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液时两种胶布黏贴法及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输液治疗,静脉穿刺在临床治疗、抢救病人和试验检查时,都成为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很多病人在输液后由于胶布粘贴方法和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疼痛不适等,以至于护士再次为病人输液时造成困难,甚至穿刺失败,为了保护病人的静脉,减少不适,同时增加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便于治疗,护士对输液病人输液时分别采用了传统的胶布黏贴法和不交叉粘贴胶布法,拔针后采用指压法和大鱼际按压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输液时采用不交叉胶布粘贴法,拔针后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林娥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7,21(32):2980-298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病人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拔针时按压不当,还会造成皮下出血,加重疼痛,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方式、按压时间与拔针后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拔针后按压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按压时间对局部淤血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针,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片刻。试验组加强对病人宣教拔针后的按压时间及一系列措施,可减少局部皮下淤血,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持穿刺部位皮肤的完整性。结果 在穿刺1465个病人中,对照组局部皮下淤血791人;而试验组510个病人中,局部皮下淤血只有57人。结论 2组病人输液后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和淤血面积大小方面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尸值均〈0.005。  相似文献   

5.
王林娥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7,21(11):2980-298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病人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拔针时按压不当,还会造成皮下出血,加重疼痛,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方式、按压时间与拔针后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拔针后按压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继玲 《护理研究》2011,25(11):991-99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09年10月—2009年12月住院静脉输液的180例病人,按照拔针方法不同分为3组,各60例,拔针后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4指按压法3种方法进行局部按压,比较不同方法按压效果。[结果]3组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指按压法皮下淤血例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结论]4指按压法方法简单易学,能够有效减少病人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进一步探求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方法 1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改良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采用手掌部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输液贴,并抬高手臂,按压时间为3~5 min,本次试验取4 min。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时间同试验组。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淤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按压法对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新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是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最普遍的操作。传统的拔针按压方法(下简称传统法)常使病人有明显的疼痛且容易导致皮下淤血、肿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再次穿刺成功造成困难。我们采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下简称新法),与传统法进行比较,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时巧用输液贴按压中患者及护士两种不同按压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3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医用胶贴蕊子代替棉签按压法,试验组为拔针时患者按压同步法,对照组为拔针时护士按压法。结果患者按压法优于护士按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巧用输液贴内胶贴蕊子按压静脉穿刺点时采用直接患者按压法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0.
翁海凤  杨建英  刘晖  黄颖梅  胡坚方 《护理研究》2012,26(14):1312-1313
[目的]评价自我黏缠绷带在肝病病人输液拔针按压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肝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拔针时采用穿刺口输液贴加自我黏缠绷带按压,对照组仅采用穿刺口输液贴按压。观察两组穿刺口出血率、皮下淤血率、直接护理时间和护患双方满意度。[结果]两组穿刺口出血率、皮下淤血率、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黏缠绷带用于肝病病人拔针按压,无需护士、家属或病人用手按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观察组采用保留穿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两组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应用于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按压时间较短,止血效果好,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既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操作,也是临床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多长时间较为合适,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拔针后皮下淤血是输液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增加病人的痛苦,也会影响病人以后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我们对静脉输液后不同按压时间皮下淤血的发生率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最佳按压时间,减少皮下淤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要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的按压针眼方法.方法 将在本院门诊儿童输液室进行肢体静脉输液的0.1~3.0岁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拇指按压输液贴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指、中指)按压棉签法.比较2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持续按压5~7 min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在婴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应用拇指按压输液贴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其疼痛,避免患儿皮下淤血的情况,增加可供选择的静脉穿刺点,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单伟颖  刘恩君  何仲 《护理研究》2003,17(23):1390-1391
静脉输液不仅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而且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 ,在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 ,既要求一针见血率的提高 ,也要求在拔针后无出血和淤血的出现。因为出血和淤血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和疼痛 ,而且也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 ,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为此 ,在临床中 ,通过对164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 ,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并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方法 ,从而减少皮下淤血与瘀斑的出现 ,保护静脉血管 ,减轻病人痛苦 ,同时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按压方法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并对皮下淤血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纵向大面积按压法皮下淤血的出现率明显低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结论纵向大面积按压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淤血,保护静脉血管,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穿刺能否成功与护士基本功训练、责任心、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输液完毕,拔针按压不当,使病人穿刺部位出现皮下淤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因而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现将静脉穿刺引起局部皮下淤血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3指平行按压法,并进行比较。结果3指平行按压法皮下淤血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结论3指平行按压法更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老式交叉胶布粘贴法固定头皮针静脉输液患者时,由于老式输液粘贴胶布的方法在拔针及按压出血点的方面有些不便,我们对胶布粘贴法进行了改进,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两种进针与拔针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我们对120例语言表达能力和感触觉正常的成年男性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和两种拔针方法交替操作进行对照:从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的痛觉程度以及拔针后局部出现皮下瘀血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用直刺法进行静脉穿刺比用旁刺法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病人自觉疼痛程度轻。用改良拔针法比传统拔针法痛觉程度轻、局部发生皮下瘀血情况少。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直刺法优于旁刺法。拔针时,改良拔针法优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降低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将160例静脉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3指平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3指平行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