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豁痰熄风醒神开窍并针灸治疗中脏腑的疗效。方法将98例中脏腑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中脏腑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豁痰熄风醒神开窍汤剂并针刺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灸神阙;对照组48例,按中脏腑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54.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豁痰熄风醒神开窍并针灸治疗中脏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豁痰开窍胶囊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进行药理学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寒冷刺激加肾上腺素造成血瘀模型等方法,观察豁痰开窍胶囊(主要药物:胆南星、三七、麝香、石菖蒲、土鳖虫、冰片等)的药理作用。结果:①模型组血液中TT、PT、APTT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明显缩短,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豁痰开窍胶囊0.20g/kg、0.40g/kg、0.80g/kg均能明显降低血瘀高凝大鼠模型Ⅱ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②豁痰开窍胶囊0.50g/kg、1.00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能延长小鼠存活率(P0.05或P0.01)。结论:豁痰开窍胶囊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入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例103例,脱落3例,完成100例,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法(药由生蒲黄、水蛭、虻虫、生大黄、瓜蒌等组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14 d,分别于入组后第7、14、28、90天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血肿吸收率、中医证候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豁痰开窍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8例,愈显率为73.6%,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38例,愈显率为44.7%,总有效率为7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豁痰开窍活血通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法还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其疗效可能与该法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脑缺血、保护脑神经细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眩晕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特征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眩晕中风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养阴益血、益气回阳、活血祛瘀、清热泻火与豁痰开窍.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年至2000年共收治的大片脑梗塞(恢复期)患者38例,采用豁痰开窍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一种较难治疗的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常出现毒副作用。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豁痰开窍、清心安神,镇肝熄风止痉为主,并自拟抑痫散,临床观察治疗40例,总有效率80%,可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又无明显毒副作用,尤其对肝风痰浊所致癫痫大发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胡建华治疗震颤麻痹经验拾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胡建华教授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主人其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肝肾亏,标实为肝风痰瘀,治疗法则侧重于补益肝肾、平肝肾阴亏,标实为肝风痰瘀,治疗法则侧重于补益肝肾、平肝熄风、豁痰祛瘀。并介绍其“治风三法”、“开窍益智”,以及南星生用、四虫相配伍等治疗震颤麻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9.
陈邦国教授对癫痫的治疗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主要使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癫痫。针刺采用豁痰开窍、熄风止痫之法,取穴以督脉、任脉穴为主。中药是使用40余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癫痫方。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治疗癫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服西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强、易复发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拟豁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症状变化、血脂,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变、血脂改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临床上配合运用豁痰活血、通利心脉之豁痰活血汤有很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室扩大、心肌泵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疾病,临床以充血性心力衰竭逐渐加重、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血管栓塞为主要表现。黄春林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本虚在于心、肾、脾阳虚,涉及气血水三者病变,主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治疗,在通阳化气基础上,分为心气虚弱、阳气虚脱、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痰热困肺、心脉不整、心血瘀阻7种证型,辨证论治,气血水同治分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名老中医王松龄教授认为小儿脑积水的病因病机为脾肾不足,阳虚水瘀。病位在脑,以肾气不充为本,水停血瘀为标,脾虚贯穿病程始终。临床以和法为则,用健脾补肾、温阳消瘀法治疗小儿脑积水,常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文章总结王松龄教授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以便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冠脉痉挛是引起多种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多以胸闷、胸痛等症为主,临床较为常见,但目前精准诊断较为困难,机制尚不明确。张伯礼教授临证经验丰富,指出临床上冠脉痉挛患者以心阳不足为本,血瘀为基,多病理因素(痰湿、气滞、肝郁等)兼夹致病,宽胸温阳当为第一要义。在辨治冠脉痉挛所致胸痹时当首辨标本虚实,分清轻重缓急,谨守病机,标本兼顾,随证化裁。  相似文献   

14.
血瘀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血瘀脉中,阻滞营卫阴阳交通之道,则夜寐不安。形成瘀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血瘀;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而血瘀;水行不利,水血互化,水液内停而血瘀。治疗此类失眠,当以益气活血、温阳活血、利水活血等法为根本,使瘀去脉通,营卫畅行,心神收纳,则寤寐得安。  相似文献   

15.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灵活用药,逐渐形成了疏肝理气、清热涤痰、通阳涤痰、益气养阴、益气活血行痹5种治疗胸痹大法。  相似文献   

16.
黄雅慧教授基于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从伏邪论治溃疡性结肠炎.黄教授强调邪气内伏的基础是脾肾亏虚,病邪以湿热之邪为重,日久迁延,兼瘀难愈,一经引动即发病.从伏邪理论治疗本病,重视伏邪的根除及正气的培固,临床上应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用于解释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中药治疗肿瘤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火针治疗各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其独特优势。目前火针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大体为火针具有温经通络、化瘀去结等功效,以及火针止痛等。文章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作为火针治疗肿瘤的有力理论依据,在该理论指导下,火针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肿瘤,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火针治疗肿瘤可能的理论依据,希望可以将火针疗法治疗肿瘤推广应用并为广大医者同仁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肺不张的病机特点主要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萎陷或无气,以致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最终导致肺叶痿弱不用而成慢性虚损性病变。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肺气虚损始终贯穿此病全程。刘建秋教授认为肺气虚损同时会致使津失所布,血行不畅,而生痰浊、瘀血,故在辨证论治肺不张时强调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对于存在的痰浊、瘀血等实邪,兼以化痰、祛瘀、降浊之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医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易水学派医家李东垣主要的学术思想是脾胃论,其重视应用风药培植后天脾胃,升发清阳。升阳风药配伍“湿化成”等药物可达到益气升阳、升阳散火、微泻阴火的目的。李东垣辨证论治,制方非仅以益气升阳为主,兼湿浊、阴火等征象亦降浊、泻火,升降兼顾,使人体之气周流,足为后世医者效法。  相似文献   

20.
周惠芳教授临证30余载,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识病机,审因施治,认为痛经的主要病机是肾阳虚,肝郁血瘀;治疗上强调平时治本,病时标本并举,补肾调肝为基本治则,尤重经前助阳,使肾阳充旺,肝得疏调,瘀血得化,使痛得缓解,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自拟补肾助阳汤,标本兼治,并把补肾调周法贯穿于随证加减之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