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患者的内镜与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63例单发及多发大肠幼年性息肉和3例幼年性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者达85%。随访1~2年,60例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未见复发及癌变;3例多发性幼年性息肉中1例合并腺瘤性息肉,另1例同时合并腺瘤性息肉及低分化腺癌。多发性息肉1例再发;幼年性息肉病3例中2例复发。结论:幼年性息肉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小,多发性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有复发及癌变的潜在危险,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2.
27例大肠息肉癌变肠镜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肠镜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内镜下大肠癌变息肉分布,病理类型及诊治。结果 27例,共31个大肠息肉癌变,其中2例2次息肉癌变,1例3次息肉癌变,该组息肉癌变率为5.1%,癌变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共24例,占77.4%,癌变息肉的分布与息肉分布成正相关,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占22.9%,绒毛管状腺瘤12.9%,管状腺瘤最少见,为2.9%,1例息肉癌变是炎性息肉,〉12.0cm癌变息肉占整个癌变息肉71.0%,息肉癌变以无蒂息肉最高,其次是亚蒂,有蒂最低。活检诊断率为61.9%(13/21),内镜下切除诊断率为100%(16/16)。内镜切除16例,其中9例追加手术,15例直接手术。结论 对息肉,尤其是腺瘤应定期复查,甚至应终生定期复查,可明显提高早期癌发现率,减少活检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大肠幼年性息肉,息肉病的内镜特点及与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6408例结肠镜检查资料,发现大肠幼年性息肉121例,幼年性息肉病4例。分析总结其内镜下特点,并对其中1例幼年性息肉癌变进行探讨,推测由幼年性息肉→腺瘤→癌可能为其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粗大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关系及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电切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内镜下对直径1.6~3.0 cm的粗大息肉,于蒂部尼龙圈套扎后行高频电息肉切除.切除息肉按大小分组病理检查.息肉非局灶性恶变者进一步行手术根治,并定期肠镜追踪观察.结果 136例共158粒粗大息肉行套扎后电切除治疗,病理检查发现息肉癌变37粒,癌变率23.4%,息肉直径1.6~2.0 cm 93粒发现癌变17粒,癌变率18.3%.息肉直径2.1~2.6 cm 43粒癌变11粒,癌变率25.6%.息肉直径2.6~3.0 cm 22粒癌变9粒,癌变率40.9%.管状腺瘤息肉64粒,癌变15粒,癌变率44.4%,管状绒毛状腺瘤息肉47粒,癌变13粒,癌变率27.7%,绒毛状腺瘤息肉26粒,癌变9粒,癌变率34.6%.病理发现局灶癌变原位癌19例,占癌变息肉51.2%.非局灶癌变的早期大肠癌16例,占癌变息肉43.2%,均行根治手术,其中6粒(37.5%)术中发现息肉生长蒂部肠壁癌细胞浸润,2粒(1.3%)癌变息肉肠段近旁发现淋巴结转移.息肉切除患者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出现,定期肠镜未见异常.结论 大肠粗大息肉直径越大越易恶变,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高危因素.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后电切除完整息肉组织,并病理检查能提高癌变息肉的诊断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袁祥光  梁惠森 《新医学》1998,29(4):195-196
我院自1993年12月至1996年12月采用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共56例61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经内镜检出的消化道息肉患者56例,息肉共61颗。男34例,女22例。年龄6~82(平均34)岁。胃息肉6例7颗,其中胃体下部4例,息肉5颗;胃窦部2例,息肉2颗。长蒂型息肉2颗,亚蒂型2颗,宽基或半球状3颗。息肉大小:0.5cm~1cm4颗,1cm~2cm3颗。病理类型:腺瘤性4例,炎症性2例。大肠息肉50例54颗,其中升结肠2例2颗;降结肠12例13颗;乙状结肠18例18颗;降结肠伴乙状结肠2例5颗;直肠16例16颗。息肉长蒂形30颗,亚蒂形14颗,宽基隆起形10颗…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圈套切除28例直径大于20mm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仔细的病理学检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长期结肠镜随访复查。结果 28例中,10例(35.7%)完整切除,术后1年多的复查中未发现残留癌组织。18例(64.3%)分块切除,其中2例行2次切除,术后1年多的复查中有1例发现残留癌组织。动脉出血3例(10.7%),经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随访中发现9例(32.1%)的患者有新生腺瘤。结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和定期随访复查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易双管道手术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有蒂大息肉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枝  陈丽梅  符时芳 《临床荟萃》1999,14(22):1021-1021
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对那些广基或亚蒂息肉的治疗效果甚好,对有蒂息肉的治疗多采用高频电切。我们用自制简易双管道手术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有蒂大息肉1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62岁,平均32.27岁;息肉13颗,其中多发息肉1例(3颗),息肉直径约2~3.5cm;息肉分布:胃体2例,胃窦1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3例,横结肠多发1例;病理类型:错构瘤2颗,管状腺瘤6颗,炎性息肉5颗。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e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手术切除及重建方法文献多有报道[1 - 3,5] ,但各有优缺点。我们于1983- 0 6~2 0 0 3- 0 6选择FAP2 5例行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术前病理证实FAP2 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9~6 5岁,平均(36 .8±12 .3)岁,病程3~2 0 a。其中4例有癌变。本组息肉限于升结肠远段结肠,以直肠、降结肠为甚。1.2 方法 距回盲瓣15 cm处切断升结肠,行常规远段结肠、直肠切除,在齿状线上分离、留置直肠肌鞘5 .0 cm ,保留直肠粘膜约2 .0 cm。结肠-…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圈套切除巨大结肠直肠息肉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巨大结肠直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无蒂息肉采取逐渐切除的方法,有蒂息肉则横断切除蒂的方法。结果:内镜下圈套切除170例患者,共切除大的(≥3cm)息肉176颗。出血是息肉切除术仅有的并发症占24.1%,除1例需住院止血,其它所有出血都经过内镜下治疗止血。切除的息肉组织学均为腺瘤,同时伴有恶恋的占12.3%。132例患者随访在6个月以上。结论:内镜下切除巨大结肠直肠息肉是可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15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52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257枚,其中男性87例,女性65例,检出率12.8%;年龄50~69岁占59.2%;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63.8%、23.7%、8.6%和3.9%;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4.3%、升结肠9.7%、横结肠6.6%、降结肠4.6%、乙状结肠33.9%、直肠40.9%。152例患者中有5例有发生癌变,癌变率3.3%。结论: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 cm息肉容易癌变;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行内镜下切除的89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患有大息肉94枚,其中亚蒂或广基20枚,侧向发育型肿瘤9枚,息肉最大直径为2.0~5.5cm;所有息肉均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发出血6例,穿孔2例,并发症均在内镜下处理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75枚(79.8%),炎性增生息肉13枚(13.8%),腺癌6枚(6.4%),其中黏膜内癌4枚。术后3例腺瘤患者复发,再次行内镜下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行结直肠大息肉切除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腺样息肉常为癌前病变 ,因此及时进行大肠息肉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我科从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利用内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 38例 ,均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大肠息肉 3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2 4~ 6 8岁。主要临床表现 :便血、腹泻、便秘、腹痛等。其中 2 0例送病理检查 ,腺瘤性息肉 12例 ,炎症 8例 ,内镜表现 :息肉多呈圆形、月形 ,有蒂或无蒂 ,有蒂息肉 15例 ,无蒂或蒂息肉 2 3例 ,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态。一般粘膜表面光滑 ,少数可见糜烂渗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钳夹加高频电凝电切法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23例结肠息肉患者采取钛夹钳夹后电凝电切法切除结肠息肉.结果 共计电凝切息肉23例28颗.息肉直径1.5~8.0 cm,蒂直径0.6~1.5cm,除1例外所有息内均成功切除,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其中幼年性息肉5颗,绒毛管状腺瘤3颗,腺瘤性息肉18颗,增生性息肉2颗,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生出血,全组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采取钛夹钳夹之后电凝电切法切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直肠息肉恶变内镜切除的治疗效果,作者对本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9例内镜下切除的直肠息肉恶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报告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直肠息肉恶变患者32例,其中19例行内镜下恶变息肉切除术.男11例,女8例,年龄28~74岁,平均55.6岁.所有患者均签署内镜检查同意书和内镜下息肉切除同意书.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行电子结肠镜(PENTAX- EC- 3840 )检查 10 6 5例 ,发现大肠息肉 10 6例 ,其中息肉癌变 9例 ,对 87例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切除息肉 99颗。现就对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息肉特征 ,病理结果 ,内镜下治疗以及息肉与癌的关系进行讨论。1 一般资料本组 10 6例 ,男 6 4例 ,女 42例 ,年龄 16~ 72岁 ,以 40~ 5 0岁年龄组居多 ,病程 3天至 3年 ,临床症状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其中便血或粘液血便 6 9例 ,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部不适等。2 内镜检查息肉分布 :直肠 5 4例 ,乙状结肠 36例 ,降结肠 2例 ,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分析经大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方法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病理结果、随访情况。结果临床表现黏液血便、腹痛为主。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3.19%,其中肿瘤性息肉占56.92%,息肉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癌变亦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46例息肉癌变均发生在肿瘤性息肉。息肉切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31%,随访大肠息肉复发率12.27%,癌变率1.92%。结论黏液血便是肠镜检查的重要指征;肿瘤性息肉与癌变有关;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息肉术后定期随诊,对早期诊治、预防大肠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病理分析与内镜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病理特征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及内镜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0.48%,炎性息肉占38.18%,增生性息肉点9.09%,幼年性息肉占0.91%,腺瘤性息肉占51.82%,其中管状腺瘤40例,绒毛状腺瘤10例,绒毛管状腺瘤7例,腺瘤性息肉中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癌变4例。内镜治疗108例,息肉清除率为99.07%。结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息肉不论大小均应切除。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我院经胃肠镜下氩等离子束(APC)凝固切除胃肠道息肉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13~81(平均51)岁。其中食道息肉1例,胃息肉2例,十二指肠息肉4例,结肠息肉20例,直肠息肉2例。单发息肉25例,多发息肉4例;属广基或无蒂息肉的19例,长蒂或亚蒂息肉的10例。息肉体部直径0.5~3.5cm,息肉基底直径均〈1.5cm。术前已取活检14例,术后病检11例,病理诊断腺瘤息肉5例,增生性息肉9例,炎性息肉11例,未行病检4例。27例在门诊行胃肠镜检查诊断,2例因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而行肠镜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9.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将经胃镜检查发现的 8例胃无蒂息肉患者用内镜下尼龙丝结扎法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无蒂息肉 ,男 6例 ,女 2例 ,39~ 6 5岁。息肉位于胃窦或胃体内 ,直径 0 8~ 2 0cm。全部病例术前均经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黑便、腹胀等。1 2 方法 所用器械为日本奥林巴斯电子内镜及尼龙丝结扎器。于内镜前端置一透明套筒 ,结扎套筒内壁凹槽 ,将内镜送至胃腔 ,以套筒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 36 0度 ,踏动吸引…  相似文献   

20.
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的临床病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息肉组织的临床病理状况。方法 :回顾 5年间在我院接受大肠息肉电切的病例 ,对比分析每一病例电切前、后的临床报告及病理诊断 ,要求 :电切前后的病理来源于同一息肉 ;对多次电切病例只取第 1次进入病例分析 ;多发息肉患者取第 1枚电切息肉入组 ,其余排除 ;去除电切前活检已有癌变的病例。结果 :在 2 2 0例病例中符合要求的病例共 1 2 0例 ,年龄 59.8± 1 3 .3 ,其中男性占65 .8% ;活检和电切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 33 .3 % (40 / 1 2 0 ) (P <0 .0 1 ) ;活检和电切分别诊断腺瘤性息肉 88例(73 .3 % )和 1 0 0例 (83 .3 % ) ,其中不典型增生分别有 2 9例 (33 .0 % )和 46例 (46 .0 % ) (P <0 .1 ) ;电切后发现5例腺瘤性息肉癌变 ,占 5 % (5/ 1 0 0 ) ,全部来源于 2 7例绒毛状腺瘤 (占其中 1 8.5 % ) ;活检诊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病例 ,电切后分别有 60 % (1 5/ 2 5)和 4/ 7被诊断为其它息肉类型 ;电切后发现活检未曾诊断的幼年性息肉 2例、间质瘤 2例、平滑肌瘤 1例 ;绒毛状腺瘤的直径较大 ,为 1 .43± 0 .58cm ,其余各型息肉直径平均为 1cm左右 ;癌变息肉直径最大 ,达 1 .8± 0 .57cm ,其最小直径是 1cm。结论 :大肠息肉电切前后的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差异 ,活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