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晓清  王康才  张利霞 《中药材》2008,31(7):968-969
目的:探索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影响,为大青叶采后不同加工处理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对新鲜菘蓝叶片进行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样品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杀青处理后样品和不杀青样品相比,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靛玉红以杀青阴干处理含量最高,靛蓝以杀青70℃干燥处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处理影响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大青叶采收后进行杀青处理可有效地保留靛蓝、靛玉红。  相似文献   

3.
He-Ne激光预处理对大青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怡平  王勋陵  韩静 《中草药》2003,34(11):1054-1056
目的 研究He—Ne激光辐照菘蓝Isatis indigotica种子对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用He—Ne激光辐照浸泡3h的菘蓝种子。结果 3种不同剂量和同一剂量的不同时间长度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和大青叶产量。结论 He—Ne激光辐照能提高大青叶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4.
四种大青叶药材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潘金火  李国荣 《中药材》2000,23(5):254-255
本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临床上当大青叶药材入药的4种植物叶子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结果表明菘蓝叶〉路边青〉马蓝叶〉蓼蓝叶。  相似文献   

5.
唐晓清  王康才  陈暄 《中草药》2011,42(7):1425-1428
目的 考察菘蓝花期不同部位的靛蓝、靛玉红和多糖的积累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菘蓝花蕾期及盛花期2个阶段植株不同部位中靛蓝、靛玉红量,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部位的多糖量.结果 靛蓝、靛玉红在叶中分布较多,根、茎、花中较少,其中基部叶的量最高.花蕾期叶中靛蓝、靛玉红量均高于盛花期,花中靛蓝、靛玉红量高于花蕾中的量.多糖在菘蓝全株均有分布,花蕾期根中量最高,盛花期地上部分的上端高于下端.结论 花期的菘蓝体内有靛蓝、靛玉红的分布,且主要分布于叶片内,花蕾期靛蓝、靛玉红总量高于盛花期的总量;多糖在菘蓝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花蕾期根中多糖分布较多,地上部分多糖量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优良菘蓝四倍体株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HPLC法分析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菘蓝四倍体株系根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大多数高于二倍体株系,而叶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不高于二倍体;四倍体株系根中的多糖含量均低于二倍体,其中以四倍体株系DB1、DB10和DB15根中多糖含量较高,DB6、DB13和DB15叶中多糖含量最高;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6种,而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为最高。其中DB7、DB8根和叶中的精氨酸含量均高;DB1、DB7和DB12脯氨酸含量高;DB7、DB9和DB12叶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菘蓝不同四倍体株系有效成分表现不完全一致,生产上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7.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Fort.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 2~ 3次采收。靛玉红是其有效成分。为测定不同产地、采收期中靛玉红的含量 ,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 ,结果准确 ,可为临床应用时提供参考。1 仪器与试药CS-93 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硅胶 G板 :称取硅胶 G6g,加 0 .5% CMC-Na2 0 ml,研匀 ,涂于 2 0×2 0 cm的玻璃板上 ,阴干 ,于 1 0 5℃活化 1 h。对照品 :靛玉红。样品 :大青叶。2 靛玉红的含量测定2 .1 靛玉红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靛玉红对照品 ,加氯仿制成每 ml含 0 .0 7mg的溶液。2 .2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板蓝根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变化,以期为菘蓝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25 cm×5 cm(A),25 cm×7 cm(B),25 cm×9 cm(C),20 cm×8 cm(D),20 cm×10 cm(E),定期采集菘蓝样品,测定板蓝根中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板蓝根中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变化趋于一致;但各处理间活性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产量与品质2方面考虑,安徽阜阳地区菘蓝种植密度行株距设为25 cm×7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及高效液相(HPLC)法同时测定靛蓝、靛玉红含量。方法:T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青黛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T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92nm。结果:TLC结果表明青黛标准药材、靛蓝、靛玉红及供试品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HPLC结果表明,靛蓝在0.208~1.04μg、靛玉红在0.088~0.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RSD=1.59%)和99.30(RSD=1.86)。结论:TLC和HPLC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鉴别及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4种青黛商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影响青黛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 14种青黛商品中靛蓝平均含量为2.031%,靛玉红含量为0.066 7%。结论目前市场上青黛药材商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样品的靛蓝、靛玉红含量无法达到药典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陇中半干旱地区大青叶采收次数对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大青叶的采收次数对大青叶及板蓝根产量品质影响.方法:通过设置大青叶不同采收次数,检测各处理下大青叶及板蓝根的产量和品质.结果:收获1次、2次、3次大青叶的板蓝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减产18.3%,58.6%,67.4%,板蓝根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2.50%,42.24%,31.77%,较对照低1.19%,1.79%,26.13%;大青叶的产量是取1次比对照增产87.1%,取2次是86.0%,取3次是106.8%.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以收取2次和收取3次高于对照,但是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靛蓝的含量均以对照最高.结果:大青叶的不同采收次数对收获板蓝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虽然采收大青叶能够增加大青叶的产量,却降低了板蓝根产量和板蓝根、大青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清  彭静  万进  方建国  汤杰  刘云海 《中草药》2007,38(6):921-925
目的建立大青叶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的大青叶样品中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腺苷、靛玉红4种指标成分的量,用雷达图评价指标成分的平衡分布,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根据雷达图显示结果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个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5类。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国祥  张立国  邱明丰  贾伟 《中成药》2006,28(6):791-793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靛玉红,氯仿-醋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液用甲醇-丙酮重结晶。结果:此工艺所得靛玉红纯度为97.78%,且样品与对照品纯度相接近,NMR和IR图谱相同。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安全、成本低、方便,实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氮素形态及不同浓度氮素施肥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为研究提高菘蓝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棚砂培种植菘蓝,正交设计L25(5),以大青叶的生物量及靛蓝、靛玉红含量为指标,分析3因素硝态氮(N0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 [CO(NH2)2]和5种不同氮素浓度对菘蓝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氮素形态和浓度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酰胺态氮对大青叶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铵态氮对靛玉红影响更大;综合考虑其生物量与生物碱成分含量,优选出1个最佳的施氮组合,即17号组合(NH4)2SO4浓度为7.5 mmol·L, KNO3浓度为2.5 mmol·L,CO(NH2)2浓度为5 mmol·L。结论:菘蓝前期以促生长为主,经济有效的平衡施氮组合能合理促进菘蓝植株生长,提高大青叶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大青叶压制饮片和普通饮片的煎煮,观察定量压制是否影响大青叶的煎煮质量。方法:分别对大青叶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进行单味煎煮和在复方中煎煮,以靛玉红含量及干膏率为评价指标。结果:压制中药饮片水煎液中靛玉红含量及干膏收率与传统饮片无明显差异。结论:压制并不影响大青叶饮片的煎煮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 采用斑马鱼模型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对靛玉红抑制血管生成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50 mg·L-1的靛玉红能显著抑制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成,抑制率为20.9%和38.4%。每个鸡蛋分别加入5, 7.5和10 μg 靛玉红处理72 h后,CAM血管生成被显著抑制,抑制率为32.70%,41.61%和51.43%。结论 靛玉红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18.
板蓝根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板蓝根及水煮物、水煮物残渣、95%醇提物、50%醇提物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对水煮醇沉的板蓝根提取工艺提出了疑问,并提示醇提法可提出更多的靛蓝、靛玉红。  相似文献   

19.
J Zhang  S Bo  Y Zhang  H Xu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5):287-9, 318
The indigotin and indirubin contents of Radix Isatidis, its aqueous extract and residues, as well as extract with 95%, 50% alcohol were determined by TLC-densitometry. The authors throw doubt upon the current processes of extracting with water and precipitating with alcohol for Radix Isatidis, and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of extraction with alcohol can give more indigotin and indirub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