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讨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方法,对38例混合痔患者应用肛门内括约肌切断、创面皮肤放射状切开减张、创面长效局麻药注射术,其中3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肛缘水肿,另8例术后肛缘轻度水肿,经坐浴,理疗和局部用药后痊愈。所有病例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和肛旁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排便正常。该法可防止因内括约肌痉挛和术后疼痛所引起的肛缘水肿,不影响肛门功能,无后遗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疼痛原因及治疗对策 肛肠病术后剧烈疼痛主要与局部解剖特点有密切关系。首先,肛门部神经丰富,对疼痛刺激反应极为敏锐。手术损伤内外括约肌、联合纵肌,会引起损伤-疼痛-括约肌痉挛-加剧疼痛的恶性循环。其次,肛肠病手术为有菌手术,创口常不缝合,创面神经暴露,  相似文献   

3.
综合无痛技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肛门直肠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术后疼痛是其主要反应之一,其产生原因,除与局部解剖因素有关外,还常见有以下几种原因:精神紧张;肛门直肠末梢神经受到手术刺激;术后齿线以下水肿或局部感染;术后内外括约肌痉挛继发疼痛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微创无痛理念,将镇痛意识和措施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从各个环节入手,提高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病痛.近年来,我们将综合无痛技术应用于216例肛肠病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肛裂被国际公认为三大难治性肛门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肛裂的形成是由于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影响局部血供而形成的缺血性溃疡,治疗慢性肛裂由于不能改善局部痉挛产生的缺血症状,使肛裂逐渐发展为慢性化裂口,难以愈合。笔者从2003年3月至2010年4月采用侧位肛门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71例,化学性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客观评价"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预防及减轻痔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8月-2016年12月住院的环状混合痔病人共6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实行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对照组33例实行单纯性外剥内扎术.通过观察2组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及肛门狭窄的发生情况,比较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疼痛、尿潴留程度、第24小时肛缘水肿程度及术后1个月肛门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剥内扎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痔疮术后水肿是指肛管和肛缘皮肤因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游留过多而引起水肿、充血、血栓形成,隆起、肿胀或疼痛等一系列的症状,加之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又可形成肛缘炎性水肿. 1原因 1.1在局部麻醉中,局麻药物注射过浅,又过分集中,注射不均匀,使麻药潴留于皮下组织间隙而发生人为水肿. 1.2肛门直肠手术后,肛管肛缘受敷料压迫或肛门括约肌痉挛,或缝扎过多的血管,使创面完全封闭,导致血管、淋巴管阻滞血液、淋巴液回流,而致肛门皮下液体渗出,发生水肿. 1.3混合痔手术时,如仅对内痔部分进行处理,而外痔未做处理或处理过少,皮下静脉丛未剥离,或环状内痔结扎术后未做切口减压,可造成肛门直肠的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水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0例患的临床观察证明,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肛管皮肤,缝扎脱落早,减少了肛门创面感染机会及肛门下坠感,还减轻了术后括约肌痉挛导致的疼痛、术后尿潴留及肛门水肿,患术后痛苦小。此方法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患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外剥内扎方法和外剥内扎、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组(观察组,65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疼痛7例,创缘水肿2例,尿潴留3例,肛门狭窄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7例,创缘水肿13例,尿潴留10例,肛门狭窄13例,术后漏液、漏气13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减轻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及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漏液、漏气、肛门外观美观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外剥内扎术合内括约肌自体延长术治疗嵌顿痔情况.方法 将嵌顿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自体延长术)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各15例,观察术后肛缘水肿、疼痛、肛门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创缘水肿明显减轻、肛管无狭窄、无失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剥内扎术配合内括约肌自体延长法可有效降低了肛管压力,保持内括约肌环形完整性,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术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能预防和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避免肛门狭窄。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是所有患者混合痔都能采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文章目的是通过比较归纳寻找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术中的最佳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切扩书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 方法切扩术. 结果 本组87例肛裂均1次手术治愈,疗程12~20天,平均15天,愈后肛门通畅,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无复发. 结论 切扩术在慢性肛裂的治疗中具有利于切口的引流,有减轻肛管内水肿,预防术口化脓性感染的作用,使创口由里向外逐步修复.解除了内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改善了局部血液障碍,使肛门柔软通畅,促进了肛裂创面的修复.且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可靠、复发率低以及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的范畴,以排尿困难、小便不通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别是肛门术后,由于肛门手术的牵拉、挤压、损伤,致局部水肿剧痛,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膀胱逼尿肌松弛和膀胱颈括约肌痉挛收缩,发生尿潴留。近年来,我院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门手术后尿潴留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治疗急性嵌顿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50例行分段外剥内扎内痔注射术并予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B组(对照组)50例仅行分段外剥内扎内痔注射术.术后分别对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A组病例出现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较B组明显减少(P<0.01);仅1例出现肛门狭窄(P<0.05).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肛门微整形联合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97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外切内扎术,观察组49例增加肛门微整形联合括约肌侧切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1、3、7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肛缘水肿及排尿障碍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切内扎术基础上联合肛门微整形与括约肌侧切术,能够更为有效地减轻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降低肛门狭窄、排尿障碍、肛缘水肿发生率,提升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浅析痔术后并发症与内括约肌痉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肛门内括约肌的解剖生理结构及痔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入手,多角度分析内括约肌痉挛与痔术后并发症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在痔手术中避免或减少内括约肌痉挛的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嵌顿痔是由于内痔脱出后因括约肌痉挛不能自行复位致充血水肿于肛门外,又称痔绞窄.痔嵌顿后可以出现肛门水肿、疼痛,患者不能坐.1-2天后肿胀更加明显,可有血栓形成,痔坏死、感染,临床上出现全身不适、发热、肛门巨疼,多发生在内痔较大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手术疗法是治疗肛肠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肛门直肠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复杂,术后容易产生一些特有的并发症,了解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术后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强术后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 病因:①解剖因素:齿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属体神经支配,感觉敏锐,手术刺激后可产生剧烈的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缺血而使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18.
钞晓荣  高红梅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89-1389
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是常见的并发症,是肛肠科临床医生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多用于肛裂病人的治疗。近年来,我们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常规分段内扎外剥的同时,行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改善术后肛缘水肿、疼痛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外括约肌行部分切开治疗慢性肛裂2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电容场肛肠综合治疗仪,用电刀采取肛门后切术,切断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慢性肛裂273例,随访半年至一年全部治愈。肛裂溃疡基底以平滑肌为主,手术时切断痉挛的内括约肌,若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有痉挛者,应同时切断。  相似文献   

20.
双氯芬酸钠栓预镇痛对肛肠术后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术前预用双氯芬酸钠栓和未用者对肛肠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前是否预用双氯芬酸钠栓随机分为两组:双氯芬酸钠栓组(观察组)和未用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后,手术结束和第一次换药时立即于直肠塞入双氯芬酸钠栓50mg,对照组则不用药。术后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满意度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术后尿潴留、便秘、肛门水肿、肛门括约肌痉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24、48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尿潴留、便秘、肛门水肿、肛门括约肌痉挛发生率的比较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镇痛期间无伤口大出血和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双氯芬酸钠预镇痛用于肛肠术后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便秘、肛门水肿、肛门括约肌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失为一种简单方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