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21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胸6cm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顺利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的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胸腔疾病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胸腔疾病的价值,以利手术方式微创化。方法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94例胸腔疾病,总结分析治疗效果及经验。结果全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程度均较满意;手术时间为40~300分钟,平均140分钟;术中出血10~800ml,平均105.8ml;术后住院时间3~20天,平均8.2天;手术成功率98.9%,术后再次开胸手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或好转出院;住院费用与常规开胸手术基本相同。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胸腔疾病创伤小,手术安全,切口较美观,患者恢复快,对适合患者应作为常规手术方式,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医院有广泛开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92例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46例为胸腔镜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46例为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清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76.9±14.2)min)、术中出血量((168.4±41.8)mL)、术后置管时间((4.4±1.3)d)、术后恢复时间((8.7±1.9)d)及并发症发生率(4.35%)均小于开胸手术组((99.2±22.6)min、(224.7±62.3)mL、(6.7±1.8)d、(12.4±2.6)d及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时间((34.2±4.8)min)长于开胸手术组((22.7±3.3)min)(P〈0.05);2组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癌切除术疗效确切,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开胸小切口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125例患者使用左开胸微创小切口的手术方式,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各种管道的护理,指导患者配合各项治疗护理的要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 125例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无呼吸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小切口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较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不影响美观等优点。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手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5例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下左胸6cm 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 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 好转14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等一般手术效果及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230.5±80.3)ml、(3.5±1.0)d、(8.7±2.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体状况得分为(88.5±8.7),明显高于对照组(70.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疗效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膈肌径路手助胸腔镜手术方式(HVATS)在高龄病人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优势。方法麻醉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通过上腹切口游离胃,应用胸腔镜技术,结合单手(左手)经膈肌切口径路(膈肌中路)进入右胸腔辅助操作,游离全胸段食管,清扫纵隔淋巴结,经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口行食管胃吻合。结果完成食管癌切除根治手术共18例,其中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占10例。全组均在HVATS下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食管癌彻底切除,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周围及肺门、隆突下等处淋巴结完全清扫。结论应用经腹膈肌径路HVATS技术行食管癌根治术符合食管癌外科治疗原则。该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拓宽了手术适应证,为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4例和开胸组35例,胸腔镜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开胸组患者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传统的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于术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于术后1、3、5d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胸腔镜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开胸组,其中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80.48±8.68)%、(75.25±7.33)%,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78.20±7.35)%、(74.56±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70,P=0.042;t2=2.111,P=0.039)。胸腔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1、3、5d分别为(2.80±0.72)、(2.09±0.66)、(1.23±0.68)ng/mL,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患者(3.50±0.70)、(2.57±0.76)、(1.66±0.7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IL-6、IL-10术后1、3d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IL-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食管癌根治后患者肺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胸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式,且腔镜手术在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方面较传统开胸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14例,男6例.其中3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右心房.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4 ~ 5 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19 ~ 28(22 ± 5)min,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部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 ~ 23(10 ± 5)个月,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食管癌手术15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和手术器械、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 已发展成为胸外科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手段。1995 年5 月以来,作者经胸腔镜辅助行食管癌切除15 例。其中胸中段食管癌9 例,下段6 例,除1 例因肿瘤外侵明显而中转开胸外,另14 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了胸段食管的游离、淋巴结的清除。作者介绍了VATS食管癌手术方法,对适应证的选择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行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2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均为鳞癌,均行VATS下胸段食管游离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游离胃,行食管-管状胃吻合。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病死;手术时间280~420 min,平均342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300~650 mL,平均450 mL;胸管放置时间4~10 d,平均6 d;术后住院时间12~37 d,平均18 d。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32枚,平均10.6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1例。结论:VATS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穿透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35例胸部穿透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肺和膈肌修补,止血或辅助小切口手术。【结果】全组35例,存在肺裂伤、膈肌破裂、肋间血管损伤、心包裂伤、乳内血管损伤、穿透性胸腹联合伤。单纯胸腔镜手术19例,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16例,手术时间15~160min,随访3~12个月,无与外伤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诊治胸部穿透性损伤准确、及时、微创,适当辅助胸壁小切口可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诊断和治疗胸部外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部外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肺挫裂伤38例,肋间血管出血6例,心包填塞1例,膈肌破裂、胸腹贯通伤5例,除2例辅助小切口进胸外,余均在VATS 下缝合修补及止血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30.1)min.结果 术后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5~14d,平均8d,未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电视胸腔镜用于探查诊断治疗胸部外伤的患者,具有安全、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减少胸外伤术前观察时间,改变了传统经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漏气、出血量,再决定手术与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常用的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操作难度较大,截骨和假体安装的准确性欠佳。目的:评估自制组配式截骨器械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对45例(49膝)患者行8-10 cm QS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并根据完成截骨后,拉钩暴露术野,安装假体需延长的切口长度,将49例膝分成切口延长〈1.0 cm组(16例)和切口延长1.0-2.0 cm组(33例),比较两组中影响切口长度延长各因素(体质量指数、下肢长度、髌腱长度、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髌骨横径以及假体型号)的差异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皆能完成截骨,但需延长切口完成假体安装,最终切口长度(10.3±1.2)cm(9-12)cm。切口延长〈1.0 cm组和切口延长1.0-2.0 cm组中,体质量指数、髌腱长度、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髌骨横径以及假体型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些因素的增大均会影响切口延长的长度;但两组下肢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自制组配式截骨器械,操作简单,能较好的完成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并且降低了微创手术风险,减少了置换后并发症,但受患者体质量指数、髌腱长度、髌骨厚度、纵径和横径以及所使用假体型号的影响,需延长切口长度以完成假体安装。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以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为主,损伤大,恢复慢,小切口手术未普及运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报道极少,临床RCT研究几乎空白。目的:对比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后路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6/2009-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02例,随机分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47),分别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路切口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伤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P〈0.05),置换后早期(2周,3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但2组置换后髋臼外展角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P〉0.05),且置换后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能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够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置换后疼痛,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胸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胸腺瘤61例适合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胸腔镜组)31例和B组(传统手术组)3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手术临床资料、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方面指标。结果 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方面均小于B组,A组胸管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止痛药物应用情况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后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量(FVC)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后FEV1、FVC与疲劳指数(Fatigue index)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比较,A组FEV1、FVC高于B组,疲劳指数低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上肢运动障碍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复发或死亡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瘤能达到与传统手术一样的疗效,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和开胸组相当的近期肿瘤根治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治疗血胸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a来该院采用VATS治疗血胸38例与同期行开胸(TH)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TH组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利于美容等优点,大部分血胸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手术完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TM)动脉导管(PDA)结扎手术的体会。方法:2004年元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VATM下PDA结扎术36例。手术采用传统右侧卧位,胸壁6 cm长左右小切口,胸腔镜插入与操作切口为同一个切口。分离结扎PDA不需特殊器械,用10号慕丝线4根交叉作垫结扎。术毕不安置胸腔引流管。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71.3±12.5)min,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4~7日出院。术后随访心脏杂音消失,无残余分流体征,全部恢复健康。结论:VATM结扎PDA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显著减少镇痛药和其它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缩短住院日,降低医药费,胸壁不留大的瘢痕,有较好美容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单纯阴囊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低位隐睾的效果。方法低位隐睾患儿98例,48例行单纯阴囊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组),50例经腹股沟和阴囊双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5.0±6.0)min)、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1.2±0.5)d)低于对照组((31.0±6.0)min、(2.5±0.8)d)(P〈0.01),2组术后睾丸下降均成功,无切口感染、睾丸萎缩、睾丸回缩等发生;观察组阴囊皱褶掩盖切口瘢痕,外观良好,仅1例(2.1%)术后6个月并发腹股沟斜疝。结论单纯阴囊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低位隐睾疗效确切,与经腹股沟和阴囊双切口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切口美观、术后疼痛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实行全胸腔镜下及传统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为176例,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95例,传统肺叶切除术81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疼痛、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等有无差异。【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较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VATS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均无死亡。【结论】VATS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