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关节损伤的手术由传统手术延伸到了人工关节置换临床新领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自2006年12月一2008年12月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5例,通过术前、术后全面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霏霰  吴齐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55-225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260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行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3.08%,患者术后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P)后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3例,共28膝,术后实施规范的康复训练的效果。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等。结果随访6~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均得到缓解,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优24膝,良3膝,优良率为96.4%。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达到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二科28例(3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8例病例中90%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9分,优良率93.4%。结论全膝表面置换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病人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6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关节置换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6、12个月关节活动度、疼痛以及HSS评分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另外患者术后1、6、12个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侧最大肌力与手术前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10例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主要包括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训练等。结果 10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置换关节全部存活,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要求,并可负重行走,能够满足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结论做好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屈曲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共12例,本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给予患者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检查、Muller膝关节稳定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评价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检查、Muller膝关节稳定评分、HSS评分相较术前均有明显进步,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者4例、良者5例、可者2例、差者1例,患者膝关节稳定优良率81.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屈曲畸形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38例经过6~28个月的术后随访,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31例,良7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5例110膝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2年)。结果:治疗效果优10例,良86例,可14例,优良率87.27%;治疗后HH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于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84膝)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0~3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6.68)分提高为术后(90±7.48)分,其中优67膝,良12膝,可5膝,优良率为94.04%。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5例110膝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2年)。结果:治疗效果优10例,良86例,可14例,优良率87.27%;治疗后HH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于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本资料8例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对术前和随访时HSS评分,最大关节活动度及术后膝关节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HSS评分,关节疼痛,最大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可靠,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人工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并实施康复训练计划,探讨康复治疗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术后康复指导,观察15 d后膝关节屈曲度、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 2周后膝关节屈曲均大于90°,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120.结论 康复治疗有利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38例(59膝),其中,单膝置换17例,双膝关节置换21例;伴有膝关节内翻畸形28例,膝外翻3例,无内外翻7例;伴膝关节屈曲挛缩28例。采用胫骨固定平台假体36膝,旋转平台假体23膝。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110~145度,平均(125.6±8.4)度。术前HSS功能评分为(49.3±13.6)分,术后2周评分为(86.6±5.1)分、6个月评分为(94.5±7.4)分,与术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全膝置换,术前平均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21.6±10.2)°、膝关节HSS平均评分(36.9±6.5)分。结果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和HSS评分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结合术后规范的康复训练,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挛缩畸形可达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采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70例患者治疗均观察1年,了解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各项评分比较,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1964-1966
目的 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统一的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的强度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耐受程度.结果 本组18例患者(19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均手术顺利,术后3天可下地负重,3天后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出院时采用HSS评分,14例术膝在85分以上,4例在70 ~ 85分之间,1例69分,优良率94.7%;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理想,最大ROM125.~0.~0°,最小ROM100°~5°~0°.出院后1、3、6个月复查均无关节粘连、疼痛等并发症发生,6个月后所有术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好,稳定性佳,下肢力量恢复好,HSS评分均达85分以上,满足了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关节活动范围.随访1~2年,术膝功能恢复、无膝关节畸形及假体松动,生活质最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加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手术成功、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旋转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强生公司生产旋转平台假体(PFC-RP Depuy)对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55 ~ 77岁,平均63.2岁,采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髌骨评分、关节活动度及X线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7~6.2年,平均5.1年,术后KSS评分系统临床评分由术前(52.3±6.7)分提升至术后(89.6±8.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30.1±8.4)分提升至术后(91.6±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膝关节各项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恢复,关节功能得到改善.X线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线、骨溶解、假体松动及聚乙烯垫片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前均有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史.其中,股骨远端骨折6例,采用人工铰链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骨折7例,采用胫骨加长柄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断端错位1例,采用人工铰链膝关节置换.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2.5 h.平均随访21个月,术后3个月,14例患者均能下地活动,8例步态正常.HSS评分,优良率100.0%.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