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Alspaugh等[1]使用培养人淋巴细胞提取物与原发性Sjogren's综合征(pSS)患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发现该提取物中含有两种新的自身核抗原即SSA和SSB抗原,1979年Alspaugh[2]与Clark又证明SSA抗原与Clark1968年发现的Ro抗原是同一种物质,故命名为SSA/Ro抗原,针对SSA/Ro抗原的自身抗体是已知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RNP)抗体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Clark等(1969)首次报道了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检出自身抗体抗Ro,五年后相继报道了抗La;1975年Alspaugh报道了干燥综合症(SS)患者体内可检出抗SS-A和抗SS-B,1979年,两个实验通过交换抗原和血清证实Ro就是SS-A,而La就是SS-B,故文献中多表达成Ro/SS-A和La/SS-B(本文写作Ro和La)。抗Ro和抗La是人类自身抗体系列中常见的两种,主要在SLE和SS及其有关的风湿病患者中检出,抗La对SS又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常通过检测这两  相似文献   

3.
抗SSA/Ro抗体的靶抗原SSA/Ro核蛋白由Ro蛋白和hYRNA两部分组成,其中Ro蛋白包括Ro60和Ro52两种类型,Ro60蛋白是由Heat重复区域和vWFA区域两结构域组成,Ro52蛋白则具有三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Ro60抗原与Ro52抗原均包含一系列抗原表位,并且可分别诱导产生针对这些抗原表位的抗体,这些表位抗体与不同的疾病及临床表现相关。抗SSA/Ro抗体可经胎盘由母亲传递至胎儿,导致胎儿心肌细胞炎症损伤或干扰钙离子通道功能从而产生胎儿或新生儿房室传导阻滞,此外QTc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也有报道。曾经认为抗SSA/Ro抗体不会对成人心脏有影响,但最新的研究发现抗SSA/Ro抗体可通过抑制KCNH2离子通道功能干扰心肌细胞复极从而导致成人QTc间期延长,并不断有报道显示抗SSA/Ro抗体与成人房室传导阻滞相关。抗SSA/Ro抗体导致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抗SSA/Ro表位抗体在心律失常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对抗SSA/Ro表位抗体与心律失常间关系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SSA/Ro抗体的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比较了四种检测抗SSA/Ro抗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得出IBT法与ID法相结合是比较实用、又能显著提高检出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的抗SSA/Ro52抗体的情况。方法选取HCV感染者123例、SLE患者61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20例和健康人对照52例,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筛查抗SSA/Ro5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抗SSA/Ro52抗体IgG亚型。结果 HCV感染者检出率最高的是抗SSA/Ro52抗体29例,单项阳性20例;SLE患者抗SSA/Ro52抗体阳性39例,单项阳性1例;SS患者抗SSA/Ro52抗体阳性17例,单项阳性2例;健康人对照0例。HCV感染者抗SSA/Ro52抗体阳性率低于SLE和S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抗SSA/Ro52抗体阳性者中,HCV感染的单项阳性率高于SLE和S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CV感染抗SSA/Ro52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抗SSA/Ro52抗体IgG亚型阳性率依次为IgG1(83%)、IgG3(31%)、IgG2(17%)、IgG4(7%)。结论单项抗SSA/Ro52抗体阳性是区分HCV感染是否合并SS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的结果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6例ANA检测IIF(-)与LIA(+)的标本,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 (1)在146例IIF(-)LIA(+)的标本中,单独出现抗Ro52抗体、抗SS-A、抗AMA-M2抗体阳性的标本数分别为69例、42例、15例,抗RNP抗体、抗PCNA抗体、PM-Scl抗体阳性的标本数分别为3例、5例、2例,有两项阳性的共8例。(2)单Ro52抗体阳性标本中,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及丙型肝炎患者患者例数分别为51例、4例、7例,非肝炎患者7例。(3)单SSA抗体阳性标本中,乙型肝炎患者6例,非乙肝的患者36例。结论 IIF检测ANA容易漏检Ro52抗体、SSA抗体,Ro52抗体与乙肝小三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人SSA/Ro60自身抗原并表达纯化,为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SSA/Ro60基因,定向插入pPICZ表达载体,转入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将获得的重组蛋白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扩增出约1.5kb的SSA/Ro60全长序列,获得相对分子质量60×10~3的重组蛋白,经鉴定具有SSA/Ro60抗原性。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SSA/Ro60,为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重组表达SSA/Ro-52kD融合蛋白,并用于检测自身抗体。方法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SA/Ro-52kD工程菌,并表达SSA/Ro-52kD融合蛋白,经谷胱基肽巯基转移酶(GST)柱层析纯化后,作为抗原,分别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份SS患者血清、60份SLE患者血清和30份正常人血清。结果 重组抗原检测抗 SSA/Ro-52kD自身抗体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抗SSA/Ro抗体的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比较了四种检测抗SSA/Ro抗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 ,得出IBT法与ID法相结合是比较实用、又能显著提高检出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ENA抗体的检测在诊断结缔组织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标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的抗体包括多种自身抗体,目前临床常检测的有抗Sm,RNP、SSA和SSB。测定SSA、SSB抗体以前用wil-2细胞提取物为抗原,制备过程复杂。我们以小牛胸腺提取物为抗原,采用对流免疫电泳同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方法检测ENA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特征。[方法]收集就诊病历中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56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MA、SMA、LSP等自身抗体;采用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ANA谱。[结果]569例血清中ANA阳性24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A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1%(90/214)、38.2%(108/283)、65.3%(47/72)。A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滴度分布情况,以低滴度(1:100)为主。抗核抗体(ANA)的核型有多种,3组中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型抗体的比例随着病情的衍变显著升高,分别为4.4%(4/90)、18.5%(20/108)、19.1%(9/47)。以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ANA谱,发现45例ANA阳性(滴度≥1:320)3组病人中仅2例肝硬化患者dsDNA阳性,1例肝硬化患者SSA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自身抗体。以ANA常见;3组患者中ANA未见特定的荧光模型;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患者中ANA靶抗原与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抗原不同,其中除一部分是目前已鉴定外,大部分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2.
ENA多肽抗体的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疾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患者体内产生自身细胞抗原成分的抗体,其中抗Sm、抗Rib.细胞核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干燥综合症相关抗体甲(抗SSA),干燥缩合症相关抗体乙(抗SSB),抗原分子量为70KD的硬皮病相关抗体(抗SCL-70)及抗J0-1等抗体的检测有助于SLE、MCTD、SS、PSS、PM/DM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应用IBT对203例各种风湿性疾病进行了ENA中不同蛋、白多肽的相应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中11种自身抗体的方法,并对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蛋白芯片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验证抗核抗体谱检测蛋白芯片(抗SSA-52抗体、抗SSA-60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抗着丝点抗体和抗核抗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除抗Jo-1抗体阳性样品较罕见,仅检测阳性样品32份,其他10种自身抗体,每种选择各阳性样本70份,阴性样本294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抗SSA52抗体和抗SSB抗体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5.7%和98.6%外,其他9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敏感度均为100%;除抗SSB抗体、抗RNP-68抗体、抗Scl-70抗体、抗dsDNA抗体、抗CEN-B抗体、抗核抗原提取物抗体(ANA)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8.0%、98.0%、99.7%、99.7%、99.7%、98.3%外,其他5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蛋白芯片技术检测11种抗核抗体谱自身抗体的检测敏感度(均〉95.0%)和特异度(均〉98.0%)均较高,且与IIF和EHSA法有较高的符合率,能满足临床检测自身抗体谱的要求。此外,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自身抗体时具有高通量、简单快速、敏感度好和特异度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抗Ro52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54例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血清中的抗Ro52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抗Ro52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并对两组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Ⅰ型AIH患者中,抗Ro52抗体阳性20例(37%).抗Ro52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Ⅰ型AIH患者的抗核抗体(ANA分布主要见于滴度1∶320~1∶1000).20例抗Ro52抗体阳性患者中,5例(25%)抗可溶性肝原(抗SLA/LP)抗体阳性;12例(60%)同时抗Ro60阳性.抗Ro52抗体阳性组出现肝病相关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阴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vs.38.2%;x2 =3.613,P>0.05).抗Ro52抗体阳性组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x2 =4.290,P=0.038).抗Ro52抗体阳性组IgG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t=3.014,P=0.04).结论 抗Ro52抗体阳性可提示AIH患者伴发肝内或肝外并发症几率升高;抗Ro52抗体可能与IgG共同作用,参与Ⅰ型AIH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忠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平滑肌抗体(SMA)和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抗肝肾微粒抗体Ⅰ型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和抗肝细胞溶质Ⅰ型抗体(LC-1)。结果:血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各组肝病标本中的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9.5%(AIH)(17/19)、95.5%(PBC)(21/22)、60%(PSC)(3/5)、7.9%(CHB)(5/63)、17.8%(CHC)(5/28),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8%(1/36),经x^2检验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与其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暴露于母体自身免疫性抗体(抗SSA/Ro60、抗SSA/Ro52和抗SSB/La)的胎儿心功能和收缩非同步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孕前及中孕期自身免疫性抗体均为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D)孕妇18例(AD组)和正常产检...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检测抗SSA抗体对干燥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SSA抗体为抗ENA抗体中的抗体之一,与干燥综合征(pSS)密切相关,80年代抗ENA抗体的检测多用免疫双扩散法(Immunodiffusion,ID)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应用ENA多肽抗体谱试剂盒,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olttin test,IBT)来检测抗SSA抗体,但由于IBT法在试剂盒生产及检测操作等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影响,仅凭52KD报告为抗SSA常给临床诊断造成误导,因此,我们比较了两种方法检测抗SSA抗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旨在使人们了解ID和IBT法检测抗SSA抗体对PSS的诊断价值,从而建立起多肽抗体检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自身抗体情况,了解 HCV 感染后疾病严重程度与抗核抗体(ANA)谱阳性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23例 HCV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 HCV组,根据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组:A组,急性丙型肝炎17例;B组,慢性丙型肝炎64例;C组,肝硬化42例。将排除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抗 HCV 抗体,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123例 HCV 感染者血清中抗 dsDNA、核小体、组蛋白、Sm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0、SSA/Ro60kD、SSA/Ro52kD、SSB/La、CENP-B、Scl70、U1-snRNP、AMA-M2、Jo-1、PM-Scl、Mi-2和Ku 抗体。结果47.2%(58/123)HCV 感染者至少1种自身抗体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谱17种自身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SSA/Ro52kD抗体(23.6%)、抗SSB/La抗体(6.5%)、抗 Mi-2抗体(5.7%)、抗PCNA抗体(4.9%)、抗核小体抗体(3.3%)、抗 Ku 抗体(3.3%),抗 dsDNA、SmD1、AMA-M2、PM-Scl 抗体均为1.6%,抗组蛋白、P0、SSA/Ro60kD、CENP-B、U1-snRNP、Jo-1抗体均为0.8%,未发现抗Scl-70抗体。ANA谱阳性率与 HCV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肝硬化患者的 ANA 谱阳性率分别为47.1%、40.6%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 HCV感染者可检测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度抗体,其ANA谱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及 HCV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均无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临床意义。方法92例AMA—M2阳性PBC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肝脏马赛克,包括猴肝和心肌、大鼠肝、胃、肾脏和人类上皮培养细胞(Hep2)为组织基质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亚型(M2、M4和M9)、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体(nRNP/Sm)、史密斯抗体(Sm)、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硬皮病70抗体(Scl-70)、Jo-1抗体(Jo-1)、着丝点B蛋白抗体(CENPB)、双链DNA抗体(dsDNA)、组蛋白抗体(histones)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rib-Pprotein)]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92例PBC患者中有73例(79.35%)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ANA);其荧光模式分别为核膜型42例(45.65%),着丝点型18例(19.57%),核浆颗粒16例(17.39%)和核点型12例(13.02%);ENA检测结果:CENPB阳性18例,SSIA阳性6例,SS-A+SS-B阳性3例,组蛋白抗体和nRNP/Sm阳性各1例;AMA分型检测中单-AMA-M2阳性62例(67.39%),AMA-M2+M4阳性26例(28.26%),AMA—M2+M4+M9阳性3例;还发现AMA-M2伴M4阳性的患者全部为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结论大多数PBC患者血清中存在ANA,其荧光模式主要为核膜、着丝点、核浆颗粒和核点型;AMA-M2和M4亚型抗体为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标志,并且AMA—M4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385例癌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初步确定自身抗体靶抗原本质,了解自身抗体与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385例9种癌的患者以及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全面细胞裂解液为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对95份经ⅡF检测为自身抗体阳性的癌患者血清进行分析,结果:癌组与对照组在阳性率,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而不同年龄段的癌患者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癌种间,上述结果差异皆无显著性(P>0.05),95份ⅡF阳性血清中,90份出现1条或多条阳性条带,其中多发性肌炎硬皮病自身抗体(抗PM-SCL)2份、抗Ku7份、抗着丝点蛋白抗体(抗CENP5份)、线粒体抗体2型(抗M2)9份、核糖蛋白抗(抗RNP)4份、干燥综合征A抗原抗体(抗SS-A)7份、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Jo-1)1份、抗SS-A/SS-B5份、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ib-P-Protein)4份,而另有多数条带对应靶抗原未明,结论,提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具年龄相关性和癌种相关性。其自身抗体谱不同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类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研究自身抗体与癌的相关性,明确未知靶抗原本质,有助于深入认识癌患者的自身免疫理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