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分析怀孕等待时间(TTP)的合理性。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家二级甲等医院抽取346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离散时间风险模型对其TTP进行分析。结果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中不纳入危险因素变量的模型A结果显示,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60.69%、84.97%和94.51%。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中纳入有无人工流产史、计划怀孕时丈夫是否吸烟2个危险因素变量的模型B结果显示,此2个危险因素均不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65.63%、88.30%、96.06%;人工流产史危险因素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60.41%、84.46%、93.96%;计划怀孕时丈夫吸烟危险因素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值分别为61.86%、85.58%、94.61%;此2个危险因素均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56.46%、81.20%、91.95%。结论离散时间风险模型能够识别影响TTP的危险因素,并能估计协变量不同取值下各时间段上的累计怀孕概率,是分析TTP资料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加州流行病学专家贝蒂·卡安及其同事曾对187名想要成为母亲的受试者进行过观察。在受试者试图怀孕前3个月里,每天喝茶1杯以上的妇女,其受孕概率比不喝茶者高出7倍。早期研究也曾显示,每天饮茶5杯以上的妇女,其怀孕的可能性在研究期内增加了3倍。卡安注意到,茶叶中含有某些可促进受孕的物质,如类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流产后再次怀孕间隔时间对受孕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1 083例有早期流产经历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跟进至少6个月经周期,直至怀孕并分娩。以自早期流产至开始备孕的日期为间隔时间,以备孕的时间直至怀孕为备孕时间。建立Cox离散模型,计算左截断右删失数据,在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和不孕情况之后,评估受孕几率比(ORs)。结果间隔时间0~3个月(765例,76.7%)比间隔3个月以上(233例,23.4%)的夫妇活胎率更高(53.2%vs.36.1%,P0.05),缩短怀孕时间5个周期可以明显提高活产率,调整后的生殖能力受孕几率是原来的1.71倍[95%CI1.30~2.25]。结论没有生理学方面的证据表明早期流产后有必要推迟再次怀孕时间。  相似文献   

4.
肖汉  吴连希  燕虹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547-2549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状况及其原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州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对8 096名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34.8%的已婚育龄妇女报告有意外妊娠史,累积次数1~9次,其中42.7%有2次及以上意外妊娠。5.6%的妇女报告近1年有意外妊娠,其中18~30岁妇女较高,为9.5%。近1年有意外妊娠的妇女报告最近1次意外妊娠发生原因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37.0%)、带环受孕(19.2%)、环脱落(16.7%)、安全期计算错误(10.0%)、忘记服避孕药(8.7%)、体外射精失败(2.2%)和其他原因(6.2%);不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是事先没有准备(38.8%)、认为偶尔1次性行为不会怀孕(24.2%)、认为在哺乳期不会怀孕(15.8%)。有意外妊娠经历的妇女中,78.6%报告最近1次意外妊娠结局为手术流产,14.7%为药物流产,4.1%选择继续妊娠,2.5%为自然流产。结论已婚育龄妇女中意外妊娠较为常见,手术及药物流产为意外妊娠主要结局,未采取避孕措施以及宫内节育器失效是意外妊娠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进行随访与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5.
梅瑾  王小华  施云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883-1885
目的:探讨妇女VDT作业与异常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以杭州市部分金融、财税、机关事业单位24~40岁已婚已育妇女为对象,妊娠期VDT接触组225人,对照组285人,将她们的异常妊娠结局与VDT作业年限、日时间、距离、防护措施及VDT作业的不同妊娠月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DT接触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20.4%,对照组15.1%,发生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异常妊娠结局中因胎儿严重异常而行治疗性引产率接触组5.3%,对照组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性引产率以妊娠3个月内接触组最高。结论:VDT作业妇女治疗性引产率增高可能与妊娠早期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宫内节育器(IUD)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生育一孩的妇女采用IUD避孕对象作为观察队列(1 361例),同期使用避孕套妇女作为对照队列(1 307例),于2016年7月1日—2017年9月30日随访观察停用避孕措施后1年内的妊娠情况,计算1年累积妊娠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UD组和对照组停用措施后妊娠者平均受孕时间分别为(144.1±96.86)d和(122.5±9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UD组累积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IUD时间小于5年者停用后1年累积妊娠率是停用避孕套者的0.866倍(95%CI:0.788~0.95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使用避孕套妇女相比,使用高铜IUD妇女停用后对妊娠有影响(HR=0.826,95%CI:0.720~0.947)。结论:使用高铜IUD者1年累积妊娠率较使用避孕套者低,受孕时间延长,对于使用高铜IUD者如近期有再生育计划,建议及早取出IUD以做好生育准备。  相似文献   

7.
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行IVF-ET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不明原因不孕妇女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最佳时机及方法。方法 :将 2 5 6例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分成 A、 B、C3组 ,A组为经历 1~ 3个 COH/ IUI周期的妇女 2 5 6人 ,共 475周期。B组为经历第 4、第 5、第6 COH/ IUI周期的妇女 41人 ,共 74周期。C组为经历前 3个 COH/ IUI周期失败后 ,进行 IVF和 ICSI治疗 1周期的5 9人。结果 :A组 75人获得妊娠 ,平均每周期妊娠率为 15 .8%,累积妊娠率为 2 9.2 %。B组 4人获得妊娠 ,平均每周期的妊娠率为 5 .4%,累积妊娠率为 38.9%,与 A组相比妊娠率明显降低 ,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 P<0 .0 5 ) ,进一步增加的妊娠率为 9.7%。C组 2 2人获得妊娠 ,妊娠率为 37.2 %,明显高于 B组 ,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 P<0 .0 1)。结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妇女首先应进行 COH/ IUI周期治疗 ,当 3周期 COH/ IU I失败后 ,应进行 IVF和 ICSI治疗。  相似文献   

8.
并不是只有女性才有生物钟,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他们若想做爸爸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医生们早就知道,女性年龄越大,怀孕难度就越大;但至少在理论上,男性一直到老死之前都有生育能力。英国赫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00多名怀孕妇女进行了调查,问题包括她们是否吸烟以及受孕所需时间等等。研究人员发现,当伴侣的年龄达到45岁以上时,她们怀孕所需的时间就明显地延长。  相似文献   

9.
寿命表法分析二硫化碳对作业女工妊娠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CS2)对作业女工妊娠概率的影响。方法 用寿命表法,分析欲要生育女工每个月脂周期的受孕概率及未受孕率。结果 接触组女工未受孕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4);接触组女工平均受孕时间为4.5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女工平均受孕时间为3.37个月经周期(P=0.0021)。结论 接触组女工生个月经周期的妊娠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S2作业女工获得一次临床可识别妊娠的概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已婚妇女乳腺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乳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LYG-5型乳腺冷光透照仪对平川区所辖七个乡镇19078名农村已婚妇女,城区单位及四个街道17342名城市已婚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结果:乳腺增生总患病率为4.88%,城市高于农村,干部高于工人,城市与农村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年龄以31~50岁为主,占总患病率的76.88%。结论:已婚妇女乳腺增生发病率与环境、职业、文化水平、年龄、孕次、授乳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夫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实现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7例不良妊娠结局已婚育龄夫妇,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取67例正常妊娠结局的已婚育龄夫妇作对照,调查可能对两组已婚育龄夫妇不良妊娠结局有影响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软件对所有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已婚育龄夫妇的年龄(女:OR值=0.585,男:OR值=0.536)、受教育年限(女:OR值=2.982,男:OR值=2.811)、已婚育龄妇女是否曾经怀孕过(包括曾经非意愿流产、早产、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正常分娩等,OR值=2.210)、丈夫的体重指数(OR值=0.370)、丈夫是否吸烟(OR值=11.400)以及丈夫现在是否戒烟(OR值=0.098)。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丈夫是否吸烟(OR值=8.313)、丈夫是否戒烟(OR值=0.082)。结论:已婚育龄夫妇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已婚育龄妇女是否曾经怀孕过(包括曾经非意愿流产、早产、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正常分娩等)、丈夫的体重指数等均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且再次证实了吸烟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劝阻丈夫吸烟、减少育龄妇女被动吸烟、控制婚育年龄、避免高龄妊娠、合理饮食以避免过重和肥胖均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育龄妇女产后2年内非意愿妊娠发生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省7个省辖市的13家医院为项目点,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项目点住院分娩的5900名产妇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通过电话调查其分娩后至随访日期间再次妊娠、月经恢复、哺乳方式等情况.应用SPSS 21....  相似文献   

13.
1993~2008年中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中国1993~2008年代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类型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利用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卫生部发布的1993、1998、2003、2008年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筛选部分关键指标分地区类型、分时段反映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的变化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在1993-2008年间,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从37.0%、69.5%、38.7%和46.0%升至65.2%、94.4%、88.6%和55.6%,剖宫产率从2.35%增至27.20%;产前保健、产时保健和产后保健各项指标的城乡差别均有不同程度缩小;2008年4类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仅为64.30%,大城市剖宫产率高达63.00%。结论:中国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在过去十余年间有了较大提高,但孕早期检查和产后访视两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指标之间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4类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还不理想。剖宫产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攀升,已经远远超过正常水平,需予以重视和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婚育龄夫妇的达到妊娠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并探讨影响夫妇TTP的因素。方法调查广东省2007年初婚的13 189对夫妇在婚后2年期间的孕育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夫妇的中位妊娠等待时间为5.67个月;女方年龄每增大1岁,TTP增加为原来的1.008倍;月经初潮年龄每迟来1年,TTP增加为原来的1.022倍;月经周期不规则夫妇的TTP是月经周期规则夫妇的1.280倍;月经量多或少夫妇的TTP是月经量中等夫妇的1.088倍;女方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夫妇的TTP是小学及以下夫妇的1.140倍;女方是农民工或工人的夫妇TTP是女方为农民的1.110倍;男方吸烟夫妇的TTP是不吸烟夫妇的1.182倍。结论相对其他因素,妇女的生物学因素(年龄、月经)是育龄夫妇TTP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对苯丙酮尿症(PKU)育龄妇女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并防止母源性苯丙酮尿症(MPKU)发生的效果。方法:对3例PKU育龄妇女均采用课题组特定食谱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其血苯丙氨酸(Phe)浓度,使之控制在5~7 mg/dl,观察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3例PKU育龄妇女既往均有过自然流产或胎儿异常的病史,采用课题组特定食谱严格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后,其中2例已成功产下正常婴儿,另1例经过6个半月饮食治疗现孕7周。结论:初步认为采用课题组制定的食谱,控制并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浓度,可使苯丙酮尿症育龄妇女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九江市3476例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育龄妇女普遍存在孕产期保健意识缺乏现象,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育龄期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5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节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节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 2 0 0 2年 5城市已婚夫妇计划生育问卷调查资料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5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 95 92 % ,机关妇女低于企业妇女 ,且存在不同地区间差异。各种避孕方法中 ,以宫内节育器使用率最高 ,达 4 1 17%。地区、年龄、妊娠次数、丈夫职业、丈夫学历、丈夫原生活地影响机关组已婚育龄妇女节育率 ,地区、年龄、职业、丈夫原生活地影响企业组已婚育龄妇女节育率。结论 :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情况较好 ,但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学特征的育龄妇女间存在差异 ,不同职业已婚妇女节育率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与月经失调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全国5省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暴露调查数据,对8691名已婚育龄妇女的月经失调和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因素与月经失调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已婚育龄妇女月经失调的患病率为17.6%,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后,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已婚育龄妇女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是未患生殖道感染妇女的1.56倍(95%CI:1.38~1.76)。结论:生殖道感染可能是已婚育龄妇女罹患月经失调的危险因素,据此对已婚育龄妇女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可有助于减少其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McLain AC, Sundaram R, Cooney MA, Gollenberg AL, Buck Louis GM. Clustering of fecundability within women.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 2011; 25: 460–465.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have long been observed to cluster within women resulting in the inclusion of past reproductive history in clinical assessments and perinatal scoring systems. However, limited study has focused on the clustering of fecundability as measured by time to pregnancy (TTP), despite growing evidence suggestive of a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known to cluster within women. We sought to empirically evaluate the clustering of conception delay, and TTP more globally, in one of the few existing prospective pregnancy cohort studies that captured women's successive pregnancies. The study cohort comprised 544 women who contributed 1119 pregnancies in the US Collaborative Perinatal Project. We used a discrete Cox frailty model to estimate the degree and significance of within‐woman clustering of TTP. Women with an initial conception delay (TTP > 6 months) were older, less educated and had higher body mass indices than women not experiencing delays (TTP ≤ 6 month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within‐woman clustering of TTP (variance of the frailty = 0.8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49, 1.11]) after adjusting for baseline maternal age, body mass index and education level. Similar to many other reproductive and perinatal outcom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TP clusters within women. Identifying exposures or behaviours that affect TTP may offer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ception delay in future pregnancy attempts.  相似文献   

20.
肖永红  谢晓东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76-4878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产前保健状况调查,以产前检查地点为应变量使用累加Logistic模型分析产前检查地点的影响因素。结果:76.5%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过产前检查,检查的地点主要是妇幼保健院(42.4%)、其他综合医院(19.4%)。选择检查地点主要原因90.9%觉得交通便利,而未产检的原因61.4%已婚育龄妇女认为不需要或不知道要检查,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选择产前检查地点有影响(P<0.05)。结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进而改善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