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有并发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非常必要。由于华发林价贵,所以在基层医院常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笔者通过对我院A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探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以寻找预防对策。方法将114例RHD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栓塞发生率为20.2%,2组年龄、性别、心功能、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心房颤动(Af)、瓣膜病史>10 a及左房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无明显二尖瓣反流(MR),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瓣膜病史>10 a及左房内血栓是RHD患者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而显著MR是RHD患者避免形成栓塞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而由AF导致的血栓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栓塞是AF患者常见的临床事件,华法林虽能有效减少AF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但由于存在着出血等副作用,使其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我们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采用益心脉颗粒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与护理心房颤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治疗,研究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83例房颤患者,总结其迷走神经反射、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等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共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迷走神经反射8例、肺静脉狭窄1例、心包填塞2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均转良好。结论术中加强迷走神经反射、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的发病原因。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治疗,并进行系统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肺栓塞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住院患者发生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空腹抽血,进行凝血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沉、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等检测,同时进行顺行静脉造影或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确诊,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32例发生PE,发生率为20.9%。PE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PE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凝血时间、血沉、抗心磷脂抗体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是造成DVT住院患者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可能是造成DVT住院患者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电复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由于心律不齐引发患者心悸不适的症状以及并发栓塞的危险,目前临床上仍多主张通过药物或电复律的方法维持窦性心律。特别是心室率过快的心房颤动会诱发心绞痛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电复律不失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总结预防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果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67%),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1例肺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行B超筛查未发现阳性病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积极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动脉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征,是造成住院患者死亡的常见可预防原因之一[1]。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同时具备多种VTE危险因素,而VTE也成为ICU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因患者病情重,可能忽视对VTE的预防及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可能导致ICU患者VTE发生率的升高。了解其基本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高危因素对指导VTE患者的预防和护理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在住院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是全球医疗系统关注的主要问题,抗凝药是通过抑制或阻断机体生理性凝血机制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聚的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也被称为直接口服抗凝剂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是通过抑制凝血酶促反应中特定凝血因子的路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主要包括凝血酶抑制剂和凝血因子Xa抑制剂,NOACs具有起效快、代谢快、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静脉血栓的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等疾病的治疗中。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本文在NOACs的作用机制及分类,NOAC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领域及前瞻做简要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矽肺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矽肺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疑似患者行Wells量表评分,对低、中、高度可能性的患者进一步行CTPA检查,经CTPA确诊15例。确诊患者予抗凝及中药血栓通治疗,经治疗14d后15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重视矽肺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在基层医院Wells量表临床预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价值可能性大,经CTPA诊断后,进行相应正规的抗凝及中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长期存在会成为卒中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张军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神经外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得到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栓子脱落可并发肺栓塞而危急生命。神经外科有很多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如手术时间长、激素的应用、术后肢体力弱偏瘫等使患者发生深静脉损伤的危险性增加2倍。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1.1血流缓慢:高龄、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血液粘稠度大;再加  相似文献   

14.
尚连勇 《河北中医》2011,33(7):1008-1009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心房颤动患病率0.77%,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5%[1]。目前药物治疗心房颤动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防止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单用西药复律药物治疗毒副作用较多,甚则可能引起新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治疗措施,待病情稳定后,依据患者出现血栓的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合无血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高龄、合并高血压、术后偏瘫和长期卧床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田临芳 《中医药研究》2011,(12):1439-1441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87例房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50.8%)、冠心病(26.4%)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14.9%)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65岁以上者占60.9%)。慢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45.28±8.49)mm比(38.53±5.73)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54.12±13.61)%比(63.29±9.48)%,P〈0.05]。本资料中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4.4%,慢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本组患者接受抗栓治疗的占64.2%,仍有35.8%的房颤患者未接受正规的抗栓治疗。结论对房颤患者回顾性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未得到适当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诱发病死率极高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v emholism,PE),本病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意识丧失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约占深静脉血栓的90%以上,故DVT的防治、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将发生DVT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因素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4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PTE的危险因素有手术、创伤/骨折、围产期、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长期卧床及老年心脑血管病,尤其是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全面评估,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加强早期监护,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是降低PTE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和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抗高血压药是指能够降低血压用于高血压病治疗的药物,常用的主要有6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拈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拈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目前抗高血压药的选用主要是按照国际及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根据病人靶器官损害时所表现的并发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来实现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但是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的选择空间较大,难以取舍,这时的选择或是盲目性的,或是尝试性的。而中医辨证分型选用抗高血压药将成为可以忽略并发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宏观方法,通过中医辨证来选择抗高血压药,将可能解决其选择的盲目性或是尝试性和难以取舍的境况。  相似文献   

20.
肺栓塞(PE)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栓子的来源可以是血栓、脂肪、空气或其他外来物质。肺栓塞是外科手术及许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可以发生严重后果。笔者对2004-2006年25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并对25例肺栓塞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