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梅  韩煊  林志敏  贺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3-2785
目的:了解宝安区0~3岁婴幼儿有益微量元素缺乏发生情况和有害铅元素分布水平。方法:对2010年8~1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868例0~3岁的婴幼儿全血锌、铜、钙、铁、镁、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锌缺乏27.19%、钙缺乏11.87%、铁缺乏10.37%、铅中毒5.29%,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铁、锌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平均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血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提示婴幼儿要定期健康体检和检测微量元素,及时调整膳食,适时补充锌、铁,针对性排铅是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380例儿童末梢血中铁、锌、钙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铁、锌、钙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门诊体检的380名0~6岁儿童末梢血选择性做铁、锌、钙检测。结果:缺铁居第1位63.7%,缺锌居第2位45%,其次为缺钙41.8%。铁、锌、钙在各年龄组中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结论:多数儿童都有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建议儿童及时进行微量元素普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膳食营养调节。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2016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枣庄市学龄前儿童体内锌、铁、钙、铜、镁、铅的含量,探讨缺乏或过高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2 016例学龄前儿童,用末梢全血对锌、铁、钙、铜、镁、铅6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失衡在各年龄段中较常见,特别是锌、铁的缺乏在2岁以下年龄段中尤为明显,缺锌在46%以上,缺铁在32%以上,缺钙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铅元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不同年龄段微量元素的失衡也有差异,农村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高于城市儿童,但城市儿童体内铅的含量高于农村儿童。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极易发生微量元素的失衡,特别是锌、铁、钙的缺乏,铅的增高,提示医疗保健工作者要重视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市学龄前儿童体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为儿童保健与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6736例学龄前儿童用末梢全血对锌、铁、钙、铜、镁五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失衡在各年龄组均可见,特别是锌、铁的缺乏在1岁以下年龄段中尤为明显,缺锌在18.2%,缺铁在29.7%,缺钙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各年龄组均8%。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的失衡有差异,但不同性别微量元素失衡无差异。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极易发生微量元素失衡,特别是铁、锌的缺乏,提示医疗保健工作者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测的重要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方法:应用美国Varian 2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2004年入托体检儿童进行血铜、铁、锌、钙、镁的检测。结果:检测的儿童血铜、铁、锌、钙、镁的偏低率分别为2.3%、8.7%、36.8%、29.8%、16.7%。结论:我市儿童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应注意儿童膳食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魏红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74-1375
目的:了解酒泉市肃州区0~6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探讨缺乏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1 056例学龄前儿童做钙、锌、铜、铁、镁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除婴儿组锌元素、铁元素均值低于正常值外,其他各年龄组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微量元素缺乏检出率最高的是锌,其次是铁和钙,铜和镁缺乏率较低。结论:肃州区0~6岁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锌、铁、钙、铜、镁微量元素的缺乏,建议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辅食添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将微量元素检测纳入学龄前儿童保健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黄璀玥  肖满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96-5198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与微量元素水平关系,更好地进行儿童营养指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健康体检的120例儿童进行饮食行为习惯调查及血微量元素钙、镁、铁、锌、硒检测并进行t检验。结果:饮食行为习惯较好的儿童66例(55.0%),饮食行为习惯较差54例(45.0%);饮食行为习惯好组儿童血锌与血硒明显高于饮食行为习惯差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与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饮食行为习惯差的儿童可导致血锌、血铁和血硒缺乏,改善饮食行为习惯有助于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  相似文献   

10.
戴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19-5720
目的:了解娄底地区3~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状况,为制定儿童合理膳食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0年2月~2011年7月同一城区的160例3~6岁儿童的血钙、镁、铜、铁、锌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160例中锌缺乏51例(31.9%),钙缺乏31例(19.4%),铁缺乏27例(16.9%);各组血钙均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结论:3~6岁儿童对锌、钙及铁的需求增加,容易引起缺乏,因而需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时调整饮食,尽早补充,保证儿童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1.
李毅  李启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39-1640
目的:了解北京市体检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2岁儿童1 064例,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含量。结果:不同性别儿童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水平1~12月儿童最低,6~11岁儿童最高;铁水平1~12月儿童最低,>11岁儿童最高。锌缺乏率在1~12月年龄组最高,>11岁年龄组最低,锌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6~11岁、>11岁;铁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儿童铜、钙、镁缺乏率较低,在1~12月组锌、铁缺乏率均最高。结论:北京市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锌、铁缺乏率均以1~12月组居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应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2.
650例婴幼儿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61-1461
目的:了解婴幼儿体内铁、锌、钙、镁、铜、铅、镉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天津兰标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LK98B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对门诊体检的650例0~3岁婴幼儿末梢血进行铁、锌、钙、镁、铜、铅、镉的检测。结果:所有被检测婴幼儿中缺铁居第1位(43.4%),缺钙居第2位(38.8%),其次为缺锌(35.2%)。血铅高118例,占18.2%,微量元素铜、镁、镉无明显失衡。结论: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铁、锌、钙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而铅元素则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提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及孕期合理营养。在儿保门诊工作中应把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项目列入儿童系统体检中以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4.
仇莲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31-5732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末梢血中锌、钙、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及时了解儿童营养健康状态,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方法:将该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体检儿童共860名,采集末梢血20μl用原子吸收法测定3种元素含量,最后将他们按不同年龄阶段分为4组,同时也分为男、女2组。结果:儿童缺乏微量元素以缺铁为主,阳性率达47.1%,其次是锌,阳性率为39.2%,钙阳性率为15.6%。男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锌、钙、铁在年龄上有一定规律变化。结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预防为主,合理平衡膳食,通过检测、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前郭县儿童钙、铁、锌元素水平。方法:应用QL-800型微量元素测定仪对儿科及儿保门诊的1228例1~6岁的儿童进行头发钙、铁、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1228例1~6岁儿童低钙者81例,缺乏率为6.59%;低铁者132例,缺乏率为10.75%;低锌者182例,缺乏率14.82%。结论:目前重视补钙强于重视补铁和锌,应当重视补铁和补锌,尤其应重视补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建县门诊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异常,探讨其异常的综合防治措施,为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对指导我县环境污染的治理,儿童膳食结构的调整,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方法:使用MP-2型溶出分析仪对门诊556例儿童末梢血选择性做铅(Pb)、锌(Zn)、铁(Fe)、钙(Ca)、镁(Mg)、铜(Cu)的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我县儿童缺乏微量元素以锌(Zn)为主,缺乏率为15.29%,其次是钙(Ca)为12.23%,铁(Fe)为8.99%,超标情况为铅(Pb),超标率为12.41%,而镁(Mg)、铜(Cu)基本正常,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儿童微量元素锌、钙、铁缺乏较普遍,应合理膳食,维持各微量元素间的平衡,并定期作健康体检,有效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末梢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80例儿童末梢血锌、铁、钙、铜、镁含量。结果:980例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锌缺乏率19.5%,铁缺乏率16.1%,钙缺乏率15.2%。铜缺乏率2.0%,镁缺乏率2.1/%。在年龄上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检测微量元素很有必要,有利于临床及时指导儿童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张立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1-1592
目的了解散居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含量及缺乏情况,为散居儿童合理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入园体检儿童及定期体检儿童1438例作为调查样本,采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7岁以下不同性别儿童末梢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3岁以下儿童铁、锌两种元素含量随年龄而增高,而钙含量随年龄而降低,铁、锌缺乏在0~1岁最高分别为18.10%和57.14%,钙缺乏在3~4岁最高为18.44%。结论年龄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不同。建议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保健医生适时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促进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9.
空港地区535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空港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对535例6岁以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受检儿童锌、铁缺乏率较高,钙、铜含量偏高。结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铜、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防治措施。方法在社区体检的312例儿童,分成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年龄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铁、锌、钙、镁等元素含量。结果 312例0-6岁儿童中,除微量元素铜镁含量正常外,在部分儿童中锌、铁、钙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的缺乏比例在婴幼儿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铁的缺乏比例婴儿期明显高于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钙的缺乏比例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易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建议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搭配,合理膳食,对缺乏的微量元素能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