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美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03-310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355例存活儿中参加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335例低出生体重儿(男153、女182例),按喂养方式分为3组,组1母乳喂养、组2部分母乳喂养、组3人工喂养。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喂养方式的低出生体重儿身长、体重的变化。结果:月龄体重增长情况显示,母乳喂养组在3月龄前增长优于人工喂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月龄身高增长情况显示,母乳喂养组满1月前优于人工喂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更好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的增长;母乳喂养是促进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患儿存活后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4例低出生体重患儿分为有系统干预的甲组54例和未干预乙组20例,两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另设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丙组)。3组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身长、体重、头围乙组明显低于甲、丙组(P<0.01),甲组与丙组体重、头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育商丙组高于甲组7分、乙组21分,甲组高于乙组14分(P<0.01);"四病"发病率甲组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与丙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减少"四病"发病,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早期综合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神经发育及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为低出生体重儿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出生体重2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予以发育筛查、营养指导、行为干预和早期教育等保健机构与家庭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采用BMI、 Gesell发育评估量表、 CITSEA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2个月龄和6个月龄的低出生体重儿干预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儿童身体质量指数相近(P 0.05),除12月龄的适应性行为维度外,在Gesell所有维度上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干预组、对照组与正常体重儿的情绪及社会性发展评分上,能力域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2, 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有利于低出生体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及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生素加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2月~2003年12月出生存活的早产儿160例随机分为维生素加干预组和早产对照组,同时收集正常出生体重儿80例为足月对照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给予抚触、听背景音乐、看红球等刺激,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并于生后2周口服小施尔康滴剂1.0ml/d共8周。对所有儿童每月进行随访,小儿1岁时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Gesell(中国标准化)测定其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 DQ)。结果:智能测试综合指标:早产治疗组与早产对照组相比具非常显著性差异(F=9.28,P=0.00);早产治疗组与足月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0.56,P=0.70);早产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相比具非常显著性差异(F=9.96,P=0.00)。维生素加早期干预组在运动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等能区与早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相比无差异。结论:维生素加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及增长速率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进行系统管理的43例低出生体重儿同以1:2配对的正常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截至24月龄时,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至12月龄时,体重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快,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至24月龄时,身长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呈现阶段性。结论到研究结束月龄止,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值均未赶上正常出生体重组的婴儿,低出生体重组的体重和身长增速呈现阶段性,在12月龄之前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增速快,12~24月龄增速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3月龄的骨发育状况,为更好的指导不同出生体重儿早期改善骨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对比3组不同出生体重儿3月龄时胫骨超声传播速度、体重、身长、头围、3月龄与出生时的体重差、身长差等资料。结果在女婴,3组问胫骨超声传播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1,P〈0.05);在男婴,3组间胫骨超声传播速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F=2.264,P〉0.05);对3组不同出生体重儿3月龄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及体重差、身长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以上若干因素拟合成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方程有意义,其中体重差的影响最大(负相关),其次为现身长(正相关)。结论宫内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利于婴儿早期的骨量积累;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影响婴儿早期的骨量积累,应重视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营养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儿保门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后1~4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系统体检的9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孕周37周且出生体重2 500 g)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喂养方式不同分为4组。试验组:强化母乳喂养组(20例);对照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组(23例)、普通配方奶(TF)组(16例)和纯母乳喂养(BM)组(37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喂养组在出生后1月、2月和4月龄时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1月、2月和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大于对照组中纯母乳喂养组和普通配方奶组(P0.05)。对照组中,PDF组在1月、2月和4月时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大于普通配方奶组和纯母乳喂养组(P0.05),试验组和PDF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和早产儿奶粉喂养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比较理想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早期体格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其实现追赶性生长,减少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GR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昆山市1998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出生、出生体重<2 500 g的67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①足月低体重儿(37周≤胎龄<42周)组,②早产低体重儿组(28周≤胎龄<37周),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资料),并以足月正常体重儿(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37周≤胎龄<42周)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出生时、42天、3、6、9、12、18、24、30、36个月。结果:3岁时,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仍低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足月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越来越接近对照组,在生后12个月内,生长曲线显示,存在明显的追赶现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潜力大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结论:证实了FGR儿有追赶生长现象,尤其在生后12个月内。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生命的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432例体格发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选择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孕周分别以正常足月儿、正常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出生婴儿的体重、身长分5个年龄段进行随访,然后将测量数据进行对照,并且将不同孕周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对照.[结果]①432名出生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模式与正常儿基本一致,并且在0~2岁内存在追赶生长现象,体重、身长的追赶生长以出生后头6月最快;②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均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0.001);③120名低出生体重早产男女婴2岁内体重、身长的追赶大于86名足月小样儿男女婴,而且女婴18、24月龄体重发育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低出生体重早产女婴2岁内身长的追赶大于男婴.[结论]①出生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对照儿,但其增长模式呈现追赶现象;②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大于足月小样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规范管理、早期干预对极低及超低体重儿智能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40例极低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干预组,50例在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对照组,用CeseII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检查。结果 1岁时干预组的平均发育商和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适应行为4个能区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精细运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与足月小样儿(MLBW)及正常出生体重儿(NBW)的生长速率,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干预模式。方法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0年管理的1 133名婴儿按出生体重分为LBMP组(26人)、MLBW组(15人)和NBW组(1 092人),分别比较12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率。结果 LBMP组1~12月龄内的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NBM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头围值与NBW组已趋接近;LBMP组在1~12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MLBW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已经超过MLBW组(P0.01)。结论 1周岁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小样儿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而足月小样儿在此期间的生长发育仍较缓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4.
孕妇社会学特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建立孕期保健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由专人调查分娩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孕期居住地、孕次、产前保健次数等指标,孕妇分娩后立即测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与孕妇年龄、孕次无统计学关联。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职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4,P=0.0 012;F=3.98,P=0.0 192);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7,P=0.0 014;F=4.37,P=0.0 047;)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居住地具有统计学关联(t=2.57,P=0.0 108);新生儿出生身长与孕妇居住地无统计学关联(t=1.69,P=0.0 922)。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在不同产前保健次数的孕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10.07,P<0.0 001;F=9.55,P<0.0 001)。结论:孕妇年龄和孕次未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受教育程度、孕妇的职业、居住地、产前保健次数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应重视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并提供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生期保健指标与低出生体重妊娠的相关性,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青田县船寮中心卫生院参加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对患者的身高、体重、尿常规、血压等进行测量,记录孕妇产前检查次数,计算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妊娠天数、孕前体重指数、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随着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增多而下降。产前检查0~6次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显著低于7~10次组和10次以上组(P0.05)。此外,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孕前体重指数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长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消瘦组的新生儿体重与身长均值显著低于超重/肥胖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与孕妇血清中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孕妇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产前检查次数、血液中白蛋白对新生儿体重及身长有显著影响。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众多,各个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应加强对孕妇的围生期保健教育,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9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出院后喂养方式分为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组(Ⅰ组)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Ⅱ组),监测入组后6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Kaup指数及部分理化指标,并作组间比较,藉此评价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出院后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意义。结果入组时两组在性别比例、孕周和出生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Kaup指数,在喂养后2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3个月始Ⅱ组较Ⅰ组增长快(P0.05);身长从第4个月,头围从第5个月起,Ⅱ组较Ⅰ组增长快(P0.05);血色素从第5个月以后,Ⅱ组高于Ⅰ组(P0.05)。观测过程中两组的Ca、P、AK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是早产儿出院后喂养品的良好选择,有益于低体重早产儿实现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30例的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给予早期干预,持续到2岁半,于生后1岁、2岁半时随访,测定其体格发育、智力和心理运动发育值.结果早期干预的低出生体重儿在其生后2岁半时,身长、智力和心理运动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低出生体重儿3岁前实行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巨大儿体格发育和气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体格发育规律和气质特点,为科学育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条件选择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各50名,对8个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监测点的体重和身长进行比较分析,根据CPTS对两组儿童进行气质测评。结果:巨大儿组体重在36个月以内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身长在36个月时已不占优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身长无明显差异(P>0.05)。巨大儿在各个生长发育监测点有肥胖倾向(BMI>18)的人数比例均超过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气质构成无差异;巨大儿组适应性和心境得分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其余气质维度得分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内过度生长与儿童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有密切关系,巨大儿在保证母乳喂养和按时添加辅食的情况下,仍易发生脂肪的过度积累。在巨大儿的气质特点中,适应性较慢、心境相对消极。应根据巨大儿的体格发育和气质采取正确干预指导措施,促使巨大儿获得身心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0~3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状况,为其生长发育监测及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出生,定期在金山区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低出生体重儿69例作为干预组,随机抽取金山区同期正常出生体重儿69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发育筛查、营养指导、早期教育等综合干预。结果:干预组男童体重、身长分别在出生后6个月、12个月左右逐渐追上对照组;女童体重在出生后0~36月内始终落后于对照组,身长在36月左右完成追赶。干预组和对照组组男童、女童各阶段的月均体重增长速率、月均身长增长速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干预组男童、女童的月均体重增长速率在0~6月、0~9月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男童、女童的月均身长增长速率在2~6月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营养指导、抚触训练、早期教育等综合干预可促进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抚触、腹部按摩及口腔按摩刺激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62例低出生体重儿,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新生儿给予抚触、腹部按摩及口腔按摩刺激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吮奶量、吮奶速度、体重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新生儿吮奶量、吮奶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两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呈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实施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7天后,体重逐渐出现差异性P0.05,护理15天后,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对低出生体重儿护理过程中,实施抚触、腹部按摩及口腔按摩刺激等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吮奶量、吮奶速度,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