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女性工作和家庭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影响,月经过少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子宫轴学说指导下,提出月经过少的病机本质是心-肾-子宫轴调节功能异常,治疗采用调畅心-肾-子宫轴,顺应阴阳气血转化,则经水渐盈,应时而下.  相似文献   

2.
王静  夏桂成 《中医杂志》2018,(7):554-557,576
夏桂成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心-肾-子宫轴功能发生紊乱、心肾不交所致。本病虽病在肾阴亏虚,癸水早竭,但与心关系密切。发病多因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心神不宁,心火上炎,心血营阴暗耗,久之使肾阴愈亏,不能生精化髓充养心神,恶性循环而发本病。应结合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从心肾论治,首重治心,清心火、滋心阴,使心火先降,"心静"才能"肾实",心肾相交,使早竭之天癸重生,重新建立心-肾-子宫轴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殖内分泌,经候如常而治本。  相似文献   

3.
夏桂成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以及对“月经周期与调周法”的观察中,根据太极八卦的理论提出心-肾——子宫轴主管女性生理.认为心是脏腑经络的主宰者,肾为生殖之本,子宫者,为女子独有器官,也是女性生殖的主要脏器.心肾相交实际上意味着水火阴阳的交合,只有水火阴阳交合,才能推动阴阳消长转动的发展.反之则肾衰心气不降,血枯经闭而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4.
肾衰天癸竭是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基础,心肾失济、阴阳失衡为本病病机关键,心-肾-子宫生殖轴及心肾相交、阴阳相贯的调节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绝经期女性生理、病理,甚至心理的各个方面。临证多采用滋阴降火,燮理阴阳的治疗大法,能有效缓解和控制绝经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5.
肝以阴血为体,阳气为用,肝之阴阳协调对调控女性月经周期阴阳节律及“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肝之阴阳失衡可干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与“心-肾-子宫轴”交互作用,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经后期阴血失充,经前期阳气不足,经间期阴阳转化不利为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补肝体、助肝用、解肝郁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调复肝“体阴用阳”之性在推动调周法与调轴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辩证统一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预防及调治是临床上一大难点,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心的生理特性及"心(脑)-肾-子宫轴"理论,认为此病本为肾中阴阳失调,源之于肾,发之于心,心肾失济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另辟蹊径,创新地以心为切入点,从心论治,临证灵活运用清、养、镇、舒等法,宁心以实肾,心肾水火同治,为中医药治疗DOR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临床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远期可引起代谢、心血管等多器官、多系统异常。本文总结任青玲教授根据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子宫生殖轴理论治疗PCOS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H-P-O性腺轴对女性的月经和生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补肾类中药对性腺轴结构和内分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纵观近年来相关实验报道,补肾中药从形态学、内分泌学及神经递质学等方面均对H-P-O性腺轴有改善和保护作用,间接证明了中医肾主生殖理论的科学性及心(脑)-肾-子宫轴与H-P-O性腺轴的相关性,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西医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衡,而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总则。儿童多动症,是儿科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作者在对中医阴阳理论及多动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肝-肾-脑轴"病机假说,同时指出"心-肝-肾-脑轴"的物质基础是精血,为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女性痤疮的发生发展受"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分泌轴"的调控而影响,这与调理月经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相对应,顺应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结合其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进行治疗,以达到"经调则他病自愈"的目的,从而治愈痤疮。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研讨会上,罗元恺教授首次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形成了中医界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现已有理论"心(脑)-肾-子宫轴","脑-肾-天癸-冲任-胞宫(女)、睾丸(男)轴",各据其理。而对于肝肾共为女子先天,肝肾同源,藏泄互用,其二者的协调平衡作用与女子性生殖轴的联系,尚缺乏探讨。故以下试论"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及探讨补肾调肝法对性生殖轴具有重要作用,以供临床及科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卢苏教授认为,绝经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同时重视天、地、人及阴阳运动失常对本病诱发或加重的整体观,依据"心-肾-子宫生殖轴"的经典理论,提出心肾失济为绝经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临床症状显著期以清心为主、滋肾为要,并辅以针灸、推拿以及心理疗法,临床症状缓解期着重脾胃,兼顾心肝。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女性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常见病因之一。中医认为肝郁肾虚为本病的关键。从气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注重情志对下丘脑的影响,疏肝郁、调气机使全身气机升降之枢机、下丘脑轴功能恢复正常;补肾气、调阴阳,使其平衡,子宫藏泻有度,进而调节机体整个内环境,促进"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正常,改善机体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帮助受孕。  相似文献   

14.
张娅  胡荣魁 《光明中医》2022,(7):1162-1166
夏桂成教授创立"心(脑)-肾-子宫轴"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本质为心(脑)-肾-子宫轴失衡,病机关键是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肾虚为本,心肾失济为病机枢纽,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相兼为病.夏桂成教授指出此病证的主要证型为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证,且证型多为主证型下的兼夹证型,也就是临床持...  相似文献   

15.
正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医妇科"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其中包含"经间排卵期"理论、"心—肾—子宫轴"理论,形成了"中医女性生殖节律"理论,完善了对女性生殖功能调治的理念和方法,创新了中医妇科理论体系,建立了新的诊疗方法,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1]。夏老调理月经临证按7期分期治疗,即"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  相似文献   

16.
蒋莉 《四川中医》2011,(2):8-10
夏桂成教授提出心-肾-子宫生理生殖轴、阴阳消长转化的月节律观,创立了“调周”理论体系。调周法是顺应妇女月经周期演化规律,结合时相节律,以心肾子宫轴为核心,进行周期节律诱导来调整月经周期,增强体质,去除病邪,促进康复,.标本兼治的方法。以调周‘法为基本法治疗月经病,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妇科杂病,强调心肾合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形成的专科特色理论体系,摸索总结出经、带、胎、产、杂各个病证的诊治规律,指导妇科临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佩娟教授结合临床及科研经验,总结出防治卵巢早衰的有效辨治思路和方法。认为卵巢早衰与应激下肾虚血瘀证密切相关,故根据心-肾-子宫轴整体性、NIM网络平衡性及月经周期阴阳变化,采用补肾活血方药及心理治疗对卵巢早衰进行防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经验。夏桂成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肾阳虚、心火盛导致的心-肾-子宫轴功能紊乱,创立了将温肾宁心的基本治则与子宫藏泄运动规律结合,进而调复心-肾-子宫轴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其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规范化治疗的完成率。中医药在改善他莫昔芬不良反应上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总结导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认识到该病的辨证特点为肾虚、肝郁、心肾不交,治疗上应从肾、肝、心三脏入手,采取补肾、疏肝、宁心、协理阴阳的治则治法,拟"疏肝宁心调阴阳方"用于临床实践,临证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语出《黄帝内经》。对其解读虽存有争议,但其提出的情志所伤,心、脾、二阳功能失调,气血失合,胞脉不通是经闭的发病机制,成为现代月经生殖理论中"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心(脑)-肾-子宫轴"两个核心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与脑-肠轴与月经相关性的观点相契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闭经证治可分为5型,即心血不足,心脾两虚;心火旺盛,心肾不交;脾胃虚弱,气血亏虚;阳明燥热,胃肠浊热聚结;心气不通,胞脉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