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Ⅲ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Ⅲ型食管闭锁临床资料,对食管闭锁的诊治、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儿中11例发生吻合口漏,获得随访的28例患儿中7例有吻合口狭窄.结论 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食管盲端间距离及吻合口血供相关,经非手术治疗多可自愈;而吻合口狭窄则与吻合口漏密切相关,其治疗应在出现吞咽困难后再行气囊扩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Ⅲ型食管闭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08月-2008年07月收治的16例Ⅲ型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造影证实,采用经胸膜外入路行食管气管瘘结扎切断、食管端端吻合术,部分病例加行Livaditis法环切食管肌层,延长食管减小张力后再行食管端端吻合。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例术后吻合口瘘行二次修补手术后治愈出院:1例术后吻合口瘘.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充分引流后瘘口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屯年,其中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治愈者1年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余11例进食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存活率有重要作用。尤其减少吻合口张力对防止吻合口痿起决定性作用。术中避免胸膜破裂对呼吸功能的恢复和预后起重要作用。早期拔除放置于吻合口旁的胸膜外引流管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Ⅲ型食管闭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08月-2008年07月收治的16例Ⅲ型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造影证实,采用经胸膜外入路行食管气管瘘结扎切断、食管端端吻合术,部分病例加行Livaditis法环切食管肌层,延长食管减小张力后再行食管端端吻合。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例术后吻合口瘘行二次修补手术后治愈出院:1例术后吻合口瘘.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充分引流后瘘口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屯年,其中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治愈者1年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余11例进食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存活率有重要作用。尤其减少吻合口张力对防止吻合口痿起决定性作用。术中避免胸膜破裂对呼吸功能的恢复和预后起重要作用。早期拔除放置于吻合口旁的胸膜外引流管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1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患者 ,术前静脉使用有效抗生素 ;术中进行彻底结肠灌洗 ,恰当的肠吻合 ;术后维持内环境稳定 ,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吻合口漏 1例 ,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 ,肺部感染 2例 ,切口感染 2例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 ,术前、术中和术后得到正确处理 ,Ⅰ期手术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患者,术前静脉使用有效抗生素;术中进行彻底结肠灌洗,恰当的肠吻合;术后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支持治疗.结果吻合口漏1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术前、术中和术后得到正确处理,Ⅰ期手术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术后近期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Ⅲ型食管闭锁患儿30例,7例经胸腔入路、23例行经胸膜外入路行瘘管切断食管端端吻合术,术后予抗感染、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或HFO(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支持、全静脉营养及部分静脉营养等治疗,其中6例食管吻合口瘘采取留置引流管,加强呼吸管理、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各种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27例(90.0%),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10.0%);术后予抗感染(13.5+2.8)d,SIMV(3.03+1.58)d,全静脉营养及部分静脉营养(11.97+6.69)d;术后并发吻合口瘘6例,其中经胸腔入路者吻合口瘘发生率28.6%,死亡率14.3%;经胸膜外入路吻合口瘘发生率17.4%,死亡率8.7%.结论 合理的呼吸机应用、加强感染及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对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生存率起关键作用,食管吻合口瘘是影响术后近期预后的最重要因素,采取经胸膜外入路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食管闭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诊断和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院内死亡2例,6例家属放弃治疗,4例接受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结论小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在食管闭锁相距<2cm时,手术是可以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30例,GrossⅠ型1例,GrossⅡ型2例,GrossⅢ型26例,GrossⅣ型1例。年龄1~6d,体重1.4~3.1kg,均合并不同程度肺炎,9例合并硬肿症。手术方式采川经胸膜外入路一期食管吻合术,不做胃造瘘,常规胸膜外闭式引流。结果本组30例患儿术后存活25例,治愈率83%;2例死于肺炎心衰,1例死于硬肿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死于吻合口瘘,食管狭窄8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应尽早明确诊断、加强同手术期管理、熟练手术技巧、经胸膜外入路手术、减小食管吻合口张力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先天性III型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护理。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III型食管闭锁新生儿并手术的患儿40例,对患儿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并且随访患儿1年。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死亡3例,死亡率为7.5%,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92.5%,术后随访1年,1例患儿出现吻合口瘘,2例患儿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术后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能够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在消化道畸形中较常见,患儿术前肺炎、术后加重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体重偏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早期诊治、经胸膜外人路Ⅰ期手术治疗ⅢB型食道闭锁并术后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7—8d,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罗光明 《现代医院》2010,10(6):76-77
目的分析34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9年10月34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9例,治愈率87%,死亡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并发硬肿症4例,肺炎3例,切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吻合口漏2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术式改进、术前术后良好监护是提高先天性肠闭锁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直肠癌保肛术后16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守治疗14例,行横结肠造口术2例.结果 16例患者均获治愈,治疗时间7~56(18.3±7.6)d;术后7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扩肛治愈.结论 良好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及时诊治,大部分可通过及时有效地保守治疗措施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横结肠代食管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8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进食正常,无胸骨后不适,无肿瘤复发,术后颈部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乳糜胸1例.结论 横结肠代食管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效果较好,特别适合已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食管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均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8例,治愈率为94.7%,1例术后心脏病复发死亡,1例术后吻合口瘘并腹腔感染死亡。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处理,术中有效肠腔减压,正确的吻合技术及积极的营养支持疗法是Ⅰ期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贲门癌经腹经食管裂孔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间336例65岁以上贲门癌患者经腹经食管裂孔行根治性切除,利用吻合器将残胃或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未发生死亡,无吻合口漏,返流性食管炎157例,吻合口狭窄15例,应激性溃疡10例,呃逆50例,胃瘫17例,术后住院时间11~25天。结论老年贲门癌患者经过术前适当调整接受经腹经食管裂孔手术方式是安全的,且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贲门癌经腹经食管裂孔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间336例65岁以上贲门癌患者经腹经食管裂孔行根治性切除,利用吻合器将残胃或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未发生死亡,无吻合口漏,返流性食管炎157例,吻合口狭窄15例,应激性溃疡10例,呃逆50例,胃瘫17例,术后住院时间11~25天。结论老年贲门癌患者经过术前适当调整接受经腹经食管裂孔手术方式是安全的,且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总结4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安全防范和肠道准备:术后针对常见并发症,如尿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4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46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70~91岁,贲门癌12例,纵隔肿瘤3例,肺癌11例,食管癌20例。其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3例,糖尿病2例,术前肺功能测定提示肺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者均存在,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例,其中食管吻合口漏1例,突发心肌梗死1例,刀口感染2例。经术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总结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预防吻合口漏的经验。方法4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周围包盖带蒂大网膜。结果没有发生术后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可以预防高位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