产地柴胡与冀南柴胡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冀南柴胡HPLC-特征图谱。不同产地柴胡HPLC-特征图谱比较发现,冀南柴胡与山西平顺县、黎城县所产柴胡相似度较接近,与甘肃产柴胡差别较大。结论:冀南柴胡作为河北道地药材,与其他产地柴胡有一定的区别,冀南柴胡特征图谱的建立,为全面控制冀南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氟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寅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河北道地药材北柴胡HPLC-UV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建立河北道地药材北柴胡的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与不同产地柴胡药材指纹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柴胡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了道地北柴胡等21个不同来源的柴胡样品。色谱条件:C18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 l/m 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北柴胡HPLC-UV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法能简便、快速鉴别和区分不同来源的柴胡药材,为全面控制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柴胡栽培种的RAPD和AFLP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柴胡药材干根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柴胡栽培种鉴别和药材鉴别奠定基础。方法以柴胡栽培种干根为材料,采用RAPD和AFLP两种分析方法。结果以筛选到的3条随机引物对9个柴胡栽培种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28条DNA带,平均每条引物组合扩增9.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67条,多态性比率为71.43%;而在AFLP分析中,筛选出4对特异性引物,共获得107条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6.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3.25条,多态性比率为86.92%。经统计分析,9个柴胡栽培种RAPD和AFLP分析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61~0.93和0.39~0.86。UPGMA聚类分析,两种标记方法均可将9个柴胡栽培种聚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结论以柴胡药材干根为材料,RAPD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均可用于植物种间及种下遗传关系分析,且AFLP条带较多,多样性丰富,更有利于柴胡属植物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别市售柴胡是否用硫黄熏制。方法:运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市售柴胡是否经硫黄熏蒸,并从产地采集未经硫黄熏蒸的柴胡作为阴性对照药材与市售柴胡进行比较。结果:阴性与阳性药材差异显著,考察了9种不同产地的市售柴胡,其中的6种柴胡检出硫黄。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别市售柴胡是否经硫黄熏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PLC-ELSD法分别建立南、北柴胡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真伪鉴别。方法:样品的甲醇提取液采用TOSOH TSKgel ODS-100V C18(4.6mm×15cm,5μm)色谱柱分析,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并对结果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含有11个共有峰的北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和含有14个共有峰的南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伪品的相似度低,可以通过指纹图谱进行真伪鉴别。结论:该方法能快速可靠的鉴别和区分南、北柴胡,可以用于柴胡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柴胡剂主要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内的六首方剂。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柴胡剂进行归纳,论述各个方剂的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由于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为三阴三阳之枢机,故柴胡剂具有和解少阳,疏通内外,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时,须审慎详察其病机和主症,切中病机,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Anatomical and histological studies of Bupleuri radi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kinds of Bupleuri Radix were found in Taiwan. To clarify their origins, histolog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uctures. It was found that Bupleuri Radix or "Chai-hu" of Taiwan is derived from roots of the following species" 1, Bupleurum chinense which was imported from China, 2, Bupleurum falcatum var. komarowi a cultivated production of Japanese origin, and 3, Bupleurum kaoi which is indigenous to Taiwan. These Bupleuri Radix were easily assigned by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ctive principle - saikosaponin were established by TLC.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种类柴胡的挥发油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典方法提取柴胡的挥发油,比较不同柴胡挥发油含量的区别,利用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并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不同柴胡挥发油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北柴胡与红柴胡不仅在挥发油含量上差别很大,组成上也有很大差别,而北柴胡与三岛柴胡和黑柴胡仅在挥发油含量上有区别,成分差异不大。结论:不同的柴胡的挥发油存在明显差异,是否在临床用药中区别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合成生物学是解析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发掘参与生物合成功能基因的一门新兴学科。柴胡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药用价值显著。柴胡皂苷是其指标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显著活性。但目前野生柴胡资源遭到破坏,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生物培养技术及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可扩大柴胡皂苷的来源,保护柴胡资源。不同植物的培养条件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不同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也是不一致的。目前,尚无柴胡组织培养技术及柴胡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综述报道。该文拟介绍合成生物学过程中用到的愈伤组织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与悬浮细胞培养等生物培养技术与柴胡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建议通过借鉴其他传统根类药材的组织培养技术,对柴胡的生物培养技术进行优化,为深入研究柴胡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柴胡和白芍配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柴胡和白芍的抗抑郁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检索的数据库为中国知网( CNKI),以柴胡、白芍、抗抑郁为主题词检索1988年-2012年的相关文献,筛选整理后按照化学组成、药理学研究、临床应用等几方面对柴胡和白芍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综述.介绍了柴胡和白芍抗抑郁的活性成分和物质基础等,从而对柴胡和白芍抗抑郁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柴胡、白芍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新出现的车前子伪品柴胡果实进行了生药鉴别,并与正品车前子进行了比较.方法:应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车前子及其伪品一柴胡果实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伪品作了进一步的确证.结果:二者在性状、显微特征上均有明显区别,伪品与柴胡对照药材和对照用柴胡果实薄层色谱基本一致.结论:该伪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干燥果实,不能作车前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