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 1998年 7月至 2 0 0 2年 10月收治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患者 36例 ,常规行乳管探查术 ,对乳管内乳头状瘤行瘤体单纯切除 ,乳头状瘤病及乳腺导管扩张症行区段乳腺切除 ,乳头状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均为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患者 ,年龄 4 9~ 6 7岁 ,平均 5 3 6岁。 36例患者 4 1个乳房均为乳头单乳管开口血性溢液 ,其中左侧 15例 ,右侧 16例 ,双侧 5例。全组患者均未扪及乳腺包块及腋窝肿大淋巴结。2 术前检查 :本组 36例 ,4 1个乳房均行钼靶 (ALphaRT型 )摄片 ,无阳性发现 ;血…  相似文献   

2.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69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和随访。结果发现乳管炎7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9例,未见异常19例。随访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的乳管镜诊断率分别为89.8%(44/49)、55.6%(5/9)。仅1例检查后第2天出现患侧乳房疼痛及轻度潮红,口服抗生素3d后痊愈。结论乳管镜检查是惟一可直视下诊断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它直接、安全、有效、准确性较高,是乳头溢液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的诊治作用。方法应用MF2-707型乳管内镜对27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275例病例中,乳腺导管内癌有10例,乳头状瘤病有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有80例,乳腺导管炎有54例,乳管扩张症有113例,3例诊断为正常乳管。部分乳腺导管炎及乳管扩张症患者经药物冲洗后症状消失。结论乳管内镜检查是一种对乳头溢液患者安全、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200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评价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 应用FVS-3500乳腺纤维导管系统对2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本组200例,共210个溢液孔,插人204个孔,成功率达97.0%。本组发现早期乳腺癌9例(4.5%),乳头状瘤63例(31.5%),乳头状瘤病3例(1.5%),导管扩张或伴炎症96例(48.0%),“正常”导管29例(14.5%)。活检吸出肿块10例,导管慢性炎症灌注药物冲洗治愈25例,手术患者共67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5.0%,乳头溢液涂片检查阳性率仅为乳管内窥镜的1/3。结论 乳管内容均匀是可插入到4级乳腺导管,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对部分乳头状瘤和导管慢性炎症可以作介入治疗,在乳腺外科中有广泛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认识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方法 从1990年来,对连续81例浆液性或血性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切开检查.结果 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6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癌6例,3例未找到病变.结论 可能只有乳头状瘤(病)和导管癌是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中的地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约 10 %的妇女在常规体格检查时可以被发现有乳头溢液 ,其中 35 %~ 4 8%的患者病因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 ,约 10 %的患者为恶性肿瘤[1、5]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自乳腺导管内窥镜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查后 ,使我们能在电视屏幕上直接观察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上皮及导管腔内的情况 ,并追踪其变化 ,做出诊断。使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得到了很大发展。一、乳头溢液的病因女性的乳腺中都有 15~ 2 0条主乳管 ,分别开口于乳头 ,再呈树枝样分支进入乳腺组织。当这些主乳管、分支及其周围…  相似文献   

7.
乳头溢液251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0年12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251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1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占64.1%,导管扩张症7.2%,囊性增生症14.7%,乳腺癌10%及其他4.0%。结论 乳头溢液的主要原发病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囊性增生症、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钼靶摄片与导管造影相结合,对明确乳头溢液的原因有较高价值。半数以上≥50头乳头溢血患者是乳腺癌患者,术前术中对病变的准确定位对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妇女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乳头溢液多数是病理性的,这种乳头异常分泌约占各种乳腺疾病的5%~8%,最常见病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总发病人数的一半,其次是乳房囊性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癌。我院因未开展纤维乳管镜,历来对乳头单导管溢液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我院自2000~2006年对3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了术前溢液细胞学检查和乳管造影检查,术中采用正确的定位方式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管镜诊治乳头溢液20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乳管镜诊治乳头溢液的效果。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0月,对206例乳头溢液行乳管镜检查221次。结果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非隆起样病变58例,行冲洗治疗,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复发。隆起样病变148例,其中125例手术治疗,乳管镜诊断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115例、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内癌3例,术后病理证实乳管内乳头状瘤112例,乳头状瘤病10例,导管原位癌3例。其中120例行乳腺定位针下病变乳管切除术,1例行区段乳腺腺体切除术,1例行“腺体置换”手术,1例行保留乳头的象限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行不保留乳头的象限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无复发。3例导管原位癌随访12—18个月,无瘤生存。结论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乳管内肿瘤术前诊断准确,而且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利用乳腺定位针直视下对乳管内病变定位,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乳头血性溢液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2年住院治疗的以乳头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的7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乳头血性溢液病人中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63.5%,乳腺癌24.3%,乳腺导管扩张症8.1%,乳腺囊性增生症4.1%,其中乳腺癌年龄大于45岁者占乳腺癌病人的88.9%,乳腺癌伴有肿块者占乳腺癌病人的77.8%。结论对于乳头血性溢液应积极给予外科治疗,年龄45岁以上或伴有乳腺肿块的乳头血性溢液病人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对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9例乳头溢液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89例乳头溢液患者,分别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单纯乳房切除或者改良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21例,导管扩张5例.导管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结论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其次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及导管癌。乳头溢液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应根据病理决定。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活检可以确定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2.
乳头溢液指女性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溢出,是乳腺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乳腺本身疾病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及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引起的乳头溢液常需要行病变导管活组织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直视下切除扩张乳管治疗乳头溢液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1年10月~2005年8月在环乳晕小切口美兰标记直视下切除扩张乳管治疗的32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病理证实31例为良性病变(主要是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囊性增生病),行扩张乳管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切除,1例诊为乳腺导管内癌行保乳手术.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美兰标记切除扩张乳管治于疗乳头溢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以微创或无创、价廉、耗时短、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成为疾病筛查或/和诊断的手段之一,在临床各专业领域广泛开展。本文探讨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162例行病理性乳头溢液细胞病理诊断标本及其中55例行乳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标本。通过与组织病理对照,观察溢液的肉眼特性、细胞病理诊断特点及乳腺肿物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病变的关系。结果:细胞学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肿瘤的准确率为90.9%(20/22),诊断乳腺癌、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炎症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4,10/10,4/4)。浆液性溢液49.4%(80/162),血性33.3%(54/162),水样12.3%(20/162),乳汁样4.94%(8/162);55例组织活检病例中血性溢液67.3%(37/55),由导管内乳头状瘤导致者48.6%(18/37),乳腺癌导致27.0%(10/37);90.9%(10/11)乳腺癌溢液表现为血性溢液。溢液伴可触及乳腺结节者19例(19/55),未触及乳腺结节但影像学检查异常者36例(36/55);乳腺癌占溢液伴可触及乳腺结节者的42.1%(8/19);导管内乳头状瘤占溢液伴未触及乳腺结节者的61.1%(22/36),乳腺癌占8.3%(3/36)。结论:结合乳头溢液的肉眼性状、乳腺肿物的体查或(和)影像学检查及溢液细胞病理诊断的较高准确率,溢液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可以作为病理性乳头溢液临床筛查及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附1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德国Scholly Fiberoptic GmbH 42.0500型半硬性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04例乳头溢液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 结果 104例均成功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94%(49/52).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为50%(1/2),特异性为91%(43/47),阴性预测值为98%(43/44),阳性预测值为20%(1/5),准确性为90%(44/49).乳头状瘤病镜下诊断5例,其中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60%;另2例为多发性乳头状瘤,均行腺叶切除.镜下诊断乳头状瘤38例,均行含病变乳管的腺叶部分切除术.55例乳管炎性疾病未行手术,3例(3%,3/104)因继续溢液行乳管镜复诊检出先前漏检之乳头状瘤后经手术证实. 结论 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使乳管炎与乳管扩张症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便于推广的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对溢液性质、B超、乳导管造影、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0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94例,非血性溢液86例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112例,占62%,乳腺腺病35例,占19%,导管扩张症14例,占8%,乳腺癌19例,占11%。其中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8.4%(15/180),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2%(4/180),乳腺癌中同时有血性溢液及肿块者11例,占乳腺癌总数的57.9%。结论B超对伴有乳腺肿瘤的病人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乳管造影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影像学检查只可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术中冰冻片才是定性诊断的惟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应成为大多数乳头溢液病人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22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低下(94例)和垂体瘤(128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结果 222例患者中有64例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58例诊断为导管扩张炎症.6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5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为导管扩张性炎症,病理符合率为92.18%(59/64),未见乳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患者各民族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的合并垂体瘤的患者发生导管病变的概率高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而绝经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发生导管病变的概率高于垂体瘤患者(P<0.05);合并垂体瘤的乳头溢液多为乳汁样,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乳头溢液多为清水样.本组乳管内乳头状瘤约71.19%发生在主导管以下的分支导管.结论 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患者要考虑到发生导管内病变的可能.乳管镜是较为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ͷ��Һ�Լ�������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乳管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的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对可疑病例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对2000~2004年879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占位性病变551例,镜下诊断为乳头状瘤398例,乳头状瘤病86例,乳腺导管癌67例。手术392例。经病理证实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934%,特异度985%。结论乳管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解决了乳腺导管内疾病不易诊断的难题,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9.
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FDS)在诊断治疗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98例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患者行109次乳管镜检查,分别进行药物灌注、乳腺病变导管小叶切除、乳腺象限切除、乳腺区段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乳管扩张症56例,行药物灌注治疗,54例症状消失,2例行手术治疗;化脓性乳管炎2例,均治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34例(1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行导丝定位下乳腺区段切除,其中5例行象限切除;3例导管内癌,行乳房切除或病变乳管在内的乳腺象限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3例导管浸润癌,行乳房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综合治疗,随访未见复发。讨论:FDS提高了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率,因能直接观察到乳管上皮及导管腔内情况,据其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患者损伤。  相似文献   

20.
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附3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6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60例均为女性,年龄16—74岁,平均43岁。溢液时间3天一2.5年。单侧溢液者302例,双侧溢液者58例,伴乳房肿块者29例。选择其中8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癌18例,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例,良性乳房疾病28例。65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病理结果为乳癌者15例,占23.1%;乳管内乳头状瘤病32例,占49.2%。结论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结合乳管造影、导管镜可明确乳头溢液原因。对45岁以上的乳头血性溢液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