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枣庄市无偿献血人群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保证血源安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02~2009年枣庄市无偿献血者HBV、HCV和梅毒感染指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9年累计检测献血者血样161052份,HBsAg阳性率为1.63%,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70%、1.53%(P〈0.05),各年阳性率为1.04%~2.20%(P〈0.01);抗-HCV阳性率为0.30%,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0.30%、0.31%(P〉0.05),各年阳性率为0.190~0.38%(P〈0.05);抗-TP阳性率为0.33%,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0.34%、0.33%(P〉0.05),各年阳性率为0.21%~0.46%(P〈0.01)。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为1.58%~2.06%(P〈0.05),抗-TP阳性率为0.00%~0.48%(P〈0.01),不同年龄抗HCV阳性率为0.26%~0.42%(P〉0.05)。[结论]枣庄市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处于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盟常住广西人员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抗-HCV、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X线拍片检查肺结核,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东盟各国人员中,柬埔寨籍人员的HBV阳性率最高(13.79%);缅甸籍人员的抗-HCV阳性率最高(10.53%),与广西出境人员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26.3790,P〈0.01);东盟人员抗-HCV总阳性率(0.76%)高于广西出境人员,差异有显著性(x^2=5.9427,P〈0.05);柬埔寨籍人员HIV抗体的阳性率最高(3.45%),与广西出境人员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7.6582,P〈0.01)。缅甸籍人员梅毒的阳性率最高(5.26%)。[结论]东盟人员传染病感染率较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监测,防止传染病传人我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相关病原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对济南市635名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检测。[结果]检测635人,抗-HIV阳性率为2.21%,抗-TP阳性率为9.76%,HBsAg阳性率为7.56%,HBeAg阳性率为2.68%,抗-HBs阳性率为55.91%,抗-HBe阳性率为18.11%,抗-HBc阳性率为40.63%,抗-HCV阳性率为0.03%。[结论]济南市男男性接触者HI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济南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无偿献血者的相关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采用不同厂家试剂对2007~2012年山东省血液中心采集的全部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 2007~2012年济南市511 166名无偿献血者,检出不合格24 443人,总不合格率为4.78%。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3.75%、0.49%、0.35%、0.22%、0.40%。不合格项目中以ALT、HBsAg为主,抗-TP、抗-HIV阳性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进行献血前ALT和HBsAg初筛,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高献血者检测策略及检测技术,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与HIV抗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与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加强安全输血。[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标本HIV初复检均采用ELISA法及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梅毒阳性者再用TPPA进行检测。[结果145679例献血者中,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0.18%;艾滋病抗体阳性者24例,经山东省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23例为HIV抗体阴性,假阳性率为0.002%,1例为抗-HIV1阳性。[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男女闻无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P〈0.01),街头献血与集体献血的梅毒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日照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无偿献血的招募征询以及献血策略。方法选取2012—2016年日照市无偿献血者114 716例,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抗-HCV、抗-TP、抗-HIV。各年度不合格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16年日照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各项不合格率为2.82%,其中ALT、HBs 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55%、0.33%、0.33%、0.5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ALT、HBs 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9、10.24、7.90、34.35、8.53,均P<0.05)。结论 2012—2016年日照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呈下降趋势,其中ALT不合格率最高,其次为抗-TP阳性率,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抗-HC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8~35岁不合格率较低,36~45岁年龄段不合格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确定低危人群,确保输血安全。[方法]采用ELISA法对滨州市不同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2009~2011年合计检测滨州市无偿献血者119785人,检出梅毒抗体阳性者247例,阳性率为0.21%(247/119785)。不同年份梅毒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献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献血形式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趋于增长期,梅毒抗体阳性仍是血液报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把低危人群作为献血主要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3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血液安全的方法。方法对2010—2012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NAT等项目的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液筛查总阳性率为2.74%,各年阳性率比较差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12,P<0.05),其中ALT和HBsAg阳性为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NAT阳性占一定比例。结论应继续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征询工作,加强采血前对献血员进行ALT和HBsAg初筛,开展采血前抗-TP的初筛工作,减少血液的报废;开展病毒核酸检测,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在临沂市中小学生中大规模接种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兰山区中小学各1所。小学1—6年级和中学初一到高三的6—18岁1829名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c、抗-HBs。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66,P〈0.01);HBVM中,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x^2=205.42,P〈0.01);接种前后HBsAg总感染率、抗-HBc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大规模接种的效果较好,低年龄组人群应为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0.
伏钢  彭艳华  李毅刚  曾蕾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13-2114
目的通过对职业病患者丙型肝炎(HCV)、梅毒(TP)及艾滋病(HIV)的抗体监测,了解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本院就诊的铅中毒、汞中毒及尘肺患者,另外选择非从事有害工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抗体。结果职业病患者其抗-HCV的阳性率为1.08%,抗-TP的阳性率为2.56%,抗-HIV的阳性率为0.13%。抗-HCV和抗-T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病人群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降低职业病人群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探讨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及围产期孕妇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共3382例。结果HBsAg阳性率为12.01%,三年来乙肝阳性率变化不大,各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35%和1.36%,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1307年与2009年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对孕妇进行四种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传染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蚌埠市大学生无偿献血5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大学生5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检测无偿献血大学生和普通献血者5项感染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密螺旋体(TP)],并对5项感染指标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大学生献血组与普通献血组相比,5项感染指标总阳性率较低,ALT,抗-HCV和TP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率较低,是获取安全血液的主要保障,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探讨降低血液不合格率的对策.方法 选择2009-2013年浙江省江山市24114名无偿献血者,运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山市近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1.79%;各年份的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7.23,P>0.05);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5,P<0.05);17例抗-HIV初筛阳性者有1例确证试验阳性.结论 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抗-TP、HBsAg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献血者中也发现1例HIV确认阳性者,为尽量避免感染性血液采集,应加强献血前征询和血液筛查,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的分布情况,为制定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湖州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 5项传染性指标使用2种不同试剂同时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137份无偿献血标本中,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71%、0.74%、0.40%、0.25%和0.83%。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之间ALT、HBsAg、抗-HIV和抗-TP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认真做好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异常情况,以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方法对2006—2007年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抗-HCV和AL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919名受检者中检出抗-HCV阳性15例,检出率为5.14‰,入境人员阳性率1.38%,明显高于出境人员阳性率0.1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5.86,P〈0.05);其中入境人员中劳务、商务人员分别占总阳性数的66.67%和33.33%。抗-HCV阳性者AIJ异常率为66.67%,抗-HCV、HBsAg阴性者ALT异常率为8.22%,HB—sAg阳性者ALT异常率为23.67%,抗-HCV阳性者ALT异常率与后两者异常率比较分别为(x^2=57.81,P〈0.05)和(x^2=1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CV阳性者ALT异常情况更明显。应加强管理抗-HCV阳性的出入境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以减少丙型肝炎通过频繁的国际交往而传播的机会,有效保障出入境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无偿献血大学生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8660名无偿献血大学生HBsAg、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8660名大学生,HBV、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0.57%、0.32%、0.00%和0.12%,各项指标阳性率明显低于普通无偿献血者。结论济南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的感染率低,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抗-HCV和ALT筛检献血血液、国内厂商的抗-HCV试剂盒质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U)呈正相关。输入经抗-HCV筛检的血液比输入未经抗-HCV筛检的血液的丙肝发生率减少79.76%,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315.,06,P〈0.001)。献血者ALT异常数与抗-HCV阳性两者有关联性(χ^2=176.81,P〈0.001),但关系很疏远(Pearson列联系数C=0.046)。国产ELISA抗-HCV试剂盒的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合计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62.84%,不确定率是37,16%;总体阳性重复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1),合计总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90.01%,总不确定率是9.99%。配对比较国产ELISA抗一HCV试剂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05、30.11,P〈0.01)。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建议血站用高质量的ELISA抗HCV试剂,并增加HCVAg或HCVRNA检测以缩短感染的“窗口期”,减少HC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度,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郑州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采取有效阻断措施,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提高人口素质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病房、产科门诊及病房共25 036例孕产妇,采用ELISA法分别进行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检测,采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 036例孕产妇HBsAg、抗-HCV、抗-TP、RPR、抗-HIV初筛阳性率分别为3.24%、0.14%、0.58%、38.19%和0。2013年与2017年度比较,只有HBsAg阳性率和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06.93,5.74,P<0.05);2013年与2014年度比较,HBsAg、抗-HCV、抗-TP、RPR和抗-HIV总体初筛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94,1.67,0.14,0,P>0.05);2016年与2017年度比较,只有HBsAg阳性率和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74,P<0.05)。HBsAg阳性和抗-TP阳性孕产妇年龄主要集中在25~29岁组,其次是30~34岁组。结论郑州孕产妇中以HBV感染为主,且阳性率呈逐年递增;其次是抗-TP,再次是抗-HCV,基本趋势是逐年递减,但2016年抗-TP阳性感染率略有增加;2017年丙肝阳性感染率有增加;加强孕产妇传染病筛查力度,完善相关预防措施和新生儿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杜绝传染病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不合格结果,为提高血液筛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共358 080例在献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血液进行常规筛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 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 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012年共358 080例在献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血液进行常规筛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 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 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5周岁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最低;NAT筛查共检出265例HBV DNA阳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81%(265/327 761)。结论制定适合的ALT初筛阈值,招募低危献血者,开展NAT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邹城市农村外来妇女HIV及相关病原感染状况,以便分析其对本地疫情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对邹城市农村外来妇女进行调查,并与本地妇女比较。[结果]检测外来妇女3091人、本地妇女3265人,HBsAg阳性率分别为7.42%、3.12%(P〈0.01),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3.39%、17.98%(P〈0.01),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0.28%、50.01%(P〈0.01);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36%、0.00%(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2%、0.06%(PG0.01),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66%%、0.07%(P〈0.01)。[结论]农村外来妇女HBV感染率、HCV感染率高于本地农村妇女。梅毒感染率较高,并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