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HR分为4组: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模型组,每组10只。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血压、神经肽Y(NPY)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①血压变化方面:治疗2周、治疗4周时,针刺+天麻钩藤饮组较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较模型组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较模型组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PY及ET-1变化方面:针刺+天麻钩藤饮组NPY、ET-1水平较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NPY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钩藤饮组、针刺+天麻钩藤饮组ET-1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于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比单独应用针刺或天麻钩藤饮更加显著,两者联合应用可能存在协同效应,这种效应的发挥可能与血清NPY和ET-1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25例基于对照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麻钩藤饮一方出自近代。胡光慈《杂病证论新义》 ,由天麻、钩藤等药组成 ,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 ,为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方 ,后人对其临床及药理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开拓与研究 ,增加了其应用价值 ,现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简述之。1 临床方面1.1 急性脑梗塞 沈敬鸿等[1] 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塞6 0例 ,结果治愈 42例 ,好转 14例 ,未愈 4例 ,总有效率达 93 .33 %。1.2 糖尿病高血压 智焕杰等[2 ] 曾利用天麻钩藤饮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将病例分成三组 :A组服用天麻钩藤饮 (Ⅰ )、B…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前胶原Ⅲ(PCⅢ)、醛固酮(ALD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阴虚阳亢型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开搏通(卡托普利)组、天麻钩藤饮组和开搏通加天麻钩藤饮组(中西药联用组).各组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各组血压、PCⅢ,治疗前后血浆ALDO和AngⅡ的变化情况.结果 开搏通、天麻钩藤饮以及中西药联用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P<0.05或P<0.01),中西药联用组的效果优于开搏通组及天麻钩藤饮组(P<0.05).3组降压有效率相当,分别是16/19、15/18和19/20.3组患者血清PCⅢ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开搏通和天麻钩藤饮的作用相当(P>0.05),而中西药联用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药(P<0.01).开搏通能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水平(P<0.01),而对ALDO没有影响(P>0.05).结论 开搏通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单纯降低血浆AngⅡ的表达而产生的,天麻钩藤饮则是通过同时抑制ALDO和AngⅡ的表达来发挥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而联合应用开搏通和天麻钩藤饮无论在降压方面,还是在抑制心肌纤维化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厄贝沙坦常规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黄芪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对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黄芪配合西药治疗,探讨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天麻钩藤饮加黄芪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天麻钩藤饮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静脉输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脉输注纳洛酮及血塞通。两组均连续用药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葛根素治疗中老年人VBI性眩晕症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6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10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行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收缩压水平为(125.58±12.49)mmHg、舒张压水平为(80.46±8.05)mmHg,依次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行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简天麻钩藤饮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中西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和依那普利治疗;中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治疗;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血压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疗程结束后对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作出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精简天麻钩藤饮或ACEI类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平肝潜阳法对白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及心、肾血管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抗氧化血清酶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变化。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平肝潜阳法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即天麻钩藤饮组(A组)、天麻钩藤饮去石决明组(B组)、硝苯地平组(C组)、石决明组(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组)。治疗4W后,测量收缩压;测定血清游离钙浓度;用HE染色观察心肾血管组织切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NO、NOS指标的活力变化;使用SABC染色法检测心脏血管和肾血管eNOS蛋白表达并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天麻钩藤饮组用药4W后与实验前SHR血压下降最明显(P〈0.01),②用药前后天麻钩藤饮组和硝苯地平组血清游离钙浓度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组能改善高血压并发心、肾血管的病理损坏,促进损坏组织修复较其它各组明显。④天麻钩藤饮组和天麻钩藤饮去石决明组NO、NOS的含量增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天麻钩藤饮组改变最明显(P〈0.01)。⑤天麻钩藤饮组和天麻钩藤饮去石决明组的心脏和肾脏血管eNOS蛋白表达灰度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天麻钩藤饮组改变最明显(P〈0.01)。结论①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能够抑制早期的高血压,天麻钩藤饮长期降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②天麻钩藤饮有明显改善心肾血管形态,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血管紧张度的作用。③天麻钩藤饮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明显优与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和石决明。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死亡人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使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结果2016年,北京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为209.24/10万;心脑血管病DALY、YLL和YLD分别为87.56、73.36和14.20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58.05%、44.24%和213.47%;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分别为3552.24/10万和2988.01/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47.90%和52.43%,标化YLD率为564.23/10万,较1990年增加5.10%。2016年,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数分别为1.76万例和2.37万例;DALY分别为39.63和39.36万人年,较1990年(DALY分别为33.02和16.27万人年)分别增加20.02%和141.92%。结论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最为显著;脑血管疾病的伤残负担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2.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且其弹性改变早于结构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血管早期功能变化简捷、有效、可重复性的非侵入性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对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干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污染地区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制定研究方案,收集2002年至2007年某地区心脑血管病日死亡人数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经时间序列平稳化后,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和确定性分析。结果:(1)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以及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S0:、NO:、CO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增加,分别为1.056(95%CI:1.0491.064)、1.010(950oCI:1.002~1.018)和1.001(95%CI:1.000~1.001),而PM10则呈显著负相关(P=0。00)。(2)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线性回归(P〈0.05),SO:浓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最大。结论:该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大气中SO2、NO2和CO呈正相关,存在线性回归,其中尤以SO2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数目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特需门诊固定查体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人(中位年龄83岁),完成颈动脉、下肢动脉及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者共163例,记录一般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随着颈、肾及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部位的增加,年龄(F=13.413,P<0.001)、高血压、高脂血症、服用他汀类药物(x2=24.961、13.592、16.207,均P<0.001)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存在显著差异.血管狭窄数目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显著相关(x2=15.258,P<0.001).症状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论 多部位检出动脉血管狭窄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显著相关,多普勒超声是检出更高危患者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23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随访4.5年(中位数0.1~6.0年)过程中,412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347例为脑卒中复发,65例为心肌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低组比较,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传统危险因素后,高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加初发脑卒中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风险比1.54,95%可信区间为1.18~2.21)和脑卒中复发风险(风险比1.74,95%可信区间为1.3~2.3)。亚型分析显示,不仅在初发脑梗塞组,而且在初发脑出血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4.5年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均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和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也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机制,早诊断早治疗是延缓及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措施。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一种有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段,因其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在临床使用广泛。该文主要从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原理及应用两大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丽水市城镇女性机关干部血压水平及变化趋势,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体检方法连续调查女性机关干部的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应用EPIINFO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01年以来连续二年女性机关干部群体平均年龄增大,体质指数呈下降趋势(P<0.05~<0.001),多数年龄段的收缩压、舒张压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0.001),尤其是心脑血管病3个危险因素的个体聚集现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以至逆转女性机关干部群体血压异常水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of 2019 (COVID-19) mainly consist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 severe cardiovascular damage may occur. Moreover, 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a corre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metabolic disease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and actually, many COVID-19 patients show comorbidities (systemic hypertensi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and have a raised risk of death.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focus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2019-nCoV on the base of the most recent specific literature and previous learnings from SARS and MERS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role of echocardiography during the current critical period and short- and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20.
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可被激活、出现功能障碍和受损.内皮功能障碍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可通过外周血进行检测.von Willebrand因子浓度能预测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可溶性血栓调节素浓度与冠心病和卒中的预后相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能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和糖尿病风险;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升高;内皮素-1水平升高预示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增高;注射内皮祖细胞有词望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